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幸光
(贵州省罗甸县罗悃镇罗苏小学 贵州 罗甸 550100)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语文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实施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就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进行一些探讨。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大胆放手,“扶放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和谐、主动地学习。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如果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并有意识地创造氛围,能促使学生主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能解决的教师不讲;学生似懂非懂,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他们大胆地试着讲;学生确实不懂的,教师就应适时适当点拨精讲。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其实,过分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鼓励者。有了这样一个观念后,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减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拓宽学生的参与面;其次要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独立质疑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指点发问的途径,告诉学生提问可抓重点、关键等;再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该让学生由静听,转变为多感官并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争做课堂的小主人。在课堂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把学生作为具有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引导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找准探究的切人点,培养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1.从题目处切入。在学习《丰碑》一文时,“丰碑”本意指高大的碑,这里比喻军需处长的精神。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在冰天雪地里?“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探究,学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穿着等方面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以及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等手法表达效果,收效甚佳。
2.从概括处切入。如《游园不值》中,作者仅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概括性的语言勾勒而未加详细解说满园春色到底是什么样子,营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学习时,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予以细化,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满园春色的情景,既加深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从发散处切入。如《小摄影师》一文,主要讲一个小男孩儿为了办壁报,给高尔基照相,由于没有带胶卷,相片没有照成,哭着离去的事。本人适时提问:“小男孩儿会不会再来?”学生各抒己见,从热烈的讨论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主动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文章的发散处,从不同角度寻求答案,对于培养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将大有裨益。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注意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围绕学生一些不明确的问题展开,问题的情境是其组织核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此设计的灵魂。教师应切实把握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最终目标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设计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全部由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场所,探究性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必须整体优化,体现教学的全员性、基础性、开放性、实践性、互动性和创新性。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实践,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使其体验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此外,探究性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为了使学生更充分地自主发展,可以把探究性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课外进行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加强探究性学习能力,且发现并认定自己的特长,为实现个性化发展打好基础。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