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治
艺术类期刊论文初审刍议——以《创意设计源》为例
李 治
(《创意设计源》编辑部,上海 201808)
艺术类普通期刊存在稿源不足、退稿率低、稿件质量不佳的情况,结合实际工作积累的审稿经验,提出树立编辑作者观、把控论文要点、认真撰写初审意见等工作方法,并进一步对论文题目、摘要、层级标题、文献材料、格式规范等要点提出具体的初审工作流程,以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高稿件初审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稿件最优化修改,提升艺术类期刊的出版质量。
艺术类期刊;编辑实务;论文初审
我国期刊出版工作经过长期发展探索,形成了“三审、三编、三校、一读”的工作流程。这其中,稿件初审作为整个出版流程的起点,直接关系到稿件质量的评估与把控,关系到后续编校工作的开展,关系到最终的出版质量。对于期刊编辑而言,根据自身期刊定位和稿件特点,结合学科知识和期刊编校方法,形成符合期刊发展与建设需要的稿件初审工作方法流程与经验,显得至关重要。艺术类期刊因为其学科领域的特殊性,作者的写作水平相对薄弱,稿件质量一般,初审工作相对复杂。为此,笔者结合艺术类学术期刊《创意设计源》稿件初审工作实践,提出一些工作方法与经验,供同行参考。
艺术类学术期刊编辑在进行稿件初审时,应充分考量作者的实际情况,树立编辑作者观,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体谅作者写作的不易,关心爱护作者,认真负责,不随意退稿,尽量争取作者对稿件进行深入修改[1],对于稿件的可取之处要给予肯定,对存在的不足要予以指出,必要时给出相应的参考意见,以诚恳的态度和作者一起磋商。
《创意设计源》作为艺术类学术期刊,主要面向美术与设计领域传播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论文内容涉及设计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艺术史研究、文化遗产研究、工艺美术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在日常审稿和编校工作中,笔者发现,期刊稿源的质量普遍不佳,诸如学术性不强、选题创新性和研究价值不高、规范性欠缺、逻辑结构紊乱、材料使用不当、学术不端等问题较为突出。艺术类期刊稿件质量不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艺术类学科特点决定的。艺术类人才培养较为重视技能与表现技巧的训练,学术训练相对缺乏。
《创意设计源》的稿源中,来自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的青年教师、青年学者和艺术设计领域行业精英的稿件占了很大比重。这些作者普遍擅长形象思维、感性思维、艺术创造和视觉语言的表现,但是他们欠缺理论研究能力与学术表达能力。在投来的稿件中,一些青年教师和学者不乏新颖的观点和创见性的想法,一些行业大师和精英的实践经验非常具有推广和传播价值,但由于他们自身缺乏足够的学术研究能力或学术论文写作经验,反将论文的“闪光点”湮没在有问题的论文中。因此,艺术类期刊编辑更应充分爱护和关心投稿作者,不仅要依据期刊论文的格式规范提出修改意见,还要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和审读经验,对论文的学术价值做出初步评估和判断,指出论文中可取与不可取的地方,引导作者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在发送初审意见时,还需附上期刊的“投稿须知”和“格式要求”。上述做法,旨在通过期刊编辑初审工作,尽量争取作者对稿件进行最优化修改,使文章的内容和格式最大程度达到学术论文的标准和要求。
论文的题目要能够体现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或方向,标题应简练明确、高度概括,一般不超过20个字[2],必要时可以通过增加副标题调整研究角度或限制研究范围[3],提升标题的精准性。例如,一篇稿件最初投来的题目为《博物馆设计展览图录的多种可能性》,初审之后,编辑针对标题提出了两点修改意见:①标题中的“设计”一词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标题和正文中出现的“设计展览图录”宜改为“设计类展览图录”,避免读者产生理解上的歧义;②标题中“多种可能性”的说法过于含糊,难以体现研究重点。经过与作者反复沟通与推敲,这篇论文的题目最终修改为《博物馆设计类展览图录功能性研究》[4]。
题目的初审还要注意过大、过小、偏题等问题,结合文章整体内容提出修改意见。编辑在对论文整体进行审读时,要不断地推敲论文题目与文章内容是否契合,是否符合期刊定位与期刊栏目的需要。例如,一篇题为《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以赣南客家清明节为例》的稿件,编辑初审后认为主标题中“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的碰撞”这一说法,所包含的研究范围过于宽泛,缺乏问题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根据论文的内容和主要观点,建议作者将论文题目修改为《传统节日民俗价值的缺失与重塑——以赣南客家清明节为例》,这一修改得到了作者的肯定。在初审时,编辑还应借助学术检索工具,对论文选题的理论高度、创新性、应用价值进行筛查,避免因为自身的知识盲区,对有价值的选题“不以为然”,让一些泛泛而谈的重复性研究“蒙混过关”。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用尽可能精炼的语句说明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和观点结论,使读者不阅读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了解作者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摘要应体现文章中重要而有新意的主要观点,并给予客观、具体的陈述,避免带主观性和情绪化的评论口吻和脱离具体内容的解释方式,不求反映文章概貌,但一定要反映出研究的价值点。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简称《学报规范》)规定:公开发行的学报,其论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过200字。编辑在审读摘要时要注意:摘要的句子宜简单而直接,采用第三人称表述,避免出现“本文” “作者”等字眼;不对研究的结果和影响进行主观性评价,避免出现诸如“做出了……贡献” “填补了……空白” “取得了……成果”之类的含有效能的主观性表述。
论文的关键词是展现一篇论文的核心词汇,是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关系到文章检索准确性的问题。学报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为3~5个。编辑在初审时要注意,关键词应是与论文主题相关的高频词,具有实际意义,提醒作者不能一味从题目中提取。例如,在一篇题目为《浅论功能主义在中国当代设计中的必要性》的论文中,作者把“必要性”一词列入关键词,编辑认为“必要性”不能构成实际含义,也不能体现实质性的内容,从学术传播的角度也不利于论文的精确检索,因此在给作者的初审意见中,提出删去该词,这一提议得到了作者的赞同。
文章结构称之为论文的框架或架构,能够体现作者的逻辑思路和论证过程。一篇相对完整的论文,其结构应具有整体性、逻辑性,论证层次要详略得当、逐步深入。论文结构可以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逐层深入,也可以是从几个方面或角度对某一问题进行平行论证。清晰直观的文章架构能够让读者快速把握文章的主干信息,让作者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做出判断。层级标题是对论文部分内容的概括或为论文的分论点,在论文结构中起到支撑和指示的作用,在审读时也要注意层级标题是否妥当,是否与上下文的逻辑连贯。
从专业角度判断稿件的出版价值,需把好论文的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格式关。期刊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初次审查时候,根据论文整体情况,在初审中树立抓“大”放“小”的意识,即牢牢把握对论文“政治关”和“知识关”的审查,对于实质性错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论文的撰写离不开文献材料的使用,材料的选取应来源可靠、准确无误,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参考文献格式遵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需要指出的是,在期刊审稿中,参考文献引用历来是学术不端的“重灾区”,匿引(引而不标)、转引(非第一手文献)、滥引(大量引用不相关的文献)、崇引(为提高论文身价或迎合编辑、审稿人口味而引用)、曲引(为佐证自己的观点,对引用文献断章取义)等行为都属于学术不端行为[5]。在论文审读中,一些论文存在大而化之的表述,未能深入剖析问题的具体表现,对于现状问题的获得途径缺乏调研数据或佐证材料,这不仅缺乏说服力,而且还可能出现结论先行的情况。在论文初审中,一些稿件存在着注释与参考文献混排不分的情况[6]。《学报规范》规定: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编辑在初审时遇到这种情况,要向作者进行说明,厘清论文中涉及的注释和参考文献。
图片在论文中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是正文的补充。艺术类论文与视觉传达联系密切,常常涉及图像资料,较一般期刊更为重视图片质量。首先,论文中涉及的图片,像素质量不能过低,一般要求不低于300dpi,且未经过图像软件加工处理,有可靠的来源出处。其次,图片的图注信息完整、明确,图片信息与主题高度相关,内容健康向上,不违法违规,对论文内容起到补充说明作用,在正文中标注出插图位置。第三,一些艺术类期刊(如《创意设计源》)依靠其学科优势,发挥排版设计方面的专长,重视刊物的版面设计和整体的视觉传达效果,对稿件文章图片的构图、色调、视角有专门的要求,这也成为艺术类期刊的一大特色。
期刊审稿工作最终要针对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意见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作者。审稿意见是编辑与作者沟通的桥梁,但在现实情况中一些编辑部不重视审稿意见的撰写,“对于初审退稿稿件,大多数编辑部只给予简单的意见”[7],“对于退修的稿件一般也只是要求补充完整材料或者规范格式”[7]。翔实的审稿意见,能够督促作者优化文章的选题、结构、格式等细节,减轻专家审稿和后期编辑环节的负担,有利于提升期刊的学术形象和出版品质,在作者群体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编辑在撰写初审意见时,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学术态度,以简练明确的语言,按照问题的主次关系,逐条列出意见,最大限度地让作者准确理解审稿者的意图。审稿意见的撰写,原则上审稿者只写明意见,至于具体如何修改,则应由作者决定;对稿件上有必要删去的词语或内容,需要说明为何建议删去的理由[8];最后要在意见中规定稿件修改的时间期限。对于一些来稿量不是很大、稿件质量相对一般的期刊,审稿意见的撰写要尽量详尽,不仅要指出稿件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对文章的选题、结构、需要补充的材料、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等问题给出建议。
对于稿件初审未通过的稿件,《创意设计源》编辑部规定,需由主要审稿人提出退稿意见,2名及以上编辑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对稿件作退稿处理。对于问题意识突出,但存在论证不充分、层次不清晰、技术缺陷的稿件,或由于作者研究能力不足或缺乏论文写作经验导致的研究深度欠缺的稿件,或学术不端检测重复率过高(非观点抄袭)和格式规范失当的稿件,尽量作退修处理。对于退给作者修改的稿件,审稿人的初审意见要观点明确、尺度合理、意见翔实,必要时需由编辑部其他成员审读补充意见,才能反馈给作者。
艺术类期刊稿件质量普遍堪忧,普通艺术类学术期刊稿源数量有限,依靠低退稿率维持稿件数量,期刊出版质量难以通过稿源保证,需要期刊编辑在审稿和编校工作付出更多精力,才能维持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现实情况是,许多艺术类期刊编辑部人手不足,期刊编辑的工作任务多、负担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编辑能力和经验积累才能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期刊审稿是一项能够体现编辑自身学术素养、专业技能、办刊态度的工作,也是编辑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创造性的价值体现,结合稿件初审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形成的经验,能够看到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期刊编辑要不断深化对编辑工作的认识,加强自身学术洞察力的培养,及时总结归纳审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累审稿经验,完善工作方法,提升期刊工作的专业度,努力向学者型编辑转变,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维护好期刊的作者群体,逐步提升稿源质量和办刊水平,促进刊物的长远发展。
[1] 谭笑珉.谈期刊编辑的作者观[J].科技与出版,2004(4):34-35.
[2]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DB/OL].[2018-07-16] http://www.lfsfxy.edu.cn/qk/col/ 1388477201743/2014/10/27/1414373088765.html.
[3] 张明.博物馆设计类展览图录功能性研究[J].创意设计源,2018(3):15-20.
[4] 刘曙光.学术期刊编辑视角中的论文写作[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88-91.
[5] 常思敏.参考文献引用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J].出版科学,2007,15(5):23-25.
[6] 张积玉.注释、参考文献著录中若干规范问题再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6):140-147.
[7] 陈文静,林树文.编辑初审的优化和完善[J].天津科技,2018,45(1):106-110.
[8] 陆嘉琦.善于学习加强练习——给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生的一些建议[J].出版与印刷,2018(1):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