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陕西汉中 723200)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不但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差,而且对知识接受能也很差的孩子,对于这些群体,需要我们能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小学习惯,能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以关心与帮助。比如,我班有一位学生,他对数学毫无兴趣,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写作业,成绩很差。记得有一次,我去抽查作业,到头来,全班又是他一人没写作业,当时我气急败坏,想好好教训他一顿,谁知,他却满不在乎地望着我,神情还很得意,看到他这样,我忍住了。我突然意识到我需要做点什么了?面对学困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转化“学困生”呢?[1]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在改变学生的“学困”状况时,可以先从最薄弱的运算技能入手。先抓好学生的口算技能,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我们可以每天布置一定量的口算练习,比如每天让学生做10道口算题,包含加、减、乘、除四种类型。在做题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口算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我们可以给这些学生每天布置几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计算题,比如23乘36等,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也就逐步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2]
基础性的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夯实“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比如:我们在教授“加减”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实物进行讲解。“加”就是指一根粉笔和另一根粉笔合在一起求和,而“减”就是两根粉笔,从中抽掉一根,求剩下的粉笔数量。通过教师细致形象的操作讲解,帮助学困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使“学困生”理解掌握。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的产生。
对小学阶段的“学困生”而言,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喜欢举手发言,只是默默地听讲。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一开始可以先提问简单的问题,比如你从情境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等一些有把握学困生能回答上来的问题,让“学困生”发言,如果回答正确,就及时表扬。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数学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困生”便会逐渐养成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优势,每一个优等生负责一个学困生,这样,不但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同时给学生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他们逐渐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优等生帮助了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巩固了提高了他们的知识。在这期间,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之。
对于优等生,可以做一些提高练习题,对于中等生可以做一些综合运用题;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基础练习题就算过关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做好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有些知识在短时间内学生是掌握了,但在日后如果不加以复习,可能老师在前面付出的劳动就白费了。常常听到孩子会说:“我忘了”或是“这道题我上一次考试都对”,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就证明我们的后续工作不到位。所以,知识在于巩固。[3]
“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理解力差,掌握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普通学生要多得多。对于新知学习他们往往不去理解,死记硬背,记得慢、忘得快。因此,我们要花时间进行辅导。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 给他们讲解课堂上的遗留问题。但学困生的进步是缓慢的,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4]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因此,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培养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学困生”的家长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育方法上或多或少都有其不科学的地方。如果不转变家长对待学生的态度、教育方法,那么老师对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一定要去的家长的配合,家长,老师拧成一股绳,共同搞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们要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良好的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是获得学习成功的保证。教师要想做好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需要坚持不懈地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努力地为学生服务,令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