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中看人类学思维

2018-02-22 17:43朴妍香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类学影视幼儿园

朴妍香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81)

《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一书是由约瑟夫·托宾、薛烨和唐泽真弓合作,2002年再一次开展的对中国、美国、日本三种不同文化中的学前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成果。《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研究了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美国和日本三种文化下学前教育的异同,提出了学前教育对文化关注的诉求。在本书中,研究了经济、人口、政治的变化对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学前教育的影响。最后的核心观点是,这些情有力的变化被我们所说的隐含文化理念和实践所制约。

其对于比较研究有了更为广阔的思路:除对原有的不同国家幼儿园的跨文化横向比较,还对近二十年相同幼儿园开启了跨时空纵向比较,并且补充比较了每种文化中新的发展趋势的幼儿园。以幼儿教育为切人点,利用三种维度的比较视角,使得本书的内容变得更为充实。

一、“用录像引发的多重比较民族志的研究法”——影视人类学

作者把录像作为访谈线索的想法最初来源于人类学家琳达·康纳还有民族志电影制作人蒂姆和帕斯蒂·阿希作品的启发。也就是说作者借鉴了影视人类学研究方法。

影视人类学和人类学并不是同一维度下的学科(巨浪,2013)。从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来讲,人类学的理论体系更具有逻辑深度,注重历史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概念系统较为完善和严密,为影视人类学提供理论指导。从研究对象来看,它们的研究对象大体一致,影视人类学更像是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中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影视人类学是把影视手段运用于人类学的新问题、新思路的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讲,影视人类学不是在人类学中开辟出一块新的研究领域另立门户,而是把人类学研究对象直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影视人类学注重的不是影视本身,而是渗透并且编码于影视中的涉及文化的一系列关系。正像人类学可以解读影视中的这些关系一样,人类学也可以运用影视来建构作品,这些作品以一种更为丰富的知觉解释文化是如何渗透和塑造社会经验的(戴维·麦克道尔,2003)。影视学给影视人类学提供了技术手段和表现方法,而人类学则给影视人类学提供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本文的研究者们,有别于传统的民族志实地研究,人类学家白天参与观察一个文化中某一当事人的活动;晚上再请当事人思考和解释这些活动。本文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录像提示的方法,舍弃了参与式观察的方法,代之以一系列的录像记录,这不仅加速了研究进程,更使得研究的关注点能更多聚焦到文化知情人的访谈上。

步骤为:(1)拍摄每种文化中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2)把拍摄到的录像剪辑成二十分钟的短片;(3)将剪辑好的录像给所拍摄的班级的老师观看;(4)请改所幼儿园的其他老师观看;(5)请这个国家其他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们观看;(6)最后请其他两个国家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们观看,三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对同样的几个录像进行讨论,这样是为了依法多方讨论,形成多方对话。

研究重点是“三种文化中幼儿园里的日常生活”,用文化作为解释现象的主要工具,重视文化知情人的解释,把文化本位的分类和概念放置于客位之上。

二、电影艺术——人类学特点研究他者

作者的研究方法也受到了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的影响,电影中,三个年任对在森林路上遇到的事情有各自不同的解释,这与下面第三方面的相承接,从与幼儿工作者观看录像后的讨论中显而易见,不但他们对录像中老师该做什么持有不同观点,而且对录像中所呈现的内容有不同的见解。这恰巧验证了多角验证的必要性。人类学强调研究他者,不仅研究他者的文化,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从不同他者的角度思考,虚心借鉴也是必要的。

三、整体性视角——用录像引发多重声音的民族志研究——焦点小组讨论与多角验证

作者大量收集并描述了幼儿教育工作者针对同一套录像所做的讨论。主要是来自三个层次的声音。第一层次的声音来自带班老师。当录像中的带班老师观看她所在班级当天的录像后,我们三个研究人员由助理协助翻译,对老师进行访谈,请他介绍背景、回顾流程和进行解释。来自外来文化的访谈人员的介入,促进了受访者对那些在他们开来理所应当的文化假设作出解释;第二层次的声音来自所拍摄幼儿园的园长以及其他班的老师们;第三层次来自同一国家内其他幼儿园的老师和园长;第四个层次的声音来自文化局外人,分别由另外两个国家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一个国家的幼儿园录像做评论;第五个层次的声音来自同行一些同事和幼儿教育专家,他们帮助我们更进一步解释在每一个国家的所见所闻。

录像的收集视为,收集多层次声音,引发焦点小组讨论。即录像不仅十位数据,而依据不同群体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来总结讨论中的普遍性与整体性。

根据来自五个层次的声音,可以对录像的内容,对五个层次的声音的内容,进行相互比较和核对,进行多角互证。以这五个层次的声音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注重故事情节,更注重录像内容外的故事,注重前后的比较,以获得新兴的发现,意识到偏差。

以往人类学家在进行整理资料时,多采用的是三角互证的方法,以主位观点、客位观点以及第三者的角度进行验证,以体现主体间性。而本研究采取多角互证的方法,或多或少减轻了多数人对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的质疑,以质性研究独有的人文特色,以故事鉴证事实,既见其严谨性、又显示其独创性,开辟了民族志研究的新航标。

同时,民族之研究者对这种用录像作为媒介的访谈法代替传统的实地考察法的研究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不够严瑾。但是这样很巧妙地解决了主客位视角的问题。首先,因为是以录像为媒介,是第一感觉的主要载体,人类学家不受实地考察时,自身视角的干扰,会保持自己的价值中立,客观的理解录像;其次,在传统的民族志研究中,访谈内容是数据,是进行编码的依据。而在本研究中,录像不是数据,而是线索、刺激的来源、是讨论主题、是访谈的工具。相当于把数据来源分为了两层,一是录像,二是来自不同层次的声音,两者息息相关,缺一不可,互相佐证。

四、研究历时长

历时长可谓是人类学研究最典型的特征。

(1)准备阶段

前面已经做了介绍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理论基础的审阅中,作者进行了多种参考与借鉴。同时本文是对前作的重访研究,可见其历时之长;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也是再三抉择下,才得以决定,因为研究以中日美三国的幼儿园为被试,因其要体现个案研究的代表性以及适宜性,可见对被试的选择是多么重要;其次是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前两者的研究一样,需要长时间的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有需要在研究领域中的专业性。综述,人类学是一件历时颇长的研究。

(2)研究阶段

由于主要研究方法是以录像为媒介,对摄影技术、剪辑都极为考究;以中日美三国幼儿园为被试;以多方访谈为数据。无不需要心思缜密,不断进行改进。即将就时间的长久,也讲究在有限时间内做有用功。

(3)总结阶段:

本文研究的是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文化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文化受到经济、政治、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文化,文化是时代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的结晶。因而,总结的工作,并不是说结尾就结尾,很多政策需要了解、很多国情需要借鉴。对作者来说,也许不过早结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文化发展的、变化的也太快。

5、人类学普遍特征——研究“隐性”文化。

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而不是三个国家的幼儿园如何。人类学研究的是文化,他者的文化以及行为。本文主要研究的的隐性文化,作者将之定义为“行动和意图”(约瑟夫·托宾、薛烨、唐泽真弓,2009)。即特别强调的并不是每个国家的老师做了什么,而是关注他们如何解释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是老师纯粹的行为,而是他们做事的方法与意图——隐含的文化实践。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个体性质的不同,其隐含的文化实践往往会大相径庭。而另一方面,研究隐含的文化实践,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理解(朱家雄,2015)。

五、同时兼顾跨文化的比较和历史的比较两个维度

(1)横向——对原有的不同国家幼儿园的跨文化比较

由于研究主要对三个国家幼儿园的不同文化进行比较,所以要基于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经济情况、政治动向、人口等问题的了解下,进行研究,是典型的跨文化比较。既强调人类学研究中的整体性问题,也注重人类学研究中的比较性问题。

(2)纵向比较——对近二十年相同幼儿园的跨时空比较

这是人类学研究中典型的时间性问题,重访研究就是对近二十年相同幼儿园的跨时空比较,强调时间流变以及文化的延续性。同时,为了保证质性研究的严谨性,重访是势在必行的方法。

横向、纵向研究,相对完整地嵌合了三个国家文化的整体性,为之后的反身性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前提资料。

本书研究中表明,在三个国家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变化,但也有很多方面没有变化。简略的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幼儿园变化最大,日本幼儿园基本没变,美国幼儿园似乎居中。具体来说,中国幼儿教育领域巨大变化的背后扔体现了深远的文化继承性;日本幼儿园实践和理念中的持续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和社会中的焦虑情绪的影响,说他持续不变并不贴切;而美国幼儿园方面园区建设与师资力量明显提高,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相对而言变化较小,缺乏一定的主见,很容易成为阶层观念与意识间的附属品与消费品。

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人口变化对其幼儿教育系统的影响极大。但最终大都会聚焦于文化,文化是教育研究的核心。可见,文化是社会生活持续的根源,也是制约全球化、合理化和经济变化等多方影响的关键因素。幼儿园作为社会机构,即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既反映文化,是文化在生产的场所,又会辅助文化的持久传承。

六、从比较中,进行反思

全文主要的比较方法就是“跨越时间和文化”的思考。很多人都会受这样一个假设,及全世界四岁的孩子具有相似的能力、需要和兴趣。人们便顺理成章的认为不同的国家幼儿园大同小异。但研究的结果表明,各个国家的幼儿园存在根本的不同,而不同的原因基于文化差异。

本书的研究中表明,在三个国家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变化,但也有很多方面没有变化。简略的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的幼儿园变化最大,日本幼儿园基本没变,美国幼儿园似乎居中。具体来说,中国幼儿教育领域巨大变化的背后扔体现了深远的文化继承性;日本幼儿园实践和理念中的持续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和社会中的焦虑情绪的影响,说他持续不变并不贴切;而美国幼儿园方面园区建设与师资力量明显提高,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相对而言变化较小,缺乏一定的主见,很容易成为阶层观念与意识间的附属品与消费品。

文化是社会生活持续的根源,也是制约全球化、合理化和经济变化等多方影响的关键因素。幼儿园作为社会机构,即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既反映文化,是文化在生产的场所,又会辅助文化的持久传承。

结语

《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既是人类学研究典型的质性研究,也是跨文化研究的典范。在研究中借鉴跨学科的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采用新型多媒体技术。用过去最经典的的理论与方法,用现今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与团队同舟共济,对研究精益求精,不求最好,自求更好。研究并不止于得出结果,而是重在“知行合一”。为我今后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给予了我颇多的灵感,使我受益匪浅。

[1][美]戴维·麦克道尔.影视人类学—人类学的扩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第8期,2003年8月.

[2]巨浪.影视人类学的学科内涵和演变趋势[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第20卷第5期,2013年10月.

[3]约瑟夫·托宾、薛烨、唐泽真弓.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宇文彩.陈向明近二十年“质的研究”的文献述评[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2月,第27卷第1期.

[5]朱家雄.幼儿园教育中的隐性文化逻辑—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七)[J].研究与探索·理论前沿,2015,9.

猜你喜欢
人类学影视幼儿园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我爱幼儿园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欢乐的幼儿园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爱“上”幼儿园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