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想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允捧中学 云南 临沧 6770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学科自古就有"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除了专门的德育课以外的最重要的德育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渗透德育,这是无可非议的。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审美系统,是人文的沉淀,是美的升华。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师生审美情感,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重视个体心灵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有效途径实施审美教育,就能使学生在参与性的双边教学活动中,发展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受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教学弊端,导致语文审美教学一直未能有效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语文,很多人对它的观点是“爱你但是爱不起来”,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语文学习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耐心和持久力不够,想要短时间内语文水平迅速提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存在认知误区,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学与不学效果都一样,只要认字就是掌握了;第三,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对语文审美教学的传递和表达,导致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综上种种原因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审美教学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学习处于应试和爱好之间左右徘徊。
说到语文,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唐诗宋词,可见对于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对于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等都有所传递,但是对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美学表达大多停留在表面阶段,教师们研究的不够深入,教学传达也有所欠缺,导致学生们对此认识也略显不足。对于学生本身而言,由于年纪尚小,除去表面文字美,很多深层的美感他们很难体会,因此教师教学也很难全面展开。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师生地位的改变与否,都对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师生关系融洽、气氛活跃,效率必然高。为此,我一方面在课外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动向;另一方面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一起活动,或同唱一首歌,或同背一首诗,或讲个幽默故事,用以密切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思维。
录音、电视、影片、多媒体等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它能够形象地把教学内容展现出来,使学生见人见物,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学习知识,变抽象的东西为具体的东西,易懂好记,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归去来兮辞》一文,首先借助录音进行配乐朗诵,渲染气氛;其次可利用多媒体将诗人辞官归隐的画面展现出来,以情境强化感染,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最佳境界。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在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同样,教师自己没有情感,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感情。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身临其境,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它集中表现为:教师的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语言和鲜明直观、准确传神的体态姿势。如我在朗读《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语气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激愤、时而沉郁,教学过程中好几次因激动而无语,极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又如在教学《口技》一文时,将宾客的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一一用体态姿势表现出来,帮助学生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这种方式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显得真实、亲切,收效最明显。
教师根据课文的描述引起学生对人物、景象的想象,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受到深深感染。为此,我根据文章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字字咀嚼,同时引导他们用一定的形式将想象的内容再现出来。如教《变色龙》一文时,让学生上台扮演其中的角色,来再现主人公的丑恶嘴脸,活画人物形象。又如教《雨霖铃》一文后,指导学生根据文中内容画一幅图画来再现长亭送别的难舍情景。此类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的兴致更浓,印象更深刻。
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指导意义,如果教学范围仅仅局限于课文本身,势必会忽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很注重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启发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如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时,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使学生懂得理解父母、珍爱生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导入过程是学生走入本课学习的一个关键入口。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常常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引起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快速地融于新一节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在教授八年级上册《老王》的过程中,这篇课文的题目看似很平常,学生看了都不会引起太大的兴趣。为了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热情,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生活中同学们都会对什么样的人进行关注呢?学生一般都会回答家人、同学、明星。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明星固然耀眼,但是他们都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地方,而存在于我们身边平凡却有着金子般心灵的人,有哪些呢?学生就会根据问题,想到与本课主题相关的人。接着教师趁热打铁: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平凡的人物——老王。接着教师展示一张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老王的图片,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描述这样的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平凡普通的人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同时在这样真实的生活画面中,感受到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强大力量。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现代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些文字里隐藏了作者强大的内心世界。因此,怎样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作者的心情,如何让学生能够与文章的主旨达到共识,引起内心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同时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也体会了文章的情、景、意,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的内心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