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邑县李集镇郭庄小学 河南夏邑 476443)
保育员,是指幼儿园里负责照管幼儿生活和辅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人员。保育员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保育员的工作涉及幼儿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几个领域,保育员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目前保育员整体素质不高,给幼儿教学工作带来了问题,所以提高保育员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本文站在不同主体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如何提高保育员的综合素质。[1]
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保育员已经从过去的“卫生消毒”向“配班参教”的方向发展。但保育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现实要求,因此开展对保育员的培训工作刻不容缓。幼儿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培训方式:一是定期进行理论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让保育员对幼儿的保育过程、保育工作任务和要求有准确认知,提高保育员的理论水平。二是进行双向培训。分批次带领保育员到省、市一级幼儿园参观学习;或者将省市级幼儿园园长、优秀保育员到本园进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讲解。这种双向培训方式增加了保育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有效促进保育员教育观念的更新。三是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实际需要对保育员进行必备技能培训,明白工作内容以及工作重点和流程。如手工制作、电脑简单操作、清洗消毒的顺序等,提高保育员的操作技能,保证保育员在实际的保育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2]
现今的保育工作缺少完善的制度管理,导致保育员工作效率低、工作过程不规范。因此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范,优化保育员的管理至关重要。幼儿园可以根据保育工作要求,制定基本的保育工作制度,打好基础,再制订更加全面和详细的保育工作管理条例,建立保育管理体系。将保育员各环节工作细化,使得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例如,可以制订《保育员岗位职责》、《保育员各环节工作细则及要求》、《保育员卫生安全要求》等管理条例,将保育员工作过程规范化。通过完善保育工作标准和管理规定,优化保育员的管理,规范保育员的保育行为,促进保育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提高保育员的综合素质,最基本、最关键的还是要确保保育员自身有正确观念,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当前幼儿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保教结合”,这就要求保育员不能只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保育。保育员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保育工作的范畴,深刻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职责所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是要呵护幼儿的身体健康、促进幼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发展,而绝不是专门从事“放下扫把、拿起拖把”的简单工作。保育工作必须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扩展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安全保护与卫生”扩展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保健”。保育员要做到以正确的保育观、保育行为来保护幼儿全面发展。因此保育员转变观念,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
保育员不仅要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培训来进行学习,还要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通过阅读一些专业性书籍来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在进行不断的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将理论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也就要求保育员做教育的有心人,要关注幼儿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将生活和身边的教育因素充分利用起来,做班级教师的得力助手,努力地将所学理论以及教育目标渗透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另外保育员要在实践中充当观察者、引导者,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和言谈举止,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行为;保育员应将自己的特长和理论知识相结合,选择指导区域,对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予以指导,在不断地实际指导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保育员是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保育员的高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而提升保育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保育员、幼儿园多方共同努力。幼儿园需要加强保育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保育员自身也要转变观念明确定位,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保育员才能成为幼儿的好朋友、教师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