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思维导图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018-02-22 18:07苏灼姗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脉络导图课文

苏灼姗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屏山小学 广东 广州 511495)

现在孩子读的课外书越来越多,阅读速度提高了,但精读的能力却停淀不前。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不是变成复述课文,就是忽略了重点或中心。“疱丁解牛”的典帮大家都耳熟能详,阅读文本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从整体出发,不从梳理与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那么,对于文本的解读无异于盲人摸象。

小学新课标提出,到了中年段,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要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要理清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与脉络、层次与段落等,而思维导图正是简单而清晰地把作者的思路表现出来。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达到目标,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文体,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那什么是思维导图?现在思维导图的运用越来越广,各个领域都运用到思维导图,那是因为思维导图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所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将课文划分成几大段落,然后概括段落大意,把每段段意串起来,进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它是建立在一种线性思维基础之上的思维过程,不符合人类思维的本来面目,更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使用时更是时常处于“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困境之中,尤其是篇幅较长、理解难度比较大的课文,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存在。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不同的文体使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

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克服学生记忆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同的文体使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更可以激发学生去更多的思考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内容,从而拓宽文本的深度和广度。这一切的积极功效都来自于思维导图所拥有的激发放射新思维、提高注意力、延长记忆力的独特功效。

1、记人、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然后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运用气泡图。气泡图或以帮助孩子学习知识、描述事物,因为这个真的比较简单和管用。

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文中,课文写的是父亲,在中彩当天,父亲帮伯父买的彩票中奖了,父亲经过心理斗争,决定把中奖的车还给伯父,表现了父亲诚实的高贵品质。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可以用二重气泡图,在第二重小气泡里再分出一层小小气泡。如课文《普罗米修斯》,很多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都只是这样“普罗米修斯从阿波罗那里取来了火种,送给了人类,但不幸被众神之王宙斯发现,收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最后被大力神救出。”而忽略了时间、地点,如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学生就能看着思念导图把这件事完成地概括出来。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的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这类文章最适合用树形图,这也是我们理时做得比较多的一种,分析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学生把课文分成两个分支,一支是水,一支是山。水的再分成三个分支:静、清、绿;山的也再分出三个分支:奇、秀、险。这样,学生就把整篇课文 的脉络把握住了,看着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就能概括主要内容。

而在教学游记时,则可运用流程图,流程图从先后顺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发展。如《颐和园》,既可以体现作者的游览顺序,又可以表现出作者去到每个地方所观察到的景物。

二、思维导图在理解课文中的运用过程

1、课前预习,整体感知。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以《父亲的菜园》为例,让学生课前预习这篇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给本文编写提纲,然后从提纲入手分析父亲是怎样开垠菜地的,根据提纲给本文绘制思维导图。

2、课中绘制,突破难点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记人的文章,在教学中,我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边画图边学习,有了图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这样进行尝试:

(1)绘制思维导图“雨来”

按自然段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给每一自然段列一个小标题。思考:作者围绕雨来讲了哪些内容,作者从哪件事来写雨来的英雄事迹?画出思维导图的主干。

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提取关键字、词,增加导图枝干。

A、对于雨来,讲了哪几件事?

B、谈谈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

C、这篇课文表达了雨来什么精神,都是从哪些句子表现的?

(2)展示导图,分享交流

出示学生的一幅思维导图,让学生介绍自己为什么这样画,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

(3)导图解读,引导修正

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画的图。

(4)重点点拔,补充空白

A、你认为雨来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B、在雨来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5)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完善思维导图。

不管是在预习时,还是在课堂上,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运用思维导图能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能够把“看不见”的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考过程,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学生,其逻辑思维明显高于未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学生,阅读速度与效果也高于未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学生。这说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脉络导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背课文的小偷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背课文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