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

2018-02-22 11:24项缨李颜娟
职教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探索高职院校

项缨 李颜娟

摘 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尚存在着课程之间相互脱节,个性化教学缺乏、实践操作较差、团队意识薄弱等问题,以学校“骨干教师”与行业龙头企业“工程师”双元主体合作共建“双师工作室”,根据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分方向设立“双师工作室”,将技能实训、项目开发、竞赛培育及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等融为一体,能够极大地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促进校企产教融合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简介:项缨(1969-),女,浙江台州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管理;李颜娟(1978-),女,浙江台州人,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工程技术管理。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为例”(编号:jg20160401),主持人:项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11-0051-05

高职院校以学校“骨干教师”与行业龙头企业“工程师”双元主体合作共建“双师工作室”[1],搭建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平台,集学生技能实践实训、技能竞赛培育、企业项目开發和教师技能提升“四位一体”[2],拥有更强的开放性与职业性,培养的学生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具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3]。

一、“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

201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在学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4]。以此高职院校可面向行业企业,根据企业产业链的主要环节领域分方向设立若干个“双师工作室”,构建互相关联、网状分布的三级教学平台。一级平台:校企共建的“双师工作室制”课程体系;二级平台:依托工作室师生实现社会服务为人才引进提供便利;三级平台: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学团队[5]。各工作室以实际项目为导向开展个案教学,既独立又相互渗透,还兼具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及可选择性等特征[6]。学生可通过大一一年基础课程的学习训练后,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和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选择进入对应的工作室进行学习,实现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各工作室可借鉴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使教学与生产一体、教师与师傅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作业与项目一体,促进高职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训技能,以及就业与创业能力,最终达到高职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的目的[6](如图1所示)。

二、“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构建

(一)开发对接紧密、动态调整的“1+N”课程包

高职院校的首要职能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7]。但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一直以来未跳出学科体系的樊篱,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推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设置对接企业真实项目和实际岗位[8]。开发对接紧密、动态调整的“1+N”课程包是“双师工作室制”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即“1”为核心的高端技能,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灵魂,对接行业标准,对接企业新技术和新工艺,对接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服务规范等;“N”即围绕“一技之长”的N种相关技能组合,以全面发展为主线,对接企业岗位(群)的风险控制能力、经营管理方法及人文素养等。基于行业企业工作过程行动为指向的“1+N”“课程包”的开发,使课程更多地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中隐性知识的构建与生成。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升级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同时,由于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工程师参与到“双师工作室”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来,还可为学校带来产业升级、技术进步、行业及职业标准变化的最新资讯。

(二)设计项目导向、单元模块的教学方案

高职院校可结合“双师工作室制”开发的“1+N”课程包,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设计项目导向、单元模块的教学方案,编制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组织实施。首先,各工作室可以根据单元模块需要形成的职业能力,设计相应的项目作为基础教学;再以项目为导向按照产教融合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岗位能力及企业的岗位需求,安排相应的教学学时及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最后,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项目教学及评价考核工作。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为主,以企业实际项目来替代部分专业课程作业,学生通过参与学校老师与企业导师的真实项目,师生共同承担项目任务,共同开展项目方案的修改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存储转换及解决问题和发展定位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整体职业能力的养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以便他们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可持续性的规划、调节与评价。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三)构建“学、赛、研、培”的培养模式

“双师工作室制”“1+N”课程包的开发及项目导向、单元模块教学方案的设计,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真正从高职教育教学发展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入手,构建了项目教学、技能竞赛、课题研究、双师培养“学、赛、研、培”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促进了校企产教融合的发展。

“学”——项目教学。“双师工作室”打破高职院校教学环境的局限性,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工作室,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一致性,工作室教学与企业真实环境一体化;开展“真环境育人、真设备操作、真项目实战”的工作室教学,为学生打造“学校有工、教学融工”的学习环境。

“赛”——技能竞赛。“双师工作室”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背景,以参加省级、国家级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及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等为契机,通过对参加各项技能竞赛的学生进行培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研”——课题研究。“双师工作室”的教师通过服务企业,对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课题研究,项目成果的转化与教师的收入结合,激发了教师科研项目研究的潜能,提高了教师团队的课题研究能力。

“培”——双师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刚出校门就进入了学校,虽然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精通,但实践技能欠缺。“双师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了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实施平台,通过具体项目的开展,教师不但要“自己做好”,还要教会“学生做好”,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及职教理论水平,加强了双师队伍的建设。

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紧密配合,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紧密配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紧密配合,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配合,取得了学校、企业、学生和教师四方获益的显著效果。

三、“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

(一)“双师工作室”的建设管理模式

“双师工作室”一改以往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由学校唱“独角戏”的现状,为企业提供参与平台,激发了企业的动力,实现了企业主动将实际项目、人力资源等引入到工作室,达到了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双元共建育人的目标。

1.校企合作组建,不新增编制人员。“双师工作室”由行业龙头企业的在岗工程师与学校专职教师组成,人员实行柔性聘任,不新增编制。并且由于行业龙头企业的引入,新技术、新标准得以及时传播,不仅使原有的设备与技术得以升级,学生的职业技能得以提高,教师的教育资源开发、学术研讨、团队课题研发等技术开发能力得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得以强化。

2.校内校外分设,不固定实训场所。“双师工作室”以引入开发企业项目而生存,以教学实践、企业项目开发、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培训及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为目标。因此,不固定实训场所,根据人才培养和各工作室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学校的实训室、实训基地等都是“双师工作室”开展实训教学的场所,甚至可以依据企业项目的需要延伸至企业内部。

3.教学任务共担,不固定导师身份。“双师工作室”实行校企双导师共同承担教学、管理、育人、项目开发等多重任务,不固定身份,工作室导师即是学校的专业教师,又是企业的技术师傅;即是项目的承接者,又是项目的开发者。同时,也可以使行业企业的专家充分感受到传道授业的责任与尊荣,这些都将成为推动工作室发展的动力。

(二)“双师工作室”的“四入”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

1.学生进入“双师工作室”。“双师工作室”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三征求”(学生、家长、企业)和“三推荐”(荐书、荐课、荐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某一“双师工作室”,由校企双导师带徒弟式的指导,突出了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作业、作品等进行基于企业角度的评判,使企业的岗位需求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融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了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了毕业生的满意率和优秀率。

2.企业引入“双师工作室”。制定“双师工作室”的专项管理办法,从专业规划、教学设计、实习实训及考核奖励等方面突出企业作用,使其成为连接学校和企业的纽带。明确“双师工作室”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建设的方向,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以“紧跟市场、贴近行业、对接岗位”的教学成果,吸引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参与“双师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主动为学校提供真实项目。

3.教师选入“双师工作室”。“雙师工作室”良好的管理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专职教师的项目研发潜能,并且都想进入“双师工作室”,在创新研究、知识共享、团队合作中得以成长。高职院校可对“双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实行个人申请、二级学院审核、行业专家评审、校学术委员会审批等程序进行立项,然后以教师个人的工作业绩及近三年服务企业所取得的成效等为依据,择优录取,确定好工作室的主持人后,再由其牵头组建各自的团队,三年为一个任期。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将团队的业绩、企业服务成效、技术成果转化与个人收入相结合,引导工作室教师积极开展项目研发,主动服务企业。

4.师傅请入“双师工作室”。“双师工作室”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不同于以往的客座教授,而是以“双师工作室”主人的身份,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工作室的实际教学中,参与到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团队意识等多个方面的培养过程中,以现代学徒制形式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把行业企业的最新资讯、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及个人实践经验等融入到工作室的建设管理中,使高职院校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管理等方面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需求,突破高职教育与“双师”队伍建设的瓶颈,建立起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技术项目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

(三)“双师工作室”的学习管理考核模式

1.变课程学习为项目实战学习。学生的学习场所由传统的教室授课拓展到实践现场教学,学习时间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内外兼修;变单元课程学习为真实项目演练;变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为以项目主导的学习方式;变单一的课程考核为参与企业项目实施的综合考评,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得以明显提升。

2.实现责权利统一的管理体制。“双师工作室”打破原有教学与实训分开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管理任务化、运行方式企业化的形式进行管理。确立“校管委会——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双师工作室”四级管理架构,实行工作室项目专项经费,校企双主体管理,共同组建双师队伍,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激发学校教师及企业工程师的潜能,发挥校企双主体的积极性。

3.完善考核模式出台考核细则。为完善“双师工作室”的考核模式,陆续出台考核细则,考核主要从工作室开展社会服务创造的经济效益、开展课题研发获得的技术成果、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参与度和获奖量等三方面进行。考核结果可作为工作室经费、成员奖金发放及该工作室是否能继续挂牌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激发了各工作室在职教师的动力,促进了“双师工作室”的发展。

四、“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双师工作室制”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得以完善;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能及时融入高职教学;技能竞赛培育、企业项目开展及教师能力培养均得到了提升;“四入局面”的形成,健全了产教融合的管理体制和与运行机制,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下面以浙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专业为典型评析案例。

(一)校企合作开发了“1+N”课程包

为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专业依托“双师工作室”与浙江森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台州百花园林公司等园林龙头企业合作,联合开发了《硬质景观工程设计》等六个“1+N”课程包(如图3所示),将工作室项目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职教方针,转变了以学校、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产教融合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拓宽了优质师资的培养渠道,达到了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打开了校企共赢的局面。

(二)学生职业能力显著提升

“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开展以来,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近三年学生工种考试通过率达100%,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对口就业率达60%以上。学生参加国家、浙江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屡获佳绩:2015年首届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作品竞赛二等奖,2016年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竞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二等奖,2017年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竞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设计、施工及团体一等奖,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园林景观设计比赛团体三等奖等。同时,“双师工作室”积极推行学生自主创业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就业及自主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平台,开展实施融创业教育于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学生连续获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目前在学校“花园中心”台州市首家大学生创业平台的支撑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积极创业,成效明显。

(三)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双师工作室”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每年的中、高级培训、技能鉴定等不少于300人次。同时积极开展园林设计、园林绿化、园林工程施工及园林花卉生产的技能培训,为园林企业培训员工,提升水平。学校牵头,师生积极参与“校乡合作”“校企合作”,参与社会实践,如工作室为大众汽车4S店设计农业观光园;与黄岩上垟乡政府合作,规划油菜花节观光园,提供设计方案并参与工程放样施工;台州市椒江鑫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屋顶花园的设计及施工;台科院农学院楼下2200平方米园林专业硬质景观工程教学展示基地的设计与施工指导等。

高职院校“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在服务企业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通过接受行业企业委托的项目及其所获得的资金购置设备完善工作室的建设,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共建“双师工作室”[9]。经过三年的实践,逐步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的“双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使学校、企业、学生和教师四方均能获益,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3]。

参考文献:

[1]许爱军.构建以“双师”工作室为多功能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39-41.

[2]蒋新革,牛东育.“学赛研培”四位一体的双师工作室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44-48.

[3]蒋新革,刘国生.高职“四获益”双师工作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4):104-107.

[4]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5]于志晶,刘海,程宇,等.“十二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重大政策举措评估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12):10-32.

[6]蒋新革,薛胜男,许爱军.高职院校双师工作室运行机制“五四”特色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26):8-12.

[7]路海兰,周玲玲.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产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城市林业,2014(5):29-32.

[8]蒋新革,徐芳.创新体制共建高职双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4):48-52.

[9]王淑漲,吕一军.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下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55-159.

责任编辑 殷新红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探索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