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堂师生人际关系“初级化”策略研究

2018-02-22 11:32赵静平宋改敏
职教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

赵静平 宋改敏

摘 要: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在关系网中进行。其中,师生关系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关系,也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搞好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的合理处理也体现了教师自己的实践智慧。通过案例分析呈现了职业院校实训课堂教师将人际关系“初级化”理论付诸实践,并形成他们利用“初级化”关系解决问题的教育信念,同时,为新手教师处理师生关系提供可借鉴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实训课堂;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初级化

作者简介:赵静平(1993-),女,山西盂县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原理;宋改敏(1967-),女,河南许昌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质性研究方法。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现、特征与生成机制研究”(编号:16YJA880035),主持人:宋改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12-0071-05

在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处于错综交杂的关系网中,在教育语境中,师生关系网则是其核心之一。教师和学生因“知识”而产生联系,因“教”与“学”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今大学课堂不乏见到類似的情形:教师与学生同处一间教室共学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生在学,但如若将教室里的学生重新换一批,亦或是由其他同专业的教师来授课,几乎不会影响这个课堂的教学,为何师生之间不是不可替代的关系?难道师生之间不应该存在一种相互的依恋感么?更有甚者在一学期课程结束后,师生面对面相遇,竟互不相识,形同陌路,为何师生之间会如此陌生,师生关系如此疏离?究其原因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教”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学”的任务,他们都只关注自己的任务,即知识,忽略了师生关系其实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种疏离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亦或将老师视为与之战斗的敌人,亦或将老师看作无法超越的权威。

在观察职业院校实训教师的课堂教学时,发现师生间互动频繁,有较高的默契度,为何这种师生关系竟如此不同于理论课堂(基础课堂教学)呢?为何他们的关系如此亲密呢?他们是如何处理师生间的关系的?他们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有着怎样的实践智慧?这一个个疑问促使我展开了对实训课堂师生人际关系的探索。

一、人际关系“初级化”理论的内涵

“关系”一词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并不陌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其中,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为人际关系。

(一)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或基本群体,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最先提出的。他强调:“初级社会群体在我看来是那种以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和联合为特点的群体。说它是初级的,有好几个方面的意义,但最主要的是它们构成了人的社会性与社会理想的基础。亲密交往的结果,从心理上说,是个性溶合到一个共同整体之中……一个人生活在整体的情感之中,并在这种情感中找到他的意志的主要目标。”[1]所以,初级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社会群体,它是需要建立在亲密交往的情感基础之上的,库利指出典型的初级群体包括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在这类群体中,人们通过面对面的、直接而真诚的交往开始了解整体的最大利益,产生人类的合作和友谊,培养同情心和情感纽带。因此,库利相信,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友谊关系而不是利用关系。

与初级群体相对的概念是次级群体。次级群体,又叫次属群体或间接群体,它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2]处于这一群体中的人们的关系并不密切,他们虽然追求着各种各样的集体目标,但却没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如:同事关系),他们可以很容易地从一个次级群体移至另一个次级群体。不过,初级群体通常会形成于次级群体之中。而且初级群体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即初级社会关系(简称初级关系)。

初级群体和初级关系的概念继库利提出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国这种重人情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的文化体系是以儒家传统为核心的,而“儒家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初级群体文化”[3]。儒家文化最考究的便是人伦,费孝通用“差序格局”来解释:“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以己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象水的波纹一般,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伦重在分别……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差序社会里,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什么关系后,才能拿出标准来。”[4]即对待“圈内人”和“圈外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准则。依据人情关系的亲疏程度划分,那些被划入“圈内人”的人们则为“自己人”,可以称为初级群体或被初级化的群体。

(二)人际关系“初级化”

基于库利对“初级群体”概念的界定,王思斌在此基础上提出“人际关系初级化”,其基本涵义是指“人们之间的关系向亲密化、情感化乃至亲属变动的过程和现象”[5]。库利将初级群体视为“人性的托儿所”,“人在初级群体中寻得亲情、安全与发展,人际关系‘初级化就被赋予了一种积极性。”[6]而人作为群居动物,本身就具有把关系向亲密化、情感化乃至亲属化变动的倾向,情感的交流和亲密的交往更是人际关系初级化的关键。在本研究中,人际关系初级化主要是指原本属于次级的关系向初级关系变化的现象,即拟亲属化的过程。中国人常说“自家人好办事儿”“朋友多了路好走”等,在人们的思维里无疑是将人际关系“初级化”看作他们处事的“妙招”,当然,在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间采用人际关系“初级化”、亲密化处事方式,建构出一个“有关系”的初级群体,而这种“拉关系”的方式往往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成效。本研究拟用具体的案例,来呈现教师如何把人际关系“初级化”理论付诸实践,并进而成为他们自己的教育智慧。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莫让师生关系“渐行渐远”
师生关系和学生学业表现相辅相成
高校师生关系最适空间的探索研究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师生关系浅谈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新世纪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探索*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