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辑界前辈的经历与素养论青年编辑成才之途径

2018-02-21 20:14
学报编辑论丛 2018年0期
关键词:前辈科技期刊学报

唐 慧



从编辑界前辈的经历与素养论青年编辑成才之途径

唐 慧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新疆 石河子 832003)

编辑的素养对提高期刊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青年编辑已经成为我国各类期刊编辑队伍中的生力军,在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刊强国的过程中,提升青年编辑各方面的素养则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期刊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编辑事业的前辈们,他们殚精竭虑、允为师表,为中国期刊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通过选取编辑界部分代表性人物的典型事例,总结和提炼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在青年编辑综合素养提升与自身成才两个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编辑界前辈;青年编辑;素养;成才

中共中央与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1]。《决定》还指出,为了建立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办刊队伍,需要选拔、培养专业学术水平高、编辑业务能力强、英语好的编辑人才,需要挖掘和培养了解国际科技出版营销的经营性人才。

从上述《决定》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出:在提升期刊办刊质量和水平方面,编辑人员的素养是关键。中国期刊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中国出版事业的前辈们。这些编辑大家中,有的我们可能素未谋面,但对他们的名字却耳熟能详,例如翁永庆、翁心植、廖有谋等,有的目前仍奋斗在科技期刊编辑的第一线,如陈浩元、李兴昌等。此外,还有虽然已调离编辑岗位,但一直践行“身虽远去、心无旁骛”精神,一直关心和支持编辑事业的游苏宁等[2]。这些编辑界的前辈们,学识渊博,恪尽职守,不遗余力提掖后学,诲人不倦。他们的言传身教,让后辈们受益匪浅,并且受用终生。我们从他们身上不仅能学到专业技能和知识,更能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正是他们对中国出版事业的奉献、执著、忠诚和勤奋,才打造出一个个一流的精品期刊。他们不但注重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专业编辑和出版人才,还发挥协作精神,提供机会使人尽其才[3],让中国期刊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期刊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从事出版行业的年轻编辑而言,必须具备自主学习、深入思考、提升眼界的能力。有了编辑前辈的指点,可能事半功倍;而借鉴前辈的经验,则能尽快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

1 前辈们的经验总结

1.1 人品榜样、人格魅力

当今时代纷繁复杂,利益驱使时有浮现,但“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却正是编辑界前辈们的代名词。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成就了中国期刊的繁荣与发展,通过他们无私的“传帮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编辑。青年编辑的成才与前辈们孜孜以求的编辑经验和敬业精神有着直接关系。他们曾在恶劣的办公环境和经费匮乏的艰苦条件下办出了中国的精品期刊[3]。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艰苦创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2 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

前辈们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吐故纳新的学习理念,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在解决编辑期刊出版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时,在关注学术争鸣的实际问题中,敢说话、说真话[4]。在举国上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摒弃历史虚无主义的今天,编辑前辈们没有数典忘祖,而是勇敢地站出来否定那些片面、缺乏科学依据的“论定”,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见地[5]。从而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与改革提出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出版了《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等一系列科技期刊编辑必读的经典著作。为让中国期刊能走到世界前沿,他们秉烛达旦、全年无休,但却无怨无悔。

1.3 对晚辈的提携和培养

比起前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诲人不倦的耐心和爱心。当青年编辑面临困难时,他们都尽心尽力帮助解决。面对青年编辑们的稿件,他们不厌其烦地以发邮件等方式,“手把手”地教投稿作者修改,直到论文修改到位。有些论文的修改字数甚至多于青年编辑们投稿论文本身的字数。他们亲切、温和的长者之风,他们独到、切中肯肇的学者之风,如春风化雨般,抚育着青年编辑们的成长。

编辑界前辈们还不辞辛劳地举办各种编辑业务培训班,或邀请专家,或亲力亲为,从科技期刊必须执行的国家标准、编排格式、语言文字的规范、标点符号用法、法定单位使用、参考文献著录、期刊校对与发行等方面,做出详尽的讲解[6-8]。这种短期、高效、高质量的编辑业务培训班,为许多不是编辑学专业出身但又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业务快速提升的机会。前辈们一直都在力争改善办班水平和条件,从20世纪80年代陈浩元、李兴昌两位老师骑板车接送学员、住平房、吃大锅饭,到如今的现代化办班条件和理念,无不凝聚着他们的辛劳,对此学员们无不称赞。

陈浩元等前辈还时常告诫青年编辑:好的工作状态要有一个好身体做支撑。要身体力行地践行编辑工匠精神,对待编辑工作要做“志愿兵”,而不是当“壮丁”,做好“编辑匠”,争当编辑家;努力做到“四有” “七快”[3]。在勤奋努力工作的同时,尽情地享受生活。

1.4 平台的提供

编辑界前辈们还积极筹建和主持各类学会的工作,各种学会的成立给青年编辑提供了才华展示的舞台。例如,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以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就是在前辈们的努力下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研究会到今年已经是31周岁了。通过这些平台,给编辑行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曾有人形象地形容学会的各种委员会是人才的摇篮,老编辑就是妈妈[3]。各种优秀编辑奖项(如骏马奖、银牛奖、金牛奖)的评比激发了编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优秀论著(金笔奖、银笔奖等)的评选则提供了浓厚学术氛围;在各种学术研讨会上介绍的先进办刊理念,让青年编辑有机会吸取更多养分。

1.5 社会责任感

前辈们认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编辑需要更新观念,同时在办好期刊的前提下,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办出高水平的优秀期刊,还要聚焦时代热点问题,敢说话、说真话,积极主动为上级部门建言献策[9]。他们指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中,有些问题急需得到重视,包括重英文轻国语、重指标轻读者、重经营轻质量、重形式轻学术、重手段轻内涵等[2]。认为只有重务实戒浮夸,中国的科技期刊才能有光明前途;同时还指出要明确办刊目标和宗旨,立足本土的同时要拥有全球视野,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科技成果;提出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的办刊理念[10-11]。从上述可以看出前辈们为建立中国特色编辑思想的探索,是以中国科技期刊现状为出发点,重点在于发现问题和提出对策,体现了他们对科技期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编辑界前辈们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孜孜以求的学习和借鉴,在他们身上体现的素养和精神更是可贵的财富。作为生力军的青年编辑,应该从前辈们的示范和楷模作用中吸取养分,通过刻苦钻研和勤奋实践,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促进自身成长。

2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提升个人才能

2.1 业务基本功

业务基本功不仅仅指编辑业务知识,还包括对专业学科前沿动态的了解、人文通识的涵养、外语水平的提高等,只有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

2.1.1 提升编辑专业技能

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是优秀编辑的立身之本。作为成长中的青年编辑,平时有机会应该多参加一些期刊协会或出版部门举办的编辑业务培训班,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出版政策、行业规范、编辑专业知识等;也可以通过阅读编辑行业的经典佳作和优秀刊物了解行业动态;还可以利用参加编辑业务培训班等机会,当面向资深编辑们请教,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另外,参加编辑技能大赛、编辑沙龙等有针对性的活动,也是提高编辑专业技能的不错选择。

2.1.2 提高学科专业素养

一名优秀的编辑不仅是精通编辑业务的专家,而且应成为熟悉自己刊物所报道领域的科技知识和研究进展的专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与专家平等地讨论学术问题,才能办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期刊。要熟悉学科前沿和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为期刊策划、选题、组稿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让自己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期刊编辑[12]。

2.1.3 提升文学素养

编辑的文学素养能对文章的文字表达水平,在把关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文字表达功底至关重要。优秀的编辑人才应该追求完整的人文通识教育,在编校文章时才能做到成语、佳句信手拈来,字句自成风采。游苏宁编审就是这方面的榜样,其文章往往文采斐然,有时仅看其文章题目,也能感觉到他文学素养的深厚,例如“春风化雨、润物有声” “择良而栖三十载、为人作嫁不归路”,像“逾耄耋成就大家风范、近期颐恪守谦逊美德”之类的句子,活脱脱明清章回小说题目的风味。当然并不是说做编辑都要如此,而是说提升文学素养,能更好地促进编辑工作,同时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2.1.4 提高外语水平

对于中文期刊来说,英文摘要是向世界介绍中国科学研究前沿的窗口。随着我国科技国际合作的日益加强,期刊水平的不断提升,实时掌握国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方向,才能提升期刊的竞争能力。青年编辑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升要靠日常积累,注意多阅读相关专业英文文献、参加国际会议等。这也为吸收国外优秀稿件、邀请国外专家审稿、加强期刊国际交流、审阅英文摘要等打下良好的基础[13]。就笔者所涉及的编辑范畴而言,近些年阅读所及,发现当代青年编辑在外语水平的提高上仍然不足。以生物医学领域为例,近些年,除了一些编辑界前辈仍然在引介国外生物医学期刊编辑条例外,极少有青年编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使得国内相关领域的期刊编辑准则与国际标准尚不能很好地“接榫”。另一方面,也很少在国内外期刊上看到青年编辑用外语写作,来发出中国期刊编辑界自己的声音。因此,青年编辑应该在这方面狠下功夫。一方面通过引介国外编辑界相关准则,提高外语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写作外语文章,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提高外语写作能力。

2.1.5 积极学习各类知识

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出现,使得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作为青年编辑,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这一点上,也要分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学习新知识,也不能忘记老的经典。例如作为青年编辑,是否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等标志性文件和著作。就笔者阅读和观察所及,不少青年同行与笔者一样,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如果对编辑知识体系中最权威的国家标准等文件不熟悉,在具体的编辑实践中就有可能犯错误,甚至是低级错误。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是富于挑战性的时代,科技进步加快,知识不断更新。青年编辑要做学习型编辑,做到不断改革创新。积极主动获得新知识来源,多读书读好书,涉猎范围要广,速度要快,质量要高。

2.2 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更新迅速,闭门造车的编辑俨然已跟不上时代步伐。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可以让我们更高效、更快捷地了解行业发展和学科动态,拓宽我们的眼界和思路,便于日后的组稿和约稿。我们要积极主动参加编辑出版类学术会议和学科专业类学术会议[14]。在编辑行业会议中可以吸取同行办刊经验,找出不足以便提升自身刊物水平,还可以和编辑同行开展各类课题的合作。经费紧张或者没有时间去参会的青年编辑,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观看会议直播。通过参加各种会议我们不但可以提高所在期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还能提升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拓宽人际交往范围。

2.3 撰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

积极撰写编辑领域的相关论文,可以让青年编辑的基础知识得以快速积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编辑学理论和编辑实践工作相结合,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缺失,脚踏实地做好编辑工作。另外,撰写论文也可以提高编辑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如果有机会参与相关学科的著作出版工作,则可以让我们对学科专业有一个更为系统的认识。

不论是开展编辑学课题研究还是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对青年编辑的科研能力提升都大有裨益。一是通过编辑学研究可以从编辑实践中获得科研思路,正确运用专业知识及方法解决编辑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二是通过参加学术研究,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实时了解行业热点,从而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15]。

2.4 重视期刊审读

重视一年一度的期刊审读,认真学习审读报告从中发现的编校差错和问题,找出失误和不足,是提高编校水平的好方法。审读内容包括“期刊编排格式” “论文编排格式” “量和单位” “图表” “数字” “语言文字” “漏校”等几方面[16]。吸取审读报告提出的差错对提高期刊质量、提升办刊水平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青年编辑在期刊审读方面的发言权也许还不够大,但期刊审读所提供的发现问题的机遇,对青年编辑而言,大有裨益。如上所述,认真参与期刊审读,可以对相关标准更为熟悉,也可以发现自身在编辑业务中的具体短板,是一次查漏补缺的好机会。

2.5 加强团队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想办出世界一流的期刊,仅仅靠少数编辑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要和专家、编委、作者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合作关系。只有加强团队合作,建设一支强大的、秉承创新思路的编辑队伍,携手同心,不惧险阻,才有可能开创中国科技期刊的崭新未来[17]。青年编辑可以把与审稿专家和编委人际沟通,作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掌握相关学科前沿信息的最好途径,在与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中做好服务工作[18]。同时注意团结本单位同事构建学习型和谐团队,对专家、作者、读者注重人文关怀,以便工作的开展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结束语

每一个青年编辑的成长都离不开业界前辈的谆谆教诲。笔者认为,虽然青年编辑的成才阶段不可跨越,但过程可以缩短。这些年工作的经历,使笔者深深懂得:“阶段不可跨越”解绑了自己曾经在编辑工作中对一些低级错误的释怀;但是“过程可以缩短”更赋予我不断进步的动力。生而有涯而学也无涯,正是这些编辑界前辈们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使得作为青年编辑的我们能够得到积极的提升和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年编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应该做到不忘初心,回归本源,在前辈们披荆斩棘闯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刊路上,继续砥砺前行。

[1] 刘莉.解读“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专访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N].科技日报,2012-12-04(4).

[2] 游苏宁.对中国科技期刊的若干思考[J].编辑学报,2014,26(1):3.

[3] 陈浩元.创业奉献平凡辉煌—我所经历的编辑学会和《编辑学报》的点点滴滴[J].编辑学报,2017,29(4): 318-321.

[4] 李兴昌,陈浩元.“说明原因的复句+冒号+‘因此’”标点法是对的[J].编辑之友,2009 (11) 95-97.

[5] 姚远,陈浩元.《吴医汇讲》: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J].编辑学报,2015,27(4):307-309.

[6]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 期刊编排格式:GB/T 3179—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 陈浩元.GB/T 7714新标准对旧标准的主要修改及实施要点提示[J].编辑学报,2015,27(4):339-343.

[9] 游苏宁,陈浩元.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6,18(2):81-86.

[10] 游苏宁,陈浩元.立足本土力挺主业面向世界勇立潮头[J].编辑学报,2015,27(1):1-5.

[11] 王亨君.树行业目标拓国际视野创时代经典——纪念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成立30周年[J].编辑学报, 2017,29(4):316-317.

[12] 荀志金,刘俊英,陈秀英.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重要性分析[C]//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53-156.

[13] 吴华英,蒋忠诚,韦复才,等.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掌握学术动态的重要性和途径[J].编辑学报,2013,25(1): 83-85.

[14] 王维朗.学术会议是青年编辑成才的好平台[J].编辑学报,2013,25(3):304-305.

[15] 颜廷梅,任延刚.科技期刊编辑从事科研活动对提升期刊质量及编辑成长的作用——以《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科研实践为例[J].编辑学报,2017,29(1):87-89.

[16] 李兴昌,姚希彤,张霞,等.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组织期刊审读的做法与经验[J].编辑学报,2016,28(3): 270-272.

[17] 游苏宁.光荣与梦想[J].编辑学报,2011,23(1):1-2.

[18] 杨美群.青年编辑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人际沟通[J].编辑学报,2014,26(2):182-184.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民族类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项目(MGKJQY1610);新疆兵团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QN04);石河子大学人文社科中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项目(RWSK14-Y32);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8年青年基金课题(CUJS-QN-2018-035)

猜你喜欢
前辈科技期刊学报
科技期刊的分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科技期刊的分类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