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蕾
(重庆市两江新区金溪初级中学校 重庆 渝北 401120)
“预设”顾名思义,就是事先预计设想,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笔者认为应分析课上学生学习知识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生成”是对教学过程可变性的概括,且对自己原来“预设”的情景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作好课后的反思。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生成应机智把握,即兴创造,让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绽放。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才能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要充分。预设的东西一定要值得咀嚼、涵泳,并能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审美能力。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调控“生成”;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捕捉和处理,那么如何有效的预设呢?
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再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分外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的旧知和新知能巧妙的衔接起来。
笔者在上《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为了能更好地打开学生思维,赏析这首有意境的诗歌,我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词?
师:老师最欣赏“解衣欲睡”的“欲睡”和“欣然起行”的“起行”:天晚了,作者就睡下,看到月色很美,觉得高兴,就再起来。可见作者的潇洒自在。
生1:我最欣赏“念无与为乐者”的“念”:欣然起行为什么就想到了张怀民呢,原来是因为他当时也贬官在黄州,可见作者和他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啊!
生2:我最欣赏“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的“遂”和“寻”:这两个词说明作者一点都没有犹豫,表现出作者有一种急切的心态。
生3:我最欣赏“怀民亦未寝”“亦”:作者欣赏美好月色之时想到张怀民,而张怀民“亦未寝”,可见二人心意相通,很有默契,“亦”字表现出作者看到怀民未寝时的喜悦。
可见,这个预设问题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达到了抓词赏析的教学目标,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对于一篇文章,教师要预设已知,也要预设未知,多想想学生会怎么说?我该怎么引?多设想些情况,以备课堂上的“不速之客”。
“老姐姐,你也许知道我的心,十九岁守寡,守了几十年,守这个儿子;……我那些挨饿的日子呀!我跟孩子到山坡去割茅草,大雨来了,雨从山坡把娘儿两个拍滚下来,我的头,在我想是碎了,谁知道?还没死……早死早完事。”
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对于一篇文章,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又有哪些是有可能不知道的,“未知”的,教师应该“心中有数”。在做预设时教师要多问问自己:学生会怎么说?我该怎么引?多设想些情况,以备课堂上的“不速之客”。
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可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穷尽课堂所有可能的变化。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有时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将会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笔者在教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在探究最后一句作者心境这一预设环节时。对“闲”的理解,出示背景资料: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师: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闲”呢?
生:这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老形”的“闲”。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闲”呢?这跟我们现代所说的“闲”是一个意思吗?
生:不是。
师:现在的闲人即使是有时间也在做很多无聊的事情。你还知道这个“闲”的意义吗?
生:即使有时间苏轼也没有做无聊的事情,而是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并不是所有闲的人都会有如此雅兴。现代很多闲人,他们宁愿把时间掷在搓麻将、玩游戏之上,也不愿安静喜悦地赏月。可见,这里的闲还是“闲适”的闲,“闲情雅致”的“闲”。
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什么感情?
生: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此时,我预设的已经讲完,我以为已经可以结束我们课程,可是,一个学生突然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觉得从整首诗来看,我是这样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的。首先,“何夜无月”这个“月”,作者把她当做朋友,从“月色入户”的“入”字,一个“入”感觉作者把“月”拟人化,感觉像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样来陪伴我;“何处无竹柏”的“竹柏”,作者也有一种象征意义,从“盖竹柏影也”这个“影”,“影”一般出现在晚上,象征黑暗,我思考是不是有一种象征官场争名夺利的那些人呢?于是,不管怎样,哪里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哪里都有争名逐利之人,而苏轼又何必苦苦纠结,还不如放开心胸静静地欣赏这月色美景吧!
(此处学生自发响起了掌声)
师:是的,一个“闲”字包含了作者几朵感慨,有贬低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派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
这个环节,有我的预设也有学生的生成,这个生成给了我另一种思考的方向,让我体验到了教学相长的生成过程。所以,只要学生的答案是有根据的,老师都已经给予肯定,引导重新生成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语文课堂。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科学教师,我们还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同时也能够“关注生成”、“驾驭生成”,让学生问题跟着我们的课堂一起飞翔。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研究生成性的语文教学理念为语文课改带来了一缕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