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取径,小石击水
——高中文言文高效教学之知识教学

2018-02-22 15:27海南省澄迈县海南澄迈思源高级中学曹雪莉
新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代词

□海南省澄迈县海南澄迈思源高级中学 曹雪莉

一、文言文知识教学的地位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围绕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等来展开,而这一宏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必定要以学生能读懂文言文本为前提。而读懂文本,势必要扫除各类文言知识障碍,这一基础“知识”目标的落实,从目前来看,是为了满足应试的需求;从长远来看,也是未来学生继续走进古文献,了解、探究古代文化,继续学习、深造的基石。另外,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用法经验,在生活中还可以体会文言文带给现代生活的历史文化气息。

二、文言文知识教学的特点

在高中语文的各个知识板块中,文言文可以说是学生的大难点。笔者认为除了文言文语境在时空各方面距离现在学生生活久远,容易造成“陌生感”之外,学生觉得文言文知识芜杂、信息量非常大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学生记忆知识普遍机械、无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盈千累万的文言知识海洋中能够自由游弋,找出一条有效、有序、操作性强的识记方法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文言知识包罗万象,但绝对不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的,各类知识其实都有自身的特点,比如有的需要了解,有的需要记忆,有的需要放在具体语境灵活推敲,有的需要掌握语法原理。掌握了相应的区分要求,学生就有机会走出文言知识学习痛苦的泥淖。

三、方法探析

1.实词类知识——分门别类,探寻巧径。文言文中的实词类知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比如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和大量的文学、文化常识等,这类型的知识除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外,每种知识类型其实都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弄清楚他们不同的识记特点,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1)一词多义.这一类别的实词是学习的重点,同时量也大,但是笔者以为记忆是有诀窍的,不妨做这样的分类处理:①古今皆有的意义,区别只是单音词和双音词而已,可以通过组词和联想的方式来化繁为简。②古有今无的意义比较特殊,可以针对性地重点记忆。例如古文语境中的单音节词“亡”,有“逃跑、失去、灭亡、通假字‘无’”常见义项,除了作为通假字“无”,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情境中都有,而对“亡”各个义项的掌握就是通过组词和联想来引申、触类旁通从而建立起“亡”字的意义脉络,而作为通假字“无”比较特别,我们重点记忆即可。举一反三,例如“谢”字,古文中常见含义有“感谢、推辞、道歉、凋落、辞别”等,这些基本义项在现代语境中通过组词基本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词语。通过大量举例说明,让学生发现这一认知特点基本适用“一词多义”。这样一简化,数量众多的多义词实际需要识记的量就大量减少了,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2)通假字。通假涉及面广,但是中学课本中涉及的只有100多个,而读懂浅易文言文或者一般文献只需要几十个常用通假字即可。而整理这方面材料的工作很容易完成,比如学生可以借助手头工具书整理背下典型通假字例句,而例句最好是曾经学过的文言文本,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师说》)中的“受”同“授”。 又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同“无”,这种识记法,既能识记通假字,还能避免默写时写错别字。

(3)古今异义词。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多词语古今意义不同。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与现代汉语中的书写相同但意思和用法完全不同的词语,如“舅姑”古义指“公婆”,“非常”古义指“意外的情况”,“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牲畜”等。

(4)文化常识类实词。理解文化常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近几年全国卷出现的新题型,这类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一般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含义比较固定,涉及面也较广,对这类实词的掌握不仅影响文言阅读能力的高低,而且也鲜明地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只要学生明确类别,这类知识是可以系统化的,学生需要做的是平时学习中细致划分任务、阶段识记。

在文言实词类知识掌握上,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提升推断能力和学习效率,例如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现象也不少,在对举结构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反,这样通过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例如“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我们可以据易推难,“择”为“选择、选拔”,那么“简”亦是。

2.语法类知识——弄清原理,举一反三。文言文中需要掌握的语法类知识主要有词类活用、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这类知识只要弄清它们的语法原理,活学活用,根本就不需要机械地记忆。

(1)活用现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句子的结构都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主语和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文言文一般涉及的都是单句,结构不复杂,就各种成分位置关系来说,特别是几个修饰成分,状语一般在谓语前面,定语一般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而补语一般放在谓语动词后面。比如“草已芽”,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修饰关系,那便是动宾关系或者主谓关系了,其中一个名词必然活用为动词,明白了这个原理,即可判断“芽”为“发芽”。

(2)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中正常句式语序不同的句式,常见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每种句式也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我们就能触类旁通,当然平时也要注意通过熟记一些典型例句来增强对常见句式的熟悉感。如被动句最简单的方式是判断出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关系,即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还是承受者,如“戍卒叫,函谷举”,根据句意“函谷关是被攻陷”,由此可得出是判断句结论。其次也可以借助语言上的一些标志来识别,常见的语言标志有:“于”“见”“见于”“为”“为所”“被”。 见到这些标志,要有一定的语言敏感性,提示着可能是被动句式。再以宾语前置句为例,古汉语中此类句式常有以下一些特点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孰、安、曷、焉、胡、谁等),如“沛公安在? ”(《鸿门宴》)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这时的“之”或者“是”没有实在意义,只是提宾的标志,但有时“是”本身就是宾语,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要注意区分。而状语后置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以……的形式”如“申之以孝悌之义”“于……的形式”如“苏子与客泛舟与赤壁之下”。

(3)固定句式,也叫凝固结构,这类结构在现代汉语里大多数已经消失,而古汉语中大量存在如果不明了意义,就无法翻译,所以考生识记一些常见固定格式很有必要。这些固定结构明确类别有表示疑问、感叹、揣度和选择等语气的,平时的学习中要及时从课本和资料中搜集、归纳、整理,记住一些典例。

总之,文言文中的语法类知识,学生只要明白基本的语法原理,对句子框架的把握就会清晰很多,那么区分起来也会更容易,更有系统。

3.虚词——虚词不虚,集中击破。

(1)虚词是辅助实词构成句子语法结构或者表达语气的,单独把它列出来,是因为很多虚词不仅仅有辅助功能,还兼具实词的性质。高考常考的虚词有18个,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对虚词的掌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切入:①从词性入手,例如可以充当代词的有:而、乃、若(第二人称),何(疑问代词),其、焉、之(第三人称);有连词性质的有:而(并列、递进、顺承、修饰、因果、假设、目的、转折)、乃(于是、就)、其(选择、假设)、且(递进、让步)、若(如果)、以(修饰、因果、目的、承接、递进)、因(因为、由于)、与(和、跟、同)、则(承接、让步);有副词性质的有何(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多么)、乃、其、且、因、则;有介词性质的:乎(相当于于)、为、以、因、于、与;语气词:乎、为、焉、也、与(欤)、者。②从他们在句子中的位置进行归类,同时作为断句题型的识别标志,一般放在句首的有何、其、且、若、焉;句中的有而、乃、所、为、以;句末的有焉、也、乎,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具体还要结合语境来划分语义层次。

(2)要学用结合,在平时教授了某个虚词的用法之后,有意识地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文言语段,特别挑出某一个虚词,带领学生作辨识练习,集中突破。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息土聚成高山。文言文的学习有一个逐步积累提升的过程。平时的文言文教学,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文言意识,让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一种文言状态,多增加对文言知识的感性认识。另外老师务必保证自己传达知识的精准,当教者“昏昏”,欲使学者“昭昭”,无异于缘木求鱼。同时老师也要提高自己古典文化素养,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让学生对古文“知之、好之、乐之”。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代词
代词(一)
代词(二)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文言常用实词确定的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试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