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反馈,不断推进课堂教学

2018-02-21 09:30胡洁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反馈有效课堂师生

胡洁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将思考的内容反馈给老师。用这样引导与反馈的方式,老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课堂更加有效。

【关键词】 师生;有效课堂;反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对课堂信息进行梳理,充分发挥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反馈,引领学生开展学习呢?

一、利用反馈,引领探究深入

语文课堂中对课文的学习主要是以探究的方式进行的。首先,老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提出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反馈,这种反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再基于反馈的方面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内容。下面以《嫦娥奔月》这一课为例。

师:(放出课本上的插图)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大家认识她是谁吗?

生1:我知道,她是嫦娥。

师:很好,她就是嫦娥,那么说到嫦娥,大家都想到了什么呢?

生2:嫦娥住在月亮上,传说中的广寒宫。

生3:嫦娥和后羿是夫妻,中秋节就是纪念嫦娥的节日。

师:是的,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嫦娥就是居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里,独自一个人看着人间,这是一个凄美的神话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大家想要了解嫦娥为什么住在月亮上吗?

生(众):想。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首先请同学们熟悉一下课后的生词,再略读课文。(答问反馈)

师:好,请同学说一下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生3:有嫦娥、后羿、逢蒙。

师:对,主要人物就是这三个,有同学能够简述一下故事的主要经过吗?

生4:首先,后羿射日拯救了天下,于是王母娘娘赐给他长生不老的仙丹,但是逢蒙意图不轨,想要盗取灵药,嫦娥为了保护灵药不被坏人偷走,就吞下了灵药,然后飞向月亮,从此与后羿天人两隔,人们感念嫦娥的善良,就把嫦娥飞走的那天定为中秋节,以此来纪念嫦娥。

师:说得很好,许多传统节日都有浪漫瑰丽的神话故事,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让我们深入课文,探讨神话故事的精髓。

像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反馈和引导之下,对课文充满兴趣,自主探究之后又得到老师有效的反馈,这样的语文学习方式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效。

二、利用反馈,构建知识框架

语文课堂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课文中的知识点如果是由老师通过直接讲述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学生可能不能够完全地体会并且掌握。老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反馈。下面以《九寨沟》这一课为例。

(老师指导学生自己略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1:九寨沟真是美丽啊!好想去九寨沟看看,亲身感受九寨沟的魅力。

师:是的,作者用文字描绘了美丽的九寨沟,大家想想为什么作者的描述会让我们觉得九寨沟很美呢?

生2:因为作者在文章中用到了许多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

师:说得很对,这篇课文中描绘了九寨沟各种各样的景物,写景物和写人物都用到了各种修辞手法,将九寨沟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活灵活现,使人读过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请同学们找找有特色的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且对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进行分析。

生3:“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这一句中运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湖泊比喻成宝石,将沟谷比做彩带,这样描写生动形象,使人们感觉仿佛亲眼见到了美景。

师:很好,比喻的修辞确实能够为描绘景物增色不少。还有其他的句子吗?仔细找找。

生4:在描写瀑布时写道:“恰似一级级天阶高低错落”,还有“宛如白练腾空,水花四溅,蔚为壮观”。这两处也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瀑布比做天阶、白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瀑布的壮观之景。

师:找得很对,这样描写景物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在《九寨沟》这篇文章中,对动物的描写也很有特色,能够将小动物描写得活灵活现,好像可爱的猴子、羚羊就在我们面前一般,请同学们找找有趣的描写动物的句子。

生5:描写金丝猴时写道:“金丝猴攀吊在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着”,这里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金丝猴的憨态可掬描写得生动形象。

师:这个句子找得很好,拟人的修辞手法是描写动物的点睛之笔。

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师生沟通问答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课文中知识的构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老师再根据知识点进行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知识点的用法和重要性。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在反馈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

三、利用反馈,引起思想共鸣

要知道小学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情怀、道德修养进行培养。在课堂上,老师应当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语文知识,同时也应当带领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世界。这也应当借助反馈来完成,师生间互动反馈,感受课文中的真善美。下面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为例。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1:从题目可以感受到主人公一定深爱着祖国,想要回到祖国。

生2:课文中的主人公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了祖国,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心中仍然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恋。

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从题目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主人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师:课文读完了,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著名的音乐家肖邦。(打开多媒体教学)故事的背景是1830年的波兰,肖邦的祖国被列强瓜分侵略,弱国就要挨打,波兰的人们妻离子散,纷纷离开祖国奔走逃难,故事的主人公肖邦也被迫离开了祖国。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带领着同学们在路旁唱着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一片段,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生2:这一片段中通过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能够感受到肖邦心痛、无奈、不舍的情感,比如动词“握着”,神态“含泪”等。

师:分析得很好,在这篇文章中,主人公的不舍、眷恋、心痛、无奈等等感情都突显了主人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但是无奈时局动荡不安,在战争的炮火下,人们只能流離失所,而在这时,人们心中的情感最为动人。

由此可以看出,在老师的指导反馈下,学生深刻领会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作者寄托在课文中的丰富情感。情感是文章的神韵所在,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通过老师有效的反馈,学生能够拨开云雾,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馈有效课堂师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