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超
摘 要:在“万源统整”的理念下,通过教学目标的整合、课程资源的整合、生活信息与教材内容的梳理、人类文明成果与教材内容的整合四种途径可以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的丰富化、生活化、生动化以及教学有效化,从而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万源统整;品德与社会;教学改革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现状与新时代要求
长期以来,品德与社会教学难以走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空洞说教,照本宣科,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存在说教化、灌输化,失去了应有的趣味性、体验性和创造性。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特点鲜明,成尚荣教授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怎样落实到学科核心素养和个体发展核心素养之中呢?其中学科关键能力是一个突破点,以学科关键能力带动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万源统整”课程紧紧围绕“会生活,做好人”这一核心目标,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万源统整”理念下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
1. “万源统整”理念的含义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万源统整”,即在本課程观的引领下以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为核心,把丰富的课程资源,围绕主题进行动态的综合、归纳、演绎、分析、比较,把握学习的目标与内容,实现个体生命价值观建构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从教材、学科课程、生活、个体的生命成长体验以及自然生态资源、悠久人类文明成果等各个领域选择教材、资源服务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其具有目标引领、资源整合、信息加工、创造生成、价值延伸等特点。
2. 具体教学改革经验
(1)品德与社会学科内整合
一是驾驭教材,整合教学目标。如何灵活运用教科书资源,围绕教学目标恰当整合重组教材,是本课题主要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在熟悉掌握12册教材的基础上,清楚地掌握课程标准应如何有机地分解落实到每一册每一单元。
二是基于同一主题下各课之间的整合。教材编排本身凸显主题性,每个单元主题包含着数个子主题。教学中,教师不是按部就班地依次进行课时教学,而是先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针对单元主题和子主题,对单元教学做出总体规划,再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内容上的合并以及顺序上的调整,省下来的时间则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拓展和体验性活动,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2)基于课程资源的整合
一是品德与社会课与语文课的整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目标与语文课的德育目标是一致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几乎每一篇语文课文都包含品德教育的因素,甚至许多课文与品德学科课文如出一辙,只不过教学的侧重点不同。
二是与信息技术课的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品社课程的整合也将成为必然。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以多媒体为媒介,选取生活内容,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是与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的整合。如将四年级下册“健康的杀手”与科学课“吸烟的危害”、综合实践课的调查报告整合起来,多学科并举,解决同一个问题。
四是与校园活动、德育教育、专题教育的整合。教师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积累、发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生活信息与教材内容的梳理
只有源于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使学生形成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应在实际生活中吸纳鲜活的生活事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时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能与学生对话的真正文本。
(4)人类文明成果的选取与应用
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可以作为课程拓展内容,围绕着人类历史悠久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选取典型知识展开探究,引导学生把握人类文明成长的历程。
三、教学改革反思
作为一项来自于教学层面的教育研究,“万源统整”理念下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在短短40分钟内如何提高教学整合效率,怎样充分地把握并善于针对品德课内容延展性、意义生成性和教育观点渗透性的特点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不我们不断地研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