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丽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0;诸城市皇华镇皇华小学 山东 潍坊 261000)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而集体备课是一项集体性的教研活动,它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才能,促进教师之间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也有利于缩小同类班级的成绩的差距。教研联合体集体备课作为集体备课的一种方式,它突破学校壁垒,把学校融合起来,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思想碰撞,使教学知识得以共享,从而缩小教师备课的差异性。但在实际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研联合体的教师合作交流不足,流于形式,照搬照抄,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教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教师给予合适的补偿,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两所学校开展的次数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的监督,评价和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因而找出教研联合体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的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让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让教师即不失个性,又集思广益,又得到专业化发展和利益保障,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教研联合体,为缩小本区域内教师的备课差异而提供的,让教师在对话互动环境中,实现教学知识的传递、获取、储存、共享、创新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教研联合体集体备课是指:在制定的两个教学单位之间,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让教师在对话互动环境中,组织教师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实现实现教学知识的传递、获取、储存、共享、创新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
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突出实效性。有些教师只是走过场,其实根本就没有发挥自己作为备课小组一个成员的作用。教研联合体学校对集体备课检查验收力度小,形成了应付了事的局面。尤其是开学初,由于时间紧迫,教研联合体之间集体备课形同虚设,教师只是单纯的突击写教案,没有进行实质性的集体备课。
教研联合体集体备课空壳化。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人到心不到”,对他人提出的观点也是“左耳进右耳出”,很少有人提出缺点、疑义或表达不同意见,更谈不上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到最后顺利完成集体备课的过程,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或由备课组某位成员提供课件,供全组教师使用,美其名曰“资源共享”,而其他教师却很少独立钻研。
教研联合体集体备课缺少基本的激励制度。凡积极承担校内、校外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教师,在完成所有程序前提下,学校给予主备人一定的物质津贴。建立健全激励政策,保护教研联合体集体备课教师的权益和备课积极性,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要发挥教研联合体集体备课的优势,缩小本区域内教师的备课差异而提供的,让教师在对话互动环境中,实现教学知识的传递、获取、储存、共享、创新,需要一定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教研文化属于精神文化范畴,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活动。人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感染和熏陶。一所学校文化的形成,它就对存在于其中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一种无形的‘力’和‘能量’,具有凝聚、激励、熏陶、约束、辐射、潜移默化、自律自省之功能。建设新型的理想的学校教研文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课程改革,对教育适应社会,适应人类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因而,我们有必要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对学校教研文化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
引领教师从经验型到专家型成长的行为机制的建设。促进教师积极溶入校本教研的有效的管理机制建设。“新课程改革的失败不一定在于教师,而成功则一定在于教师”。因此我们积极拓宽学习渠道,分层次培训教师,让善于钻研,勇于实践的学科骨干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
教研联合体建立切实可行的教研联合体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集体备课首先由主讲人通过说课、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活动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重要问题提供给大家,然后由参加备课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达成共识。最后由备课组成员对讨论的意见进行整理,根据自己的教学形式和特色, 在备课卡上形成整合性的集体备课记录。
教研联合体学校每学期由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评选优秀备课组并对优秀备课组集体进行奖励。
[1] 王鉴,方洁.中小学集体备课模式的变革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6):6-10.
[2] 李瑾瑜,赵文钊.“集体备课”:内涵、问题与变革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3-79.
[3] 熊星灿.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J].中国教育学刊,2013(1):90.
[4] 陆林华.关于备课的再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6, (12)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