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期刊的“+互联网”模式的现状与向“互联网+”模式的转变

2018-02-21 20:14张诗悦韩宏志姜瑾秋李欣欣
学报编辑论丛 2018年0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期刊发展

官 鑫,张诗悦,韩宏志,姜瑾秋,李欣欣,王 丽



论医学期刊的“+互联网”模式的现状与向“互联网+”模式的转变

官 鑫1,张诗悦2,韩宏志1,姜瑾秋1,李欣欣1,王 丽1

(1.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长春 130021;2.吉林大学图书馆,长春 130012)

医学期刊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从传统纸媒向新媒体的转型,形成了医学期刊的“+互联网”模式。医学期刊的“+互联网”模式的传播为医学期刊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医学期刊的“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受到医学期刊从业者的关注。“互联网+”模式可以实现期刊的数据化、在线化,并通过大数据和在线服务提升期刊质量。本文简述医学期刊在“+互联网”和“互联网+”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医学期刊如何从“+互联网”向“互联网+”模式发展提出积极的建议。

互联网;医学期刊;编辑模式

医学期刊是医学资源的互动平台,是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传统纸媒下,医学期刊的传播方式是小众化的,局限于医学从业者的学术圈中,社会大众接受最新研究成果的途径受到诸多限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传播方式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形成新媒体,产生了“+互联网”模式[1]。“医学期刊+互联网”模式是指医学期刊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纸媒向新媒体的转型。但目前“医学期刊+互联网”模式下国内医学期刊的发展仍然滞后于国外优秀医学期刊,并且医学研究成果社会化、大众化和产业化的进程缓慢,因此医学期刊如何实现从“+互联网”模式向“互联网+”模式发展是众多医学期刊作者、读者和编辑关注的问题。“互联网+医学期刊”发展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采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医学期刊进行深度融合,将互联网作为拓宽学术期刊的发展途径和传播途径,提升期刊影响力。“互联网+医学期刊”模式的本质是期刊的数据化、在线化,并通过大数据和在线服务提升期刊质量[2]。“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互联网与医学期刊行业的融合发展,在突飞猛进的互联网环境下,重新审视医学期刊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非常具有研究前景。

1 医学期刊在“+互联网”模式下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医学期刊“+互联网”模式下的发展现状

北美地区的医学专业和学术出版是目前医学期刊数字出版最成功的领域之一。John Willy 出版集团的在线出版平台(Inter Science)已建成了医学期刊出版领域的若干大型专业数据库。一些国际著名的医学期刊,如、和都有官方网站,同时还建有非英语语种的网站,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挖掘潜在作者撰写更多高质量的论文。成立于1995年的BMJ网站早已成为生物医学期刊网站的典范。除杂志自身的官网外,知名医学期刊还通过Facebook和Twitter进行杂志的宣传和推广;Nature出版集团出版的8种研究月刊、6种评论月刊和3种重要的物理与医学方面的参考工具书里的每篇论文均提供Connotea、Digg、Facebook、Newsvine、Delicious和Twitter等平台的交互。率先在其电子发行杂志中添加动态图片和视频,让论文更通俗易懂。国外一些优秀医学期刊,如和等在印刷版刊出的当天即出版网络版,而美国化学学会(ACS)的电子版更比印刷版提前11周出版[3]。

1.2 国内医学期刊“+互联网”模式下的发展现状

国内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目前大部分期刊已经建有自己的网站,但网络化建设进程缓慢。医学期刊拥有的在线采编平台可实现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和网刊的发布,缩短了审稿周期,提高了出版时效。但由于国内期刊自建网站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信息量较少,点击率较低,影响力相对较小。并且网络出版时间相对滞后,缺乏个性化,业务比较单一。中国科技期刊中有超过60%的期刊尚未使用在线投稿系统。目前国内医学期刊的集群化发展情况普遍滞后,南方地区的发展情况优于北方地区。部分医学期刊加入了国际知名的出版集团,实现了开放存取(Open Access, OA),如荷兰的Elsevier(爱思唯尔)和德国的Springer(施普林格)等。部分医学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关注微信公众号的作者数量仍然有待增长。极少数医学期刊建立了相关APP应用,但下载量和普及度仍不乐观。国内外医学期刊的“+互联网”发展进程快慢有所不同。与国外医学期刊相比,国内医学期刊的“+互联网”模式起步晚,发展速度差强人意,但这只是影响医学期刊整体水平的原因之一,其根本原因是论文的社会价值和学术影响力的差异[4]。单纯的“+互联网”模式可以短期提升期刊的传播力,但不能向目标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要实现医学期刊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仅依靠拓展传播途径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提高医学研究水平,提升医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使得国内医学期刊的发展从“+互联网”模式逐渐进入“互联网+”模式的快速发展轨道。

2 医学期刊在“互联网+”模式下的发展特点

2.1 “互联网+”模式下医学期刊仍然具有“+互联网”模式下的发展特点

如传播和展现方式多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如可提供视频、音频等直观、生动的新型展现方式和多种方式的用户体验,满足医学类读者多样化阅读需求。数字化医学期刊可通过超文本链接,实现相关内容的相互链接,为读者的关联阅读、资源获取提供便捷,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学术传播。

2.2 “互联网+”模式下医学期刊具有基于大数据思维模式产生的新特点

2.2.1 基于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多重渠道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目前国内的医学论文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作者在进行论文选题时往往只有利益取向(晋升职称或研究生毕业需要),而无价值取向(未跟进当前的社会热点),因此实用价值并不高。医学期刊采编人员在进行论文评审时应树立大数据思维模式,关注医学热点问题,发表对社会有价值且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医学期刊的核心竞争仍然在于稿件的内容和质量。医学期刊应该根据学术热点和焦点,关注读者的需求,策划相应的专题,如《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最新的重点号——人工智能与医学专刊,整期发布人工智能与医学的相关结合研究文章,聚焦热点,下载量大,在医学专业网站丁香园拥有百万粉丝,微博关注量也非常乐观。这种结合期刊本身特点,积极、主动向本领域国内知名专家约稿,进行专业推介的形式非常契合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特点。目前,科研成果发表途径与发表形式呈现多样化,医学期刊出版者、经营者应转换思维,在重视期刊内容和编校质量的同时,积极搭建信息传播平台,开拓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培养或引进信息化技术人才,重视和打造“互联网+”时代期刊全媒体资源整合者。期刊的同行评议也是把握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5],医学科学的特殊性要求医学期刊更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同行评议,基于大数据思维也可以建立更科学的编委会和审稿专家绩效考核制度,集合各个数据库的资料调查统计编委在本刊的发文量和发本被引率,引入期刊质量考评指标对于编委的贡献进行考评,定期淘汰和更换,从青年学者梯队中选拔优秀者进入编委会,这样既可以保证编委会的成员质量,又为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2.2.2 基于个性化思维

目前,医学期刊在新的时代下应该给予作者和读者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服务是根据用户的设定来实现,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用户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信息时代,个性化需求是根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和数据库。“互联网+”时代医学期刊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首先应清楚自己的读者群、作者群的定位及其研究方向、工作内容或学习内容、兴趣点和关注点等,为客户提供精准的服务[6]。如可以根据医学工作的成果方式,个性化定制论文所需页面、篇幅和表现形式,保证学术成果的完整权威呈现,打造期刊的品牌特色,建立忠实稳定的作者和读者群。“互联网+”时代,期刊的作者、读者、编者并没有界限,角色随时在转换。文章的作者也可能是读者,读者也可能是潜在作者,编委和审稿专家同时也可能是读者和作者,并且都是期刊的传播者,因此以用户的个体化需求为根本,让每个角色都可成为自媒体,这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期刊发展的巨大动力。

2.2.3 基于服务思维和免费思维

在医学杂志的办刊过程中也应该秉持推进免费和优质服务的思想:①部分医学期刊从改变读者阅读和投稿习惯出发,开发了HTML网页阅读,或者通过在特定投稿群体(如医生和医学生)中举办学术活动来达到宣传杂志的目的,让潜在作者了解杂志的办刊宗旨、投稿流程和写作须知,方便作者投稿。②部分医学期刊采用多种形式推进学术沙龙,搭建优质学术交流平台,实现医学科研成果供需关系的平衡,同时可以借助新媒体形式进行现场直播,实现现场线下与远程线上的同步,扩展学术探讨活动的空间范围与容量。既吸引了优秀的人才与会,掌握了该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又可以将研究成果择优在本期刊发表,使得学术成果在产生学术影响的同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以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实践。目前,国家出版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和各大数据库等都会不定时举办出版业务相关培训班、学习交流会或沙龙。一方面有助于期刊出版者及时掌握国家编辑出版相关政策方针,另一方面,有助于医学期刊编辑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是期刊之间很好的交流机会,应把握机会积极宣传期刊,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优质的稿源。③积极采用各种方法推介自己的杂志,推出更多免费的服务,如免费下载、免费培训和免费的资源链接等,以获取更优质的稿件,提升杂志的影响力,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发展运营与期刊传统纸媒之间可以相互融合、交相辉映,以《中国中药杂志》为例,其虽然是一本中文学术期刊,但是借助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提高中医药学科地位、将现代研究成果逐步推广走向世界的政策优势,且恰逢《中国中药杂志》所在承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等大好机遇,其将学科优势与特色得以凸显,使得该刊的国际化影响力也不断提升[7]。

3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医学期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仅仅依靠技术的更新不能使医学期刊得到长足的发展,“互联网+”为医学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时代,面对新的挑战,医学期刊要有信心和勇气,甚至积极、主动地求新求变求突破。目前,医学期刊中数字化出版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应加快建立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将编辑的培养之路逐渐完善,使其从“版面编辑”进化为“科学编辑”进而进化为“专家型编辑”,实现由“术”到“道”的转变。未来医学期刊的发展仍然以发展质量为硬道理,医学期刊品牌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用心经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期刊影响力,借助“互联网+”的思维,对期刊内容进行深度整合,满足作者、读者及审者的个性化需求,本着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态度,必能有所收获。

[1] 范维,刘玉邦,陶清玉,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学术期刊功能转型及实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 27(2):162-168.

[2] 王福军,冷怀明,郭建秀,等.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路径[J].编辑学报,2016,28(1):11-14.

[3] 黄馨茹.“互联网+”背景下期刊的创新[J].青年记者,2016(7):61-62.

[4] 段艳文,秦洁雯.强化传播能力,扩大传播效力——“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期刊发展之路[J].出版广角,2016 (3):12-14.

[5] 肖宏,马彪.“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46-1053.

[6] 辛映继,何志斌.“互联网+”医学期刊的发展与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36(6):556-558.

[7] 赵会懂,朱蓓.“互联网+”时代医学期刊的新老媒体融合方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25(9):74-76.

王 丽,E-mail: wl99@jlu.edu.cn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期刊发展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山西医学期刊社简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期刊问答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