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思考

2018-02-21 20:14苏盼盼
学报编辑论丛 2018年0期
关键词:编委本土化科技期刊

苏盼盼,宋 韬



科技期刊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思考

苏盼盼,宋 韬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世界地理研究》编辑部,上海 200062)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本土化的制约,科技期刊应当如何平衡发展策略,是每个期刊编辑部应当思考的问题。目前中文科技期刊全球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被知名数据库收录、与国外出版商合作以及在国外发行等。与此同时,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成为科技期刊的新机遇,如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迅速增长的阅读需求等。对此,笔者提出紧抓时代热点、维护编委队伍、建立宣传渠道、优化编辑人员队伍来平衡科技期刊的全球化和本土化发展策略。

全球化;本土化;科技期刊;新媒体

20世纪末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个角落,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导致世界超越地理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全球化过程中如跨国公司会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相应的本土化,以更好地顺势发展。在“特殊问题普遍化”的全球化和“普遍问题特殊化”的本土化相融合的时代,究竟应该全球化更多还是需要因地制宜地本土化,成为各个行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科学无国界,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全球化是无法避开的潮流,而本土化又是必不可少的根基,如对于地学类科技期刊而言,地理学本就是研究区域和空间的科学,任何一种尺度的地理空间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而我们自己所处的空间又是重中之重,全球尺度和本地尺度如何兼而顾之?综上所述,科技期刊应当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本土化的制约?本文对此展开讨论。

1 科技期刊全球化浪潮

科技期刊全球化又称为科技期刊国际化,其基本目标是创办能作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其是否具有创新性、前沿性,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是学术内容国际化,并被国际同行认可和引用[1]。国际化的学术期刊是指期刊的载文、评审、编辑、出版和发行都不局限在本土,而是拥有源于多个国家的编委会、作者、审稿者和读者,能够迅速报道所属领域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层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体现重要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2]。以此概念对照目前中国5 000多种科技期刊发展现状而言,绝大部分期刊与国际化期刊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科技期刊开始形成一股“国际化”热潮,各类期刊纷纷提出自己的国际化策略,效仿国外期刊,争取国外编委、作者和稿件。比如兴办各类期刊英文版,各类主管部门、主办单位提供名目众多的基金支持期刊国际化,出版单位开拓各种渠道以被多种英文数据库收录,增加国外读者作者和期刊编委,对国外作者的文章进行优先级别处理,等等。纵观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取得的成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如SCI、SSCI、A&HCI等。2015年,中国大陆共173种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相对2013年度的163种增加了10种(增幅为6.1%)。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由2013年度的66种增长至84种[3]。仅2017年就有18种期刊被SCI数据库新收录[4]。这些期刊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领头军”,在中文期刊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吸引了一些国外读者和作者,成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典型代表。

(2) 与国外知名出版商合作,如施普林格,爱思唯尔等。2006年,在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科学通报》英文版的出版单位——《中国科学》杂志社就与其开展了合作[5]。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分别在上海和北京设有办公室,自2006年在上海成立首个自然合作期刊《细胞研究》以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已成功与140多个中国科研机构和学会合作出版了150多个高质量期刊,涵盖近50个学科;仅2016年一年,中国科研工作者在Springer Nature期刊平台的投稿量已近十万篇[6]。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爱思唯尔便开始了与中国科技和出版界的交流。1989年,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编辑出版了3大卷:。

(3) 国外发行。截至2015年,中国知网收录各类期刊1万余种,其中8 000多种期刊向海外发行。海外发行排行榜上,文物考古和国家地理类占据大宗,稳定在海外发行总量的15%以上[7]。

综上所述,中国期刊在面对全球化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但这也无法避免期刊“被国际化”的一系列问题。如大量期刊突破阻力开办高水准英文期刊,而这些英文期刊的作者和读者绝大部分以国人为主,存在将中文翻译为英文发表,又要让读者阅读英文翻译为中文的重复之嫌,一些研究者英文不太好,就直接放弃了该文献,导致文章不能被广泛传播,而国外读者也很少会看此类期刊,造成中外读者都不看的尴尬局面。

2 科技期刊本土化机遇

本土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是显示各种异质多样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过程,要求能够适应本地需求[8]。科技期刊本土化则是指科技期刊与其本国的科学研究和文化传统密切结合,发挥其内在的价值、功能和影响,成为该国科学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科技期刊国际化强调国家间的交流和影响,体现科技期刊的普遍性;而本土化则强调本国的科研和文化特色,体现特殊性。作为中国区域内的期刊,中文期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面对巨大的国内本地市场和读者,中文期刊一定不可忽视本土化发展。目前来说,中文期刊面临如下的本土化机遇:

2.1 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科技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在世界上由跟跑变成并跑,在某些行业甚至开始领跑。目前中国正处于科技大爆发的时代,科技规模越来越大,科技成果丰盛。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消息称,2017年中国提交的PCT国际专利(专利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递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达48 882件,排名全球第二[9]。中国的知识产权受到国际的认可,“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转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成果输出,这些成果输出的方式中包含论文的展现,对科技期刊来说,稿源数量和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科技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科技消息,期刊也将产生更多的受众。

据中信所2017年发布的数据,2007—2017年(截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 935.00万次,与2016年统计数据比较,数量增加了29.9%,超越英国和德国。中国科研人员硕果累累,但这些顶尖论文发表在其他国家的期刊上,在对内输出方面存在着语言上的不便,如果这些优秀论文,特别是与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论文,能够更多地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不但能够增加国内读者的知识范围,更能增强作者的影响力。但这就要求国内期刊必须抓住机遇,做好内容,提升质量,吸引高水平的作者和读者。

2.2 迅速增长的阅读需求

(1) 新时代下期刊阅读的需求。2006年,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共同倡导下,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从2010—2014年,成年人图书阅读率由52.3%增长到58.0%,提高了5.7百分点;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率由32.8%增长到58.1%,提高了25.3百分点;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由4.25本增长到4.56本,增加了0.31本。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科技期刊作为阅读源的一部分,随着全民科普的推进,有了更多的受众。2015年底,上海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同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创新科研院所运行体制机制,推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管理模式。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发展,这就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者队伍的增加势必会增加科技期刊的阅读需求。且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稳定。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万人。截止到2015年,我国在校研究生191.14万人,比上年增加6.37万人,其中,博士生32.67万人,硕士生158.47万人。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人才储备库,学业的要求、知识的探索都将促进科技期刊的蓬勃发展。

(2) 新媒体下碎片式阅读需求。近年来,知识信息的传播媒介从传统的纸媒逐渐演变为多样化的媒体技术——纸媒、电子媒体、网络媒介等共存的局面。随着新媒体技术(如微博、微信等)的出现,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深阅读”正向碎片化、浅层化阅读模式转变[10]。特别是微信阅读,一篇简文可在茶余饭后的缝隙时间阅读。虽然科技期刊相较普通读物比较晦涩难懂,但其简洁清晰、逻辑清楚,若加以适当处理,不失为增进知识的好读物,且可在朋友圈传播方便,对于相同及相关行业的人来说传播力广泛。微博、头条推送也是碎片式阅读的好渠道。所以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科技期刊的文章对于大众来说也不失为一场饕餮的知识盛宴。短文占上风的时代,也给科技期刊的大众化带来些许春风。

(3) 新载体下的电子阅读需求。随着多种知识载体的出现,如Kindle、Pad、APP等,各种电子读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众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来进行阅读。电子出版物相较传统出版物来说,有着翻页方便、图片清晰美观、读书笔记方便记录等优势。科技期刊聚集行业最新发展概况,以电子媒体作为承载手段,将会有更大的阅读需求量。如知乎网站就将每周知乎的热点做成知乎周刊,给用户更好的阅读体验。各类新的电子期刊也应运而生,而作为本就有基础的科技期刊,将期刊电子化、虚拟化也不是难事。随时随地的阅读模式,为读者开启了方便的阅读之门,也将带动科技期刊新的阅读需求。

3 科技期刊如何平衡全球化与本土化

科技期刊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辅相成,是科技期刊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因此,科技期刊要想真正发挥其科学导向的作用,就必须坚持立足本土化,着眼国际化。本土化是根基,国际化是趋势。综上所述,提出几点科技期刊平衡发展的建议:

3.1 紧抓时代热点,既扎根国内需求,又顺应国际潮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期刊应当顺势而为。全球化就是当今的时代潮流,只有顺应潮流,科技期刊的发展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而国内之于中文期刊,如同根基之于大树,不可缺失。如今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倡议如火如荼,科技期刊也应当立足国内需求,同时抓住时代热点,为自己的长足发展做好准备。

3.2 建立编委队伍,既力邀国际编委,又维护国内编委

编委会对科技期刊至关重要,好的编委会既能给期刊带来优秀的稿源,又能把握期刊的定位和组稿,是期刊根基。全球化还是本土化?国际编委还是国内编委?其实不必二选其一,耦合才是捷径,但一定要根据期刊的特点来注意国际编委和国内编委的构成比例。国际编委和国内编委应该分别主管不同的期刊栏目,以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期刊。

3.3 建立宣传渠道,既重视国内受众,又面向国际读者

科技期刊本身就是各种学科知识的宣传,过去科研工作者们埋头做学术,期刊成为为数不多的自身学术成果的宣传渠道。如今,各种媒体宣传渠道丰富,科技期刊对知识的宣传效果反而大不如前,先宣传科技期刊自身,成了很多期刊的不二选择。新时期的科技期刊,既要重视国内受众,又要面向国际读者,挑战很多。不论是语言的障碍还是文化的异同,都给期刊的发展出了难题。无论如何,国内的读者作者不容忽视,期刊应在做好国内宣传的基础上,将眼光放眼国际,增加自身的国际阅读人群。

3.4 优化人员队伍,既有专业化水平,又有全球化视野

期刊编辑部作为期刊的出版单位,对期刊内容进行把握审理。学科差异使得编辑必须要是本专业出身,又要对编辑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这就要求编辑是一个广而博的专业技术人员,期刊的国际化又对编辑提出一项新的要求:国际化视野。这种国际化视野除了英文语言的沟通,还需要对领域国际前沿的聚焦、国际学者“当红炸子鸡”的了解、最新学科热点等的把控等。所以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也是科技期刊全球化与本土化策略重要的准则。

[1] 朱大明.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和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325-329.

[2] 杨志华.关于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54-157.

[3] 梅斯.2015年我国大陆有173种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EB/OL].[2018-09-01].http://www.medsci.cn/article/ show_article.do?id=f38f615043c.

[4] 科学网.2017年SCI新收录中国大陆期刊及简析[EB/OL].[2018-10-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 408109-1091926.html.

[5] 安瑞,肖明,程剑侠.《科学通报》英文版与Springer国际合作的实践及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5): 413-147.

[6]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有限公司.2017欧洲出版交流报道之三: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在中国[EB/OL]. [2018-03-01].http://www.zhongkeqikan.com/h-nd-145.html.

[7] 陕西省文物局汉唐网.《文博》入选2016中国期刊海外发行百强榜[EB/OL].(2016-11-17)[2018-03-01]. https://news.artron.net/20161117/n885263.html.

[8] 张玲.在地化连锁餐饮空间设计分析与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9] 袁于飞,吴珂,王宇.中国加快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N].光明日报,2018-04-08.

[10] 张敏.浅阅读时代下科技期刊的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11):151-153.

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资助项目(2018ECNU-QKZZ005)

宋 韬,E-mail: worldgeo@126.com.

猜你喜欢
编委本土化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