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珍
(安徽省萧县孙圩子乡徐里小学 安徽 宿州234000)
小学数学是一门研究数学符号,帮助学生形成逻辑判断、掌握运算规则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完成小学阶段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学生学好数学是十分必要的。而问题教学法是结合课本中的知识点提炼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索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进而促进自身数学的发展。由以上内容可知,教师在教学中将问题教学与小学数学结合在一起,既符合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一项双赢的举动。那么接下来,本文就围绕小学数学与问题教学法的有效结合展开探究之旅。
课堂导入可以说是教师发挥教学能力的第一站,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起始之步,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中来,节省教学时间,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堂导入存在误区,认为短短几分钟的导入教学没什么实际教学效果,可以直接砍掉,以免浪费教学时间,致使学生总是匆匆进入课堂,无法及时跟随上教师的步伐,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负担。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应用问题教学时,不能掉以轻心,要结合所学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天平的两边,一边放上砝码20g和30g,另一边放上50g。那么,你会看到怎样的天平?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探究的好奇心,想要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趁着学生摩拳擦掌的劲,我将学生引入了新课《认识方程》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了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了方程的意义。这样,我通过在课堂导入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是教师展示自身教学风格的主战场,教师在这一环节能够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灵活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是对学生的一次试炼,期望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手、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建立逻辑思考的习惯。但是,有的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过于重视自己对学生的实际掌控度,没有真正做到放手给学生,使得学生被迫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实从学生发展的基点出发,有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部分内容时,我在引导学生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了以下问题,期望能让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概念与区别:
下列句子中的分数哪些是百分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1)去年我校体育达标率是98.5%
(2)一堆煤,已经运走了60/100吨
……
学生经过思考,结合问题与同学讨论后认为,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能带单位;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带单位。这样,我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对分数与百分数进行了深入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应用,教师在课堂应用环节采用问题教学时要明确学生的这一学习特性,力求通过有效教学来增加学生现实应用的机会,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本末倒置,过于重视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面临“纸上谈兵”的困境。因此,教师在应用环节采用问题教学法时,要重视学生的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吨》这部分内容时,我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设置了练习题,如一个砝码重6克,7个这样的砝码重多少克?一支铅笔重12克,一支钢笔重40克,一支钢笔比一支铅笔多多少克?……学生在解决应用的过程中,再次复习了课堂所学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自己解题的能力。
总之,问题教学法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之旅是一段长远的路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耐心来帮助学生成长,让学生在数学的道路上有所斩获,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