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亮
重塑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
刘俏亮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辑部,长春 130012)
针对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业面临新时代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期刊品质和期刊编辑职业素质的提升问题,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分析编辑职业素质和期刊质量的提升途径,指出工匠精神在跨媒体融合时代具有重大价值,它是新时代出版业优良制造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自我价值的实现。期待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科技期刊的发展会越上崭新台阶,完成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工匠精神;编辑能力;期刊质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代,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1]。“中国制造”日益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超强影响力的标志性概念。然而,在经济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今天,世界经济格局已然发生变化,我国制造业的优势逐渐消失。在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制造业相对部分产品低价、低端、低质的表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对整个中国经济文化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的发展与此相似,大多数期刊品质的停滞甚至下滑,其结构规模上的小、散、乱,其传播影响范围的非国际化,均与我国日益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不相适应,也限制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创新创业能力。
《匠人匠心》是齐白石老人的一部自传,他以自己是“匠人”为荣,用一生诠释了中国匠人的风骨和精神。他以其天分加上坚持不懈,终成一代大师。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提出:“大数据+工匠精神”“互联网+工匠精神”,推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发展,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促进新动能蓬勃发展、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打造中国经济“双引擎”,实现“双中高”。这意味着,在我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中,如何加快科技期刊出版业跨媒体融合、推进出版业信息化进程,提升办刊水平,扩大期刊影响力,促使期刊成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这一系列问题给期刊编辑、主编及管理者提出了新要求。笔者认为,科技期刊业应该以此新一轮深化改革为契机,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不断提升编辑职业能力和科技期刊办刊质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实现新时代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
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可从内涵与主体两个层面来界定。从内涵层面看有三种解释[2],即精神理念体现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等的精神特质;思维状态表现在思维创新和对事物的激情;价值取向上是职业理想、职业形象和专业情感等的综合体现。从主体层面看,工匠精神即“匠人精神”,是传统手工业者和互联网+制造业者应具有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是当下的世界、国家、民族应该共有的精神品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两个重要时期和两个阶段(两步走)”,即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变进程中,“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计划实施中,工匠精神有何时代价值[3],为新闻出版业及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跨媒体融合、信息技术变革传统产业的时代,笔者认为,科技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编辑职业能力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艺技尚巧”的创造精神+职业理想与专业知识
“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质,它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不拘泥于传统。史称“能工巧匠”的重要原因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要继承和发扬“艺技尚巧”的创造精神。要达到“巧”的境界,就要注重以下两种素质的培养。
坚定理想信念。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修养,努力提升文化、职业素养,自觉履行“弘扬科技成果、传播科技文化”的职责,加强与学科领域专家的交流与沟通,当好读者的向导,做好作者服务,承担起科技期刊编辑的神圣文化使命,用崇高的职业理想成就科技期刊出版事业[4]。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科技期刊编辑要具有论文专著学习、科研项目学习、专利成果学习的学习能力,同时,又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使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达到完美结合。同时,做到一专多能,努力培养把握及预测学科发展方向的能力。既要在编辑业务上有博的一面,又要在某一学科上有专的一面,做到博中求专,以专促博。
2.1.2 “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职业形象与式专业能力
传统工匠精神的精髓主要体现在追求技艺的精湛与产品精致细密,如周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象牙、骨器及宋代工匠的剪纸、年画、雕刻、皮影、泥塑时精巧细致的工作态度,都凝聚着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笔者认为,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匠精神的同时,还应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 培养人格魅力。拉近与读者、作者的距离,达到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关爱作者、读者、专家,与作者、读者、专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好读者的向导、作者的路标,使读者、作者、编辑、专家融为一体,关心理解读者和作者的所思、所想和所求,赢得读者、作者与专家的信任,并得到认同、敬佩和尊重。
(2) 提升四种能力。一是调查研究能力,要善于运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编辑出版实际问题,总结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完成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二是组织协调能力,要具有协调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和整合科技信息资源的能力,同时也应具备较强表达沟通能力、了解读者心理需求的能力和吸纳高质量稿源的能力。三是科学研究能力,树立科研意识,走出“编而不研”误区,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盯紧学科前沿、高水平专家、高质量文章,为作者服好务;四是编辑创新能力,培养逆向思维,善于发散思维,构建整体思维,做到勤学习、勤思考、勤研究、勤实践,挖掘潜在创新能力,以此提高编辑实务,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
2.1.3 “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职业技能与专业情感[5]
工匠精神是理智与实践的融合,理智体现在专业素质与美德,实践是力求技艺与作品的精制;从而达到“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状态[5]。笔者认为,新时代编辑在体现艺技高超的同时,应进一步达到技高品端的境界。
职业技能是提升期刊质量根本保障。在出版流程再造中要提升编辑的五种技能,即策划力、组织力、审读力、选择力和加工力[6]。在编辑策划中要求编辑坚持方向性、导向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四个原则;在编辑组织中要求编辑做好前期准备、计划步骤、交往沟通、有效组织等环节;在审读稿件中要求编辑在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等方面做出质量评估和质量判断;在稿件选择中要求编辑在稿件把握、读者利益和市场需求等做出分析和评价;在编辑加工中要求编辑在稿件的科学性、专业性等方面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人文素质是现代编辑素质的核心,也是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情感智慧素质的立足点。崇高的敬业精神是合格编辑的首要前提,应培养自身文化素质,树立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事业情感和心理素质是做好编辑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枯燥、烦琐的工作中,要善于同作者、读者、审稿人等交流沟通,达到彼此充分理解、信任与合作,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稳定的情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智慧交流是编辑提高期刊质量的有力支撑,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知识内涵和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与作者、专家交流表现出亲和力,彼此建立充分信任、理解和宽容,从而获得认同,由此展现出良好的情感智慧素质。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开展质量素养提升行动,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7]。笔者认为,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应具备三个特质和树立四个质量观。
2.2.1 期刊编辑匠人精神的三个特质
追求期刊品质卓越的心态。匠人匠心精神表现在追求期刊品质中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对期刊品质与质量孜孜追求,数年如日打造期刊品牌,追求极致期刊体验的执着专注精神。
保持甘于寂寞的编辑之心。编辑的匠人之心在于内心对编辑工作的认同,对自身工作沉淀、宁静、踏实的感觉,在期刊编辑中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坚守于期刊品质的匠心精神。
坚定持之以恒的工作激情。匠人在编辑工作中的激情,体现在突破编辑技术领域高地,不断完善期刊传播效果。把对编辑事业的热爱、专注传染给周围的人,使大家对期刊编辑工作都充满热爱,编辑技术和传播效果自然而然会有所提升。
2.2.2 期刊编辑匠人精神的四个质量观
(1) 作者质量观。提升期刊质量的首要前提是树立作者质量观,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约到高质量的稿件。一是会议约稿,参加高层次的学术论坛会、研讨会等,与报告人和参会者直接约稿;二是邮件约稿,通过邮件向学术领域专家介绍期刊表达约稿意愿,专家了解期刊后推荐载文方向和论文作者;三是审稿约稿,先聘请高质量论文作者做审稿专家,再向其约稿,同时再让其推荐稿源;四是青年约稿,挖掘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和在读研究生的文章,为其提供成长平台,也会获得不错的效果[8]。
(2) 论文质量观。在采取各种方式主动约稿、组稿的基础上,科技期刊编辑要用好学科领域知识和日常管理经验,及时了解本期刊各学科领域最新前沿动态,对已组稿件在初审阶段的质量做出初步判断。论文的质量关键在审稿专家,它的判断直接影响学术期刊的质量。在跨学科、跨专业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编辑要从大量的论文参考文献作者中寻找相关的审稿专家,利用各种方式与之沟通和联系,建立动态良性循环的审稿专家数据库,尽可能地将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纳入专家数据库中,充分发挥审稿专家在期刊质量中的作用[8]。
(3) 编校质量观。如果说期刊稿件质量主要取决于作者,那么期刊编校质量高低的关键主要是由编辑所决定的。编校质量是对论文的再创造过程[9],在编校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要静下心来查阅作者引用的文献、用词用法是否准确,要发扬“啄木鸟”精神,才能提高准确率。在科技期刊的编校工作中,除杜绝显性错误外,应注意导向性、逻辑性、知识性等隐性差错。总之,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字斟句酌、精雕细刻的工作态度,才能提升编校质量及科技期刊影响力。
(4) 传播质量观。在新旧媒体转换融合过程中[10],首先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物的规格、开本、装帧、校对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保证出版物的质量。”[8]科技期刊纸质版式要设计新颖、美观大方;印刷清晰,浓淡适宜、均匀无痕;装帧整齐、规范无错等。电子出版物在保证传统纸质媒体传播效果同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传播渠道,如互联网端商业数据库合作实现对内容的集成、分类与销售的数字出版模式和移动互联网端公众号数字出版模式,从而加快传统学术期刊在传播渠道上的有益扩展。
笔者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出的“工匠精神”概念引入科技期刊编辑领域,从提升期刊编辑的职业能力和科技期刊质量两方面论述了如何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做好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相信各位编辑同仁只要心怀“工匠之心”,带着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精益求精和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日常工作中,经我们之手出品的科技期刊必能不断获得品质上的提升,更好发挥其培育高水平科技论文、传播高价值科研成果的功能。
[1] 马爽.如何开启中国精造的时代?——读曹顺妮的《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J].中国图书评论,2017 (7):9-12.
[2] 李国强.工匠精神研究思辨[J].教育现代化,2017(34):282-284.
[3] 耿银平.“中国制造”亟待“工匠精神”[J].上海后勤,2016(3):26.
[4] 刘俏亮.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7):177-179.
[5] 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6-10.
[6] 李军领.编辑力“五力模型”试探[J].编辑之友,2011(4):71-73.
[7] 任宇.培育“工匠精神” 加快质量强国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5):51-53.
[8] 王佳.论“互联网 +”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J].出版广角,2016(21):48-49.
[9] 张琴.“互联网+”模式对学术期刊编辑流程的优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2):124-125.
[10] 陈先军.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力构成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3):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