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明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不同学习阶段逐渐形成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科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所具有的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品质,是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包括:科学观念及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等能力。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和生活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科学;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素质类学科出现在学校课程当中。科学是一门重要的素质类课程,在科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内容或者教学环节来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具备科学观念及应用能力
科学观念及应用能力是学生用科学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科学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科学观念进行深入理解,还要引导学生重视这些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
例如教学“光的反射和折射”,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光的反射,如把激光器打开,让光斜射到镜面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光的传播方向,让学生试着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深刻地理解光的反射的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光反射,教师可以先举出一个例子,如上课时,有些座位上的同学会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体,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原因?对,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那么有哪位同学能够想出一些对策,来避免这种情况,让同学们能够看清黑板上的字呢?这一提问,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生会想到漫反射,如果让黑板上的镜面反射变成漫反射,那么他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这样学生就能看清楚字了。
二、引导学生具备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初中科学中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能力。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力的存在”,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定义,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举出大量的例子,通过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掰手腕。当掰手腕结束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有怎样的感受。相信掰手腕的每个学生都会有手臂发酸、发疼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接着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人推轮椅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人推轮椅时,有力的存在吗?谁对谁的力?当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活动和情境图片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归纳力的定义,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力,让学生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挥与创新。
三、引导学生具备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
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是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以及對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的能力。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
例如,教学“摩擦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认知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初中生就感受过摩擦力,只是他们没有对摩擦力展开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学生有的会提出在车子的轮胎上安装防滑链条,这就是在增大摩擦力;有的学生提出以前足球鞋的鞋底会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底面,目的就是增大摩擦力;有的学生提出加润滑油,就是为了减少摩擦,等等。小组合作中,有条件的话,学生还可以展开实验,通过直观的实验活动来了解光滑面、粗糙面与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不同的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和学习认知,提出不同的增大或者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会更加开阔,科学探究能力与交流能力会得到实质性提升。
总而言之,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科学观念及应用能力,形成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形成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进而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2]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