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芳 顾成华 李莉
【摘 要】在此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日渐拓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越发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源泉,同时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在此发展形势下,教育领域也逐步意识到互联网技术的重要作用,逐步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尤其在学术英语教学环节,有必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有效的教学资源库,以供教师及学生的借鉴以及参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时代学术英语共建资源库的构建方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思考,旨在为学术英语的发展注入动力源泉,并为相关的英语教学人员带来启迪。
【关键词】互联网+;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构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229-02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育事业飞速进步,尤其是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为教师教学工作的落实以及学生学习带来了新的契机,备受师生的欢迎。基于网络技术所构建的教学资源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学习视频以及参考书籍等等,是极其完善的资源信息系统,主要对师生开放,为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学术英语教学环节,很多时候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及制约,导致学生的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受限,所以,笔者建议构建互联网+时代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构建原则
(一)自主学习原则。现阶段,学术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格外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更具主观能动性,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多年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直备受教育领域专家的关注及重视,所谓的自主学习指的就是学生自觉得投入全部精力主动学习,调动众多要素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在此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学术应用共享系统库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它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可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技术保障,构建有效的自主学习平台,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中找寻对应的语言学习资料,满足专业发展需求,进而符合英语专业术语的学习要求,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高效落实。[1]
(二)建构主义原则。英语共享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将网络技术作为基础,经过不断的研发所形成的新型语言学习模式,其中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所谓的建构主义也被称作结构主义,指的是学生在某个环境或实际情景中投入全部精力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中需要借助外力的作用,调动自身主动探索的欲望,结合意义建构形式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简而言之,指的就是在具体情景中学习语言,并不断的与人合作以及交流高效的学习语言知识。[2]建构主义要求将对话、情景以及合作作为学习中的要点,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满足建构主义原则,将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作为基本目标,发挥资源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不断的交流以及合作,促使学生成长及发展。
(三)需求差异原则。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而人与人的差异也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精神心理上的差距极大,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其心理差异也会有所区别,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性格、能力以及需求等都会存在一定的区别。而学术英语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显著,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受成长环境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导致其学习态度、个人能力以及性格特点都有所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很难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长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更加难以达到教学目标。[3]而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建设无疑为教师教学工作的落实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共享资源库的构建可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使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提高语言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语言技巧,保证学习效率。
(四)教学任务原则。许多学术英语教师在实践工作中总结以及探讨,而后发现对于学生来讲语言学习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以目的促进学习,从而锻炼语言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理论的引导下,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明确学习需求,再制定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案,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融合,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最初的学习目标。而学术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其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制定学习目标,而后发挥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辅助优势,逐步实现学术语言教学目标。由此可知,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构建过程中,应当积极肩负教学任务,并为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助作用,学生通过借鉴资源库中的知识,逐步实现学习目标。[4] [5]
二、互联网+时代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构建方式
(一)保证资源质量,增加单元项目。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具体情况,着重提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共享资源的质量,发挥其积极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建设应当明确教学目标,丰富资源库中的内容,尽可能运用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更具学习欲望,还能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6]
除此之外,在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还应当增设单元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数据,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互联网络中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制定互联网电子档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对教师所制定的电子档案随时、随地查看,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加强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互相評价、彼此促进,过程中也能间接地对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进行完善、优化,形成先进的网络学习体系,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带来新的契机。[7]
(二)合理设计资源库中的内容。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建设需要结合现阶段所推行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最终的教学目标,构建系统化的互联网资源平台,实际的构建环节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做好资源搜集工作,保证资源库内容的丰富性以及专业性,为学生的学术英语知识的学习提供高质量的资料参考。
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确定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后将网络资源分为多个部分,比如,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不仅如此,还要结合不同的学术专业,对网络资源进行拓展,使共享资源库中的信息与学术英语课程密切相关,同时还要设置知识扩展链接,并在尾处进行标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便捷,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学习效果。
(三)对资源细节进行完善,保证资源利用率。构建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过程中,也应重视功能板块以及整体板块的设计,并保证各项细节工作完善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以及教师在使用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过程中迅速搜寻所需的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库中的各类网络资源都应当添加关键字描述,做好学科方向的定位,并运用简洁的关键词进行概括。除此之外,也要尽可能做到与时俱进,可有效利用常用词汇或网络词汇加以补充,教师或学生在应用共享资源库的过程中通过检索窗口,迅速定位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源。[8]不仅如此,还要实时关注共享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视频播放格式问题等等,可在网络系统中添加播放视频的工具及软件,保证视频文件格式的兼容性。针对较为特殊的视频播放格式,使用者在资源下载以及查看的过程中可利用相关的转换软件对格式进行转换,保证资源利用率,同时发挥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作用。
(四)构建完善的共享资源库管理机制。若想最大程度地发掘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价值,资源库管理人员就要熟练、全面地掌握网络技术,同时增强职责意识,提高洞察力,对网络中的资源进行有效搜集,从而丰富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中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当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为共享资源库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撑,以确保用户的资源下载速度,提高管理人员管理工作落实效率。
总上所述,在此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尤其在教育事业改革创新的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术英语教师意识到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构建的必要性,发挥共享资源库的优势,为教学工作的落实提供辅助作用,同时也可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为英语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铺垫,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其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永平.“互联网+”时代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构建[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7,12(9):114-115.
[2]焦丽娟,孙可.合作办学模式下以培养协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术英语资源库建设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39):39-40,41.
[3]刘娜.网络环境下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的建设[J].才智,2013,16(35):100.
[4]高琳琳,刘岩,葛忠强等.应用型本科院校能源与环境工程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构建研究[J].数位时尚(下半月),2014,21(6):6.
[5]韩英焕.国际化背景下大学学术英语课程建设的构想[J].华章,2014,26(6):194.
[6]邓军涛.数字化口译教学资源的语境重构——以IVY资源库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11):94-99.
[7]郭恋东.基于英文学术期刊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以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的18个特刊为例[J].当代作家评论,2017,10(6):185-198.
[8]刘岩,葛忠强,单超等.高校教學联盟间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共享探索[J].企业导报,2015,21(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