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经典教学中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探究

2018-02-22 17:43陈远海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素养传统

陈远海

(贵州正安县和溪镇米粮学校 贵州 遵义 563000)

阅读是指运用语言文字和视觉材料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取审美体验的生命活动。古人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体现了阅读的重要价值。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教与学离不开多层次的阅读,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标》要求“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同时指出语文课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1]因此二者有着天然契合的联系。学者刘国正指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尤其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是得天独厚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因此当下语文教学的课程评价必须立足与现代社会对语文素养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踏入社会,应当有与时俱进的语文素养,尤其当拥有深厚的本国家民族传统文化功底和人文素养。博大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教书育人之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义不容辞、责任重大。但是现代化进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阅读教学现状十分令人堪忧,引导学生在课堂和课外进行深度阅读与多维度阅读,从而提高学生对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精华的兴趣和理解,让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内化为人生境界,生生不息、泽被后世。语文教学包括的内容很多一手漂亮的字,恰当的语言组织能力,多种类型的文章写作能力等等,这里,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在新时代的阅读教学之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呢?

首先,从关系角度,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修养,内化为高涵养,认识到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使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也要求有深厚的语文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和很好的人文修养。在西部很多初中教师中,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尤其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并没有那么令人乐观。造成的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唯成绩论成败的应试教育限制和误导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据调查显示,很多初中教师在应试带来利益的驱使下,基本上围绕应试,学生的阅读仅仅是考试阅读,纯粹考试技术训练,基本扼杀了学生的兴趣,语文教与学的优秀传统文化特性。那么,教师也不愿去拓展、深化、内化传统文化为高修养和内涵;二是教师对语文教育性质的深度认识匮乏,缺乏语文教育阅读教学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教师队伍多数一直认为中小学语文课程学习就是识字造句,分层划段,答题升学等等,极少有初中教师将对传统经典阅读教学向学生阐释为传递民族精神食粮、提升人格内涵的建构活动。教师的应试“庸俗”教授,使得学生丧失了语文中的民族文化精华,语文阅读教学流失了人文关怀,传统精英意识淡漠。因此,我们应当从广视野、多维度、深理解地加强教师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修养,认识到二者的关系,并传递给学生。

其次,充分利用图像时代“图文并茂”的特点,把经典传统文化阅读教学转化为合理的图像阐释。我们的现代语文教育阅读不仅仅包括了文字材料的阅读,图像或视觉材料的阅读能够有效地加强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理解和传播。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多数是以文字方式保存下来,这一点区别于西方文明,所以我们的古典诗学十分发达。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视觉方式传播的“霸权”地位,视觉教学模式更为有效。以合理的视觉方式来增加语文教育的阅读教学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影视作品、网络信息、现代传媒等载体,都可以以大信息量而不失娱乐消遣的方式博得学生的喜爱。比如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古诗文的阅读理解,通过相关视觉材料(图片或视频)的观看,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了我们传统文化的意境审美特性,加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效果也明显;在课后也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拓展传统经典的阅读范围,一边引入相关视频材料,通过文本和视频材料的异同比较,加深和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内涵。但是初中语文教育的视觉阅读经验教学要有个度,视觉化极易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肤浅化、平面化、快餐化,甚至游戏娱乐化。视觉化文化纵然有其优势,图像时代和视觉革命势不可挡,但是几千年积淀的华夏优秀文化有其自身的生命规律。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经典阅读教学中是合理的视觉化教学,充分而合理地“图文并茂”和中西结合,在这种阅读场域中潜移默化地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增强教学或阅读的多种方式。

再次,教师趣味地传授各种权威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使用方法。义务阶段每个学生接受母语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近十年,但是学生普遍不会读书,更不用说内化为人格的建构,我们的语文老师教授的古诗文,学生能够背诵下来,但是其中的字、词、典故来源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我们诸多权威的优秀文化工具书和参考书都有着追根溯源的解释,教师应当趣味化工具书与参考书的工具性,又不是人文性地拓展学生的经典阅读兴趣。比如说史书中的某个节选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承上启下的阅读,找到这个节选故事在史书中面前或后面章节的精彩故事……并且引入电影电视的观看理解,这样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导向了一个有趣味的阅读方向。再如某一首古诗词与另一首古诗词描述的场景近似,可以通过工具书和参考书的阅读开展学生对古诗词之间的比较等等。当然,工具书和参考书分为古代的和现代的,语文老师应当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使用中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准确掌握和理解。

语文教育本质上是文化传承和创作过程。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阅读经典教学是每个民族国家一项永恒的教育课题。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经典需要反复阅读,经典阅读的教学在语文作为文化载体中十分重要,因为阅读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位经常阅读大量经典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受到感悟熏陶,内化为人生思想境界,也逐渐生成了民族文化自信性特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顾黄初.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善玉.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J].吉林教育,2014(9).

注 释

[1]教育部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