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蓓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最初读起来觉得这篇课文虽然没有一个主题,却有一种散漫淡然的味道。当学生们知道它是《城南旧事》的序言时,不由得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心——学骆驼咀嚼的傻乎乎的小英子,对驼铃声有着烂漫猜想的小英子,她的童年究竟还有哪些有趣的事?
于是,学过《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以后,我让学生们准备《城南旧事》这本书。书有的是买来的,也有的是从图书馆借的。我自然也准备了一本,是从市图书馆借来的,扉页上扣着图书馆的红红的印章。我把书的封面和扉页拍下来,发到班级群里。我想学生们和家长们看到了,一定也会赶紧行动起来。
书准备好了,那就开始读吧!
可是,到底读了没有?读得怎么样?这又是一个问题。
第一篇是《惠安馆》,刚开始,慢慢来,我要求学生用一个星期读完。学生每天都有读书的作业,并进行摘抄,而且不只是摘抄,抄下来的段落要赏析,类似于课堂上的批注。学生们把摘抄本的一页,用尺子画一条竖线,左边三分之二进行摘抄,右边三分之一根据词、句等进行批注赏析。这样,他们读的时候就不会浮光掠影,一带而过了。随后,我把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拍下来,在一体机大屏幕上展示给大家,学生们都看得非常认真。在看别人的摘抄、赏析的同时,他们自己对这本书也加深了体会。
一开始,学生们对《惠安馆》中“妈妈”的南方口音很感兴趣,读书笔记里也大多是这个内容。但在后来的赏析中,秀贞的不幸,对妞儿的同情,小英子的仗义,都体现在学生们的读书笔记中。有的学生特别会读,从书中的外貌描写一下就猜到了秀贞和妞儿的关系,她们长得很像啊!学生从书中也体会到这是给下文做铺垫,为她们的相认埋下伏笔。此时我的感受是:书必须读整本的才行啊!
《惠安馆》读完了,学生们的读后感交上来了,大部分学生写得比较好,感受深刻的也有几篇。看着学生们的这些心血结晶,我突然想,为什么不开一个读书博客呢?这不也是学生们的现成作品吗?有了读书博客,学生不但可以发表自己的读书随笔,还能阅读借鉴别人的作品,不是一举多得吗?
于是,我在博客给学生们的读书习作安了家,我们班的师生共读博客开张了!
我把学生们的优秀读后感发了上去。这些读后感角度不同,内容丰富。
发完了他们的作品,我也写了一篇,因为是“师生共读”博客嘛。我把博客的地址发到了班级群里,学生们看着自己的文章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很兴奋。同时,看看别人的文章,也能够互相品赏、取长补短。家长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文章,也纷纷点赞。
这之后的时间里,我们又读了《城南旧事》中的《我们看海去》《爸爸的花儿落了》等,学生们认真地写着摘录笔记,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写读后感。我筛选优秀的读后感继续发布到博客上。
复习阶段,我们又读到了《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梳理过要点以后,我问学生:刚开始读这篇文章时,是怎样的感受?读过整本《城南旧事》,再读这篇《冬阳·童年·骆驼队》,又有了哪些新的感受?
我让学生们思考过后放手写一写。
学生们写的感受文章交上来了,我觉得他们都读进去了,我看到了他们在书中的收获。我把这些读后感发布到了博客上,班级群里也是一片讨论声。我想,家长们看到孩子们读得这样深刻,也一定是惊讶并且欣慰的。在这个“读书—赏析—写读后感—发布博客—互相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共读共写,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