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媚
(深圳市光明新区玉律小学 广东 深圳 518000)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更是儿童道德观念形成的源泉。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品德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道德,体验道德,从而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感,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是当前品德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基本理念。
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发展、增强,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我们要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有所偏颇,有功利化、现实化的趋向,所以应该让学生亲自参与生活,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从而引领学生热爱生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明辩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使学生的道德境界不断提升。我在讲到六年级《生命的奥秘》时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学会懂得感恩生活,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出自己孝敬父母长辈、回报社会的活动小计划。(1)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做好哪些方面?(2)除了感恩父母,你认为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怎样回报社会(3)制定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的小计划。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是父母给予了自己无私的爱,是社会给予了我们点滴关怀,在这样温暖的爱和关怀中我们才能茁壮成长,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达到了教学预期效果。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各种困难和挫折,为了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在执教《挑战自我》的导入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孩子们,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我们成长和生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困惑,那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曾遇到怎样的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的抛出再现了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学生自然有话说,因为这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品德课堂中要诱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生活场景或片段,导入到课堂中,在开课伊始就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从而引导她们更好地认识生活。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教学要回归生活,必然要求教学内容要反映儿童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每节课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教师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在理解教材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活用”教材,用学生的真实生活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要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愿意学、喜欢学,除了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之外,学习形式也要紧贴学生实际。因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比如,在学习《告别不良生活习惯》这一课时,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教师可以创设“反省自我”活动,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有怎样的不良习惯,师生讨论解决。这样,既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的教学难点,又使教学走进了学生的真实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这样,采取恰当的活动,模拟生活场景营造儿童进行社会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要活动得有序,不是杂乱无章,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要抓住本课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活动,及时捕捉学生思想碰撞出来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能引人入胜。
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多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但形式单一,内容机械重复,枯燥无味的作业只能让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只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做作业。我在教学中以开放式作业为媒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努力使每一次作业对学生起到一次教育。例如我在讲四年级《逛商场》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每逢“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我们都喜欢逛商场,而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打折促销活动会接踵而来。某童装店高音喇叭喊道:大减价,大降价咯,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看到别人在疯狂抢购,正在逛街的张阿姨看见后一口气买了10套孩子的衣服,买过之后,等到冷静下来,她觉得很后悔,因为孩子长得很快,这些衣服明年可能就穿不了。问题探究:这是一种什么心理?你或父母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该怎样对待这种心理?张阿姨的消费行为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与家长、同学相互讨论交流,第二天请部分同学阐述自己的见解。
总之,品德课堂要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让课堂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生活化。只有把书本内容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悟社会,才能使品德教学活动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