导学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2018-02-23 12:41俞竹青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导学案道德与法治应用

俞竹青

【摘   要】  导学案实际上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案,在我国教育界已被广泛应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要目标在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其实践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拥有良好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施导学案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它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也应更加科学灵活,与学生需求契合。本文主要介绍了导学案的概念以及导学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导学案;应用

随着教学新课改的全面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变得科学灵活,教学设计也更加人性化。如何在校园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初中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新课改后教师不断引入新型教学模式,但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情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教学效果仍令人不甚满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经过实践探索发现导学案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打造活力道德与法治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一、准确构建导学案目标

导学案是经过教师集体研讨,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方案,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时导学案便是重要的材料。首先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整个导学案教学的关键所在,然后教师将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通过预习导学案可以在课前清楚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将自己对于这个学科的感悟理解做下笔记,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跟紧教学进度。学生看到导学案中的设问后便会马上开始动脑思考,将课本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相结合。如在《责任与角色》一课的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可围绕课本中出现的多种社会角色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展开提问,学生能够在完成导学案后根据自己的思考,记下课本中没有展示的责任用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建立问题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吸收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从而更好地进入下一教学目标。教师将学生自学导学案时产生的问题进行大致汇总,然后进行精讲点拨,更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小组进行学生间组内评讲,激发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潜能。

二、准确找到导学案教学的切入点

编写导学案首先应从构建知识体系处着手,部分学生缺乏将课本知识分类整理的能力,这时候教师将知识点梳理成大框架的导学案则恰好可以弥补学生此方面的不足,让他们重拾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信心,还可以清楚课程学习的大致走向。因此导学案教学应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切入,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尤其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人文学科,更应该培养学生对情感事物主动接受并感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传统教案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注较少,而导学案则主张了教师积极“导”与学生主动“学”。导学案是一种辅佐学生预习、了解课程结构的手段,为学生跟进课堂、构建知识框架提供便利,其初衷并不是想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也要更加灵活,防止导学案变相成为学生的一种压力。

三、开放性课堂不应忽略教师的作用

新课改后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曾经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了两者共同的课堂,教育理论几乎都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但在强调学生自主“学”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忽略教师的教学过程,在营造开放性课堂的同时也要加以规范,避免课堂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受思想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自己的见解。

四、道德与法治导学案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实际上导学案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它以有益于学生为出发点,但想要真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主动学习能力并没有如此简单,单凭实施导学案是远远不够的。这一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理论支持与依据、随意性较大,诸多问题有待改善。如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应把控好导学案的难易程度,既然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完成知识的了解与初步掌握,导学案内容设定的就应简洁易懂、概括准确、设置问题的答案应便于在书中查阅,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期望目标。如《法律护我成长》一课导学案可以围绕律法分类以选择填空的形式来设置问题,那就要求问题答案要以课本中列举出的法律知识点为主,且设问顺序应与课本内容基本相同。导学案首先在“导”,内容过于繁琐则会增加初中生的课业负担,反而违背了导学的初衷。因此导学案难易程度是否得当至关重要,需要教师集体认真探讨,学案思路也应科学灵活,如果在设计导学案时只是一味盲目借鉴、机械照搬,那么导学案这一教学方案便会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机械化地重复操作,严重阻碍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发展,学习效果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不利于教師因材施教。目前学校缺乏对导学案所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反思,只有及时改善症结所在,才能彰显与发挥导学案的意义。

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主动求知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发散思维、发展能力。本文从实际出发,从三个方面阐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应用导学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导学案的编制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供多样丰富的导学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实践过程中要紧跟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步伐,足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面,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帮助和正确指导,科学灵活地设计最为合理的导学案,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唐智松,邹绍清.新课改理念下思品课教学设计研究[A].《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8(4):65-68.

[2]夏卫东.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探究[C].教学与管理,2005(3):75-76.

猜你喜欢
导学案道德与法治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