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研究

2018-02-22 20:53张超
现代交际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大学生

张超

摘要:大学生在入学后如何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适应大学生活节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良性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侧重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动机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145-02

一、学习动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正确引导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学习动机是推动、保证其学习活动,选择方向和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这不仅要求学生本人首先引起重视,而且学校、学院、家长和社会也要对其予以关注、重视和引导。[1]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于分析目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二、学生大学阶段需求动机调查与分析

(一)动机类型分类

通过随机抽取和选择的长春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大一到大三年级约400名学生,关于学习动力方面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汇总,大致可分为几个类别:

第一种,积极求知型。这种类型的同学在日常工作接触中,所表现的特点是,希望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素养,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真正有所收获。

第二种,为应对就业做好准备。随着就业难度的逐渐升高,毕业生人数逐年屡创新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同学的学习动机出发点是增加就业机会,并为此来准备考研、考公务员等就业有关的知识储备。

第三种,惧怕失败,消极退缩型。这类学生对学习缺乏明确目标,担心考试成绩,担心自己无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绩不理想,也会受来自家人和友人的压力和指责。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还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从学生个体的现实角度来说,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前景的不乐观状况,使得部分学生徘徊在巨额学费的困扰和求职找工作的深度焦虑当中。[2]

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动机差别角度来说,刘淳松的研究表明,大学一年级的求知学习动机水平明显低于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3]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刚从高考紧张的竞争状态中切换出来,进入到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中,在思想上存在想放松和休息的心态,对于个人的发展、专业的学习和未来就业都缺乏清楚明晰的认识;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体会到,部分学生对学习并不上心,但对学习成绩却又很看重,所以到学期末临时抱佛脚,因此,存在学习动机歪曲或非理性的情况。

从学生的专业选择角度来说,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自身报考志愿的前提下选择大学专业学习方向。但是,也存在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存在很多并非学生自身真实的意愿选择,所学并非学生所爱的情况,所以在学生入学后缺乏专业的客观认识和理性分析,不明确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状态下,忽视了专业学习对今后就业和学历深造的基础性作用。

三、开展大学生动机教育具体措施

(一)引导制定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

学生们在高中阶段通过努力,一路拼搏进入大学,刚入大学的新生大多处于暂时的空白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学生们迷茫,不知所措,因此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学习目标和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入学后,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明确自身任务和使命。例如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在会上侧重学生的体验式感受,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邀请高年级的同学作为朋辈来现场交流。与此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引导学生在设定目标时要注意可行性与实际性,避免出现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目标和空想。

(二)帮助学生正确归纳问题原因

我们在完成某项工作后,无论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坏,我们都想深究其原因,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我们做好以后的工作,避免走错路或者弯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甚至是设定人生理想。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原因,可采用单独交流法和集体谈论法。单独讨论法,是在和学生采取一对一的交流模式后,对学生的外在情况和内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所需要沟通的主题,帮助其从三个角度来解决,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包含主客观因素),最后是怎么来解决。集体讨论是通过了解与统计同一类问题或相似的问题,以学生自我组织形式为主,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大家围坐在一起,说出自内心的困扰。负责辅助的学生干部会在现场以不参与的形式记录发言情况,对大家讨论的话题和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总和统计,便于后期开展针对性指导。

(三)合理运用奖励机制

通过制定目标,帮助和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方向。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还欠缺对未来的自信心,因此,这一部分想要强调的是如何通过教师的鼓励,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对班级的学生做了一项实验,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为,被表扬组,被训斥组,被忽略组。分完组后,老师对这三组学生的学业、测验,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不仅要进行打分,还要评出等级,最后还要在作业中加上有针对性的评语(根据分组)。经过一段时期的测验后,情况如下图:

可以看到,被表扬组的同学统计值很高;被训斥组,在开始阶段受到训斥有个短暂的提升过程后出现明显下滑;被忽视组,前期有一个小幅的上扬,但随后也在分数线徘徊。通过实验可以看到,鼓励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起

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对学生给予善意良性的表扬,引导学生很好地认识自身,帮助其解决问题并进行积极独立的思考。同时对学生作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将成功归类为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能力,这样也是在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完成好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找到可以充分发挥潜力的模式。

四、结语

本文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学习动机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從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希望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可以为大学生学习动机教育研究增加积极因素。

参考文献:

[1]朱红,于津民.大学生求学动机对综合能力的发展的影响[J].高等理科教育,2015.

[2]高亚兵.90后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

[3]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大学生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