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銮英
(湖南省永州工贸学校 湖南 永州 425000)
中职语文课堂急需新课程语文思想的浇灌和影响。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可以实现语文的真正回归:回归语文,回归学生,回归语文教师,回归语文能力和素养,最终通过语文回归人性。
新课程语文的重要理念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个理念在与普通高中同等学力教育的中职语文课堂也尤为重要。一是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不高,需要通过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中职语文课程现状是:一个版本的语文课本用了十几年,内容老化,一个大纲管到底,语文大纲还是十几年前的,中职语文迫切需要引进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的理念来改革创新。二是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文化素养都急需提高,需要通过新课程语文课堂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素养,这与新课程语文理念是一致的。
中职学生没有考试和升学压力,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较小,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社会,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更容易接受语文新课程改革。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质量性评价,有实现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基础和条件,能真正按照语文新课标的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加强语文实践,古今中外融会贯通,面向未来,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角度发展的方向,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
教学内容有了吸引力,教师在讲课时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教学中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同时要把握好时代的脉动,将最新的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有机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方法是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或向学生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根据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进行互相点评。这样既可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又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倡导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因为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它设置一个表达的空间,活跃教学内容和流程。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程式化的,不会过多考虑接受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喜欢照本宣科,或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变化,往往使得课堂枯燥无味。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常感到单调乏味。要使学生真正热爱传统课堂,我们就必须利用教师自己的智慧调动课堂气氛,创设一点语文特色课堂,可以给我们的正常教法增添灵动的色彩,从而极大地满足学生求新思变的心理需求。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多样化,避免程式化,教学过程的悬念能使学生渐入佳境,这样语文课一定会使学生向往而难忘。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发挥自己作为“人”的优势外,还要发挥其它优势,如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运用,它会使课堂教学更有视觉冲击力和听觉震撼力,这样的“新视听”很能够强烈地吸引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合理地利用一些乐曲,如用作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或通过欣赏配乐诗、散文等朗读,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帮助理解课文等。
虽然新课程语文提出了新理念、新方法,让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给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息,但调查发现,新课程语文的实施效果与预想目标相差太远,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多得多,实施起来也难得多,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实施。例如,在新课程语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语文成绩,难度就很大。首先,评价的方式与传统的评价理念不相适应,在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家长、教师、社会都是以最终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语文成绩,评价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但新课程语文重视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质量和动态的评价。不能给予客观评价的课堂如何去检验?无法评价结果的教学怎样去回头反思其过程?其次,从全社会最关心的考试来看,新课程语文与语文考试改革不相一致。应试思想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中考、高考虽然一改再改,高校招生规模一扩再扩,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一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威力依旧很大,现在考试仍是以笔试为主,评分还是参照标准答案,学生的独特性很难在考试中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还是通过量化的分数来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考试不改,语文课程就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