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葳,赵 虹,胡 嵩,王 超
(1.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5)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菌属引起的疾病总称,在世界各地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排在首位,临床表现多为败血症型和肠炎型,感染沙门氏菌的带菌者排泄物可污染食品,进而引起食物中毒、败血症、慢性肠炎等疾病[1]。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血清型有很多,这次能力验证中检查出一株双相亚利桑那沙门氏菌,现结合多年检验工作经验分析此次能力验证工作,以期为未来检验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1.1 样品来源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放的2018年NIFDC-PT-135巧克力中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考核样品3份,编号分别为CODE0461、CODE0593、CODE0615。
1.1.2 培养基及试剂
①BPW增菌液、BS平板、SC增菌液、三糖铁琼脂培养基(干粉)、沙门氏菌筛选显色平板、TTB增菌液、营养琼脂(干粉),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②氧化酶试剂、API 20E,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③沙门氏菌诊断血清OMG、O60、He,n,x,购自泰国S& A reagentsLab Ltd, part。④沙门氏菌诊断血清Hr、Hz15、HMC,购自丹麦Statens Serum Institut。以上所用培养基及试剂均在保质期内,并已经质控合。
1.2.1 样品的处理
玻璃瓶的开启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准备90 mL预热至45℃的灭菌BPW:首先取20 mL灭菌BPW加入检样瓶内,待巧克力样品融化后加入无菌均质袋内。取20 mL灭菌BPW清洗检样瓶,将洗液加入均质袋内,再取20 mL灭菌BPW重复清洗一次,最后向均质袋内加入30 mL灭菌BPW,充分均质混匀,制成1∶10稀释液。依此方法,分别对3件样品进行前处理。样品的融化参照GB/T 4789.24-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糖果、糕点、蜜饯检验》进行。
1.2.2 增菌
①前增菌。将上述3份BPW增菌液,于(36±1)℃培养18 h。②选择性增菌。轻轻摇动培养后的3份前增菌样品溶液,分别移取1 mL,转种于10 mL TTB,于(42±1)℃培养24 h。同时,分别另取1 mL,转种于10 mL SC内,于(36±1)℃培养24 h。
1.2.3 分离
将上述选择性增菌液划线分离于沙门显色平板、BS平板。BS平板(36±1)℃培养48h,沙门显色平板(36±1)℃培养24 h,各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表1 不同增菌液增菌后在沙门菌显色平板和BS平板上菌落形态表
按照GB 4789.4-2016对各平板菌落特征分析判断,将各可疑菌落编号为CODE0461-①~⑤、CODE0593-①~⑤、CODE0615-①~⑤,以上可疑菌继续如下试验。
1.2.4 初步鉴定
将可疑菌接种三糖铁琼脂,(36±1)℃培养24 h;同时接种营养琼脂平板做纯培养,(36±1)℃培养24 h后染色镜检并做氧化酶试验。可疑菌落三糖铁试验及染色镜检、氧化酶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可疑菌落三糖铁试验及染色镜检、氧化酶试验结果表
1.2.5 生化鉴定
将 CODE0461-① ~ ⑤、CODE0593-① ~ ⑤、CODE0615-①~⑤、做API 20E生化鉴定,鉴定结果如下:
CODE0461-①③④⑤:
?
编码:0775000,鉴定为奇异变形菌,鉴定为:最好的鉴定%id=98.8
CODE0461-②:
ONPG ADH LDC ODC CIT H2S URE TDA IND VP GEL GLU MAN INO SOR RHA SAC MEL AMY ARA+ +--++-----+++++++++
编码:3604773,鉴定为枸橼酸杆菌,鉴定为:最好的鉴定%id=99.9
CODE0593-①:
ONPG ADH LDC ODC CIT H2S URE TDA IND VP GEL GLU MAN INO SOR RHA SAC MEL AMY ARA---+++++++-+- - ------
编码:0775000,鉴定为奇异变形菌,鉴定为:最好的鉴定%id=98.8
CODE0593-②③④⑤:
ONPG ADH LDC ODC CIT H2S URE TDA IND VP GEL GLU MAN INO SOR RHA SAC MEL AMY ARA+-+++ ------++-++ -+-+
编码:5304552,鉴定为亚利桑那沙门氏菌,鉴定为:最好的鉴定 %id=83.6
CODE0615-①③④⑤:
ONPG ADH LDC ODC CIT H2S URE TDA IND VP GEL GLU MAN INO SOR RHA SAC MEL AMY ARA---+++++++-+--------
编码:0775000,鉴定为奇异变形菌,鉴定为:最好的鉴定%id=98.8
CODE0615-②:
ONPG ADH LDC ODC CIT H2S URE TDA IND VP GEL GLU MAN INO SOR RHA SAC MEL AMY ARA+-++----+--++-++-+-+
编码:5144552,鉴定为大肠杆菌,鉴定为:最好的检定%id=99.9
1.2.6 血清学鉴定
将生化鉴定为沙门氏菌属的营养琼脂培养物做沙门氏菌的O抗原与H抗原血清凝集试验,先做O多价,再做H多价凝集,用0.5%琼脂含量营养琼脂传代培养后再作H多价凝集试验及H因子血清试验,血清试验结果如下:CODE0593-②③④⑤:O 多价OMG:++++,O:60: ++++,H 多 价 HMC:++++,Hr: ++++,He,n,x:++++,He,n,z15:++++,HZ15:++++, 生理盐水对照:-。
鉴定为:双相亚利桑那沙门氏菌O:60:H1相r,H2相 e,n,x,z15。
1.2.7 实验过程质控
将阳性对照标准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4028及阴性对照标准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作为实验过程质控,阳性对照检出沙门氏菌,阴性对照未检出。
1.2.8 实验方法比对
在传统的方法的基础上,实验同时进行了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VIDAS)、实时荧光定量PCR(BAX Q7)、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2),以及MALDI-TOF-飞行质谱的方法比对,实验结果与传统方法一致。
CODE0461用SC进行2次增菌后,在沙显平板上的无色小菌落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绿色中等大菌落鉴定为枸橼酸杆菌,在BS平板上黑色小菌落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用TTB进行2次增菌后,在沙显平板上的无色小菌落鉴定结果为奇异变形杆菌,BS平板上的黑色小菌落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
CODE0593用SC进行2次增菌后,在沙显平板上的无色小菌落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蓝绿色中等菌落鉴定为亚利桑那沙门氏菌,在BS平板上黑色有金属光泽菌落鉴定为亚利桑那沙门氏菌;用TTB进行2次增菌后,在沙显平板上的蓝绿色中等菌落鉴定结果为亚利桑那沙门氏菌,BS平板上的黑色有金属光泽菌落鉴定为亚利桑那沙门氏菌。
CODE0615用SC进行2次增菌后,在沙显平板上的无色小菌落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绿色中等大菌落鉴定为大肠杆菌,在BS平板上黑色小菌落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用TTB进行2次增菌后,在沙显平板上的无色小菌落鉴定结果为奇异变形杆菌,BS平板上的黑色小菌落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
实验室在收到能力验证样品后,首先应检查样品包装是否完好,仔细阅读组织者提供的作业指导书,包括样本如何保存等信息。实验前,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制订检验流程,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
2.2.1 样品的处理
样品的前处理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因巧克力融化比较困难,所以一定要提前将培养基预热,而且实际操作中,巧克力融化过程也较慢,一定要待巧克力完全融化后再将液体移入均质袋中,检样瓶也应反复慢慢冲洗,防止转移和溶解过程中液体溢出。还应注意的是检样瓶中的白色小球为干燥剂,如果干燥剂和巧克力粘连,应待巧克力融化后再将干燥剂取出。
2.2.2 增菌与分离
因考核样品中可能有干扰菌的存在,所以在2次增菌后,增菌液产生的分层现象和均匀浑浊现象都属正常情况,不可轻易做出判断。
平板划线分离过程非常重要[3],要把目标菌尽量多地表达出来,应分离出单个纯菌落,并尽量多挑取可疑菌落,防止漏检。应以营养琼脂平板上的纯培养菌进行生化试验[4]。
在分离过程中,样品中某些干扰菌如奇异变形杆菌在BS培养基上与目标菌菌落形态相似,因此各种形态的菌落均应进行后续生化鉴定以防止漏检情况发生。常规判断沙门氏菌在显色培养基上为紫红色菌落[5],此次能力验证检出沙门氏菌在显色培养基上为蓝绿色菌落,与大肠杆菌等干扰菌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形态相似,固应引起重视。
2.2.3 血清型鉴定
本次验证实验中使用的是进口血清,在血清学鉴定之前,一定要用标准菌株做好质控,确定无质量问题后再使用。在血清凝集时,难点在于H抗原的第2相诱导[6]。本次实验第1项H抗原凝集后,进行了位相变异实验,烘干0.4%半固体琼脂平板表面水分,挑取H1相凝集血清1环,滴在半固体平板中间,待血清吸收后,在血清部位的中央点种待检菌株,培养后,在蔓延生长的菌苔边缘取菌进行H2相凝集试验[7-8]。
在沙门氏菌检测中,为避免漏检现象的发生,应对亚利桑那沙门氏菌与常见沙门氏菌的不同特征引起重视。建议尽量多选取不同特征的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同 时 结 合 如 BAX Q7、VITEK2、VIDAS、MALDITOF-飞行质谱等进行比对,绝不能就单一平板上的菌落形态作出判断。通过能力验证,可有效地检验本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同时在本次实验中,检验人员的检测水平和检测质量得到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