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美贞
“领导重视”与高职学报质量提高
傅美贞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浙江 金华 321007)
提高期刊质量是科技期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办刊水平和期刊质量的提高取决于编辑人员素质。但高职院校的学报有其特殊性:编辑部成立时间短;编辑人员少,工作压力大;高职学报在综合性期刊中所处的地位低,稿源质量较差等。认为要提高高职学报的质量必须要争取领导重视,只有领导重视学报工作,才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争取到充足的办刊经费,才能引进人才配备编辑力量,才能有条件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高职学报的质量。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质量
随着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服务提供体系的变化、市场机制的强化以及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事业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1]。作为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教学改革、产学研合作发展及其科技创新成果的载体和阵地,占有高校学报半壁江山的高职学报自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一本高质量的期刊,对读者具有可读性和指导性,对市场具有竞争性和占有性,对社会具有效益性和推动性[2]。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是决定科技期刊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报质量是指其整体质量,可分为文章的学术质量、文字编校质量、版式设计质量和印刷装订质量等,其中学术质量是根本,编校质量是保证[3]。要出版一本高质量的学报是众多因素的有效组合,有高水平的作者来稿,工作作风严谨的审稿队伍和高素质的业务过硬的编辑,还有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高度重视。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产物,相比较其他本科院校,成立时间短,但发展速度快,目前在数量上已占我国高校的半壁江山,高职学报作为学校发展的必然产物,这几年势头迅猛、在全国已有1 000多家。这规模庞大的高职学报当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马余平[4]等很多学者的调查研究及本人多年学报工作经验与了解,把高职学报的现状大致罗列如下。
高职院校学报在科技期刊中所处的地位较低,都不在SCI、EI、CSSCI、北大核心等核心期刊之列,属于一般类期刊,且被认为不及本科院校的学报。
高职学报多为综合性期刊,大部分是季刊,少数是双月刊,还有一些因稿源及其他原因而不定期出版;高职学报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拨款,部分学报收取适当的版面费,学报出版后主要用于学术交流或赠阅,基本不存在经营活动。高职学报编辑部大多数不是学校直属部门,多为科研处、教务处等部门的二级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主编多由主办单位领导(校级)兼任,但一般不主持具体的工作;编辑部主任一般由科研处处长或教务处处长兼任,主持学报编辑部的具体工作,学报的工作只是他们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从高职学报机构的设置和管理的层次也可以反映出在很多高职院校学报只是一个边缘化的部门,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
由于高职学报办报时间短、影响力小,在科技期刊中的地位也低,高水平的作者或者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会投稿给高职学报,高职学报目前主要的稿源来自需要参加中低级职称评定的作者。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高校现行的职称晋升制度,以研究课题的立项单位或刊载论文期刊的级别来衡量作者的学术水平,评审部门会认为发表在高职学报上的论文水平不够,不能作为高级职称晋升的支撑材料,因而高级职称的晋升者势必会选择一些影响力大的学术期刊进行投稿,所以高职学报中副高职称及以上的作者寥寥无几,大多数投稿者的职称较低,许多还是在校研究生。二是有些科研课题的政府立项部门也将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作为能否结题的依据,导致本校的大部分科研成果——论文外流。三是由于主编(校级领导)甚至编辑部主任不看重学报工作,忽视向高层次作者的约稿工作,也没有约稿经费上的支持,致使高质量的稿源缺乏。因此,高职学报的稿源范围窄、投稿者层次低、稿源不足和质量普遍偏低,编辑部可选余地就小了,稿件的学术质量受到影响。
由于主编等领导对学报工作的不重视,编辑部工作人员岗位编制少,编辑出版人员严重缺乏,双月刊的编辑一般2~4人,季刊的编辑大多1~2人,基本上没有编务人员,不符合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对学术期刊的编制数的要求。编辑部主任由科研或教务处处长兼职主持工作,学报编辑出版的具体工作由编辑人员来完成,如从来稿登记开始,到送审稿、与作者沟通、编辑校对到出版后交流赠阅,贯穿编辑出版的全过程。编辑的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基本疲于应付,学报刊出文章的编校质量势必受到影响。
学报编辑大多从学校各专业科室抽调,从事编辑工作多是半路出家,有部分编辑人员还兼有其他教学、科研工作,编辑业务知识基本上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偶尔会外出参加学习培训,就连国家新闻出版局规定的编辑人员每年需完成72学时的培训学习都很困难,专业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就更少了。
学报工作有其特殊性,既不像教师那样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也没有从事科研工作那样成果累累荣誉满墙,工作辛苦且很难出成绩,待遇低且发展空间有限,在职称评聘、考核奖励等很多方面都与同校教师或科研人员存在差距。这就导致学报编辑部人难留、人难进,一边是缺乏高素质的编辑人才,可人家不愿意来或者人来了却留不住,一边却是由于编制紧张新人难进。高职学报编辑部对编辑人才的吸引力不强。
高职学报编辑部由于体制上的不顺,导致学校缺乏对学报工作的有效领导与管理,不够重视和关心编辑部的建设。学报工作的相关制度在办刊之初就有制定,如来稿登记制度、审稿制度、校对制度、定稿制度等,还有各个岗位的职责,但学校缺乏定期对学报工作的检查和研究,更不用说会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与业务知识水平,提高学报的办刊质量和水平。由于学校疏于管理,编辑人员也会因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而忽视编辑应有的职责,加之编辑部可能没有奖优罚劣制度,没有对编辑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从而导致编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从高职学报的现状可以看出高职学报面临着发展瓶颈,管理体系混乱、稿源质量低、编辑工作杂等,直接影响学报质量和今后的发展。
对于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找准影响科技期刊质量的主要因素,很多学者或从业人员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孙菊[5]认为应该从源头上抓起,通过与作者的互动,使来稿的编排质量普遍提高,从而使期刊整体编辑质量稳步上升。李无双等[6]认为:①要从重视审稿、优化审稿队伍、强化审稿程序来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②要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编辑加工质量;③要提高印刷装帧质量,来满足期刊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闫其涛等[3]从编辑的工作角度,对稿件的初审、审稿专家的选择、退修意见的编写及编校工作的认真负责进行了研究,认为编辑应树立责任心、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以促进期刊的发展。王新奇[7]认为科技期刊的质量受制于编辑人员素质、来稿质量、编校质量、工艺方法等多种因素,并提出通过期刊总体目标设计,控制学术质量、文字符号和图表质量、标准化和规范化质量、编辑出版质量等途径来实现期刊的质量控制。而罗月花[8]认为现代编辑工作的多元性,需要编辑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如要有捕捉信息的敏锐性,有较强的主体意识,要勤于思考、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有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有求真务实、切实为作者服务的意识等。松炳超、赵艳静和郝春艳等均探讨了编辑素质对期刊质量的影响[9-13]。还有尹志诚[14]、陈石平[15]等从强化创新意识论述了提升期刊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以上专家学者从编辑出版的不同环节阐述了影响期刊质量的因素和提高质量的措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笔者认为他们的研究中忽略了“领导”对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影响,离开了“领导”对学报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要提高高职学报的质量是很困难的。
学报主编是学报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是学报发展的灵魂。一个称职的主编既是学报发展方向的把握者,也是业务工作的带头者,更是能够团结带领全体人员做好工作的领导者;在学报发展中既懂得自己取得的成绩与长处,又能充分了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能有效配置学报自有人财物等资源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又能与有关领导和部门做好沟通协调争取外来资源。高职学报目前面临的窘境有很大程度是因为领导体系不完善,主编是兼职的,编辑部主任也是兼职的,学报工作只是其工作的一小部分,还可能是最不重要的部分,那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能用在上面呢?影响高职学报质量的因素千条万条,但是领导不够重视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提高领导对学报工作的重视,并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但肯定是非常有效的措施,笔者以为在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做好以下几点很关键。
对于高职学报编辑部的机构设置,教育部早有明文规定:公开发行的学报编辑部应相当于系或校属研究所一级的学术机构。目前大部分高职学报编辑部从属于科研处或其他处室,客观上削弱了学报的地位,极不利于学报的发展。对于学报编辑部目前的状况要彻底改变,学报编辑部在学校应该享有其应有的机构位置;要明确学报编辑部是学术机构不是行政机关,不能用行政命令代替学术管理;必须遵循学报特有的办刊规律,树立学报的权威;学校要委派校级领导干部切实地主管学报,并要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图书资料和设备,帮助其逐步提高编辑出版工作现代化的水平[16]。
高职学报目前主要以赠阅交流为主,基本没有参与市场化的经营活动,学报是非营利性的,尽管有少量的版面费或者广告赞助收入,但审稿费、校对费、出版费、邮寄费等的列支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报的办刊经费主要依靠学校拨款。由于经费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报的发展,编辑部普遍编辑人员少、工作压力大、工资福利差,某种程度上也是源于压缩开支。所以,如果学校领导(主编)重视学报工作,会增加办刊经费,扩大编辑队伍,提高职工待遇,就可以减少编辑的杂务性劳动,提高编辑工作质量;编辑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的编辑业务和学术水平;编辑部才可以有针对性地约稿,提高稿源的学术质量;另外还可以在排版、出版问题上做些改进,提高学报的出版质量。
高职学报编辑大部分从各个学科抽调而来,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系统的编辑理论方面的知识,对于编辑业务知识只是来自工作中积累和极少的外出培训,工作起来效率低且容易出错。一本好的科技期刊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虽然文章来自作者之手,但从收稿、初审、编辑、校对到出版发行,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编辑的辛勤劳动,因此学报编辑的素质深刻影响着学报的质量,高水平的编辑队伍是创办精品期刊的重要保障。学校领导要下决心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实编辑队伍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在职人员的编辑业务水平。
3.3.1 增加在职编辑业务培训的机会
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时间和经费)让编辑人员参加必要的业务培训,至少能完成国家规定的72学时的业务学习,有条件的最好能参加系统的编辑理论学习;并给编辑人员提供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的机会,去了解各个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提高他们对科技发展的敏感性、对学术质量的鉴别能力。
3.3.2 引进专业人才
增加编辑岗位的编制,招聘专业人才来充实编辑队伍。如招聘编辑学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其他专业的硕博士;从校内外抽调高层次人才进入编辑队伍,这是提高编辑队伍素质短平快的有效手段。那么学校就需创造能够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譬如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要让人家愿意来、留得住,并且能安心工作,尽心为学报服务。
高等学校学报工作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学校应加强对学报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定期研究学报工作,检查学报的政治方向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情况,重视并关心编辑部的建设,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与业务学识水平,提高学报的办刊质量和水平[16]。
3.4.1 加强对编辑工作的考核
加强对编辑工作的考核,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通过严格的考核办法奖优罚劣,一定要彻底纠正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陋习,通过检查与考核对学报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有效激励职工的工作激情;通过考核可以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编辑人才的团队建设;通过检查考核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利于及时整改。
3.4.2 建立健全学报编辑人员的激励机制
如何让高职学报编辑部对编辑人才有吸引力,如何能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在学报编辑部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建立健全一套学报编辑部的激励机制,已是当务之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有一套可操作的办法,对考核优秀的编辑在职称评聘、职工福利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在其他有关的经济上、政治上的待遇予以倾斜,鼓励编辑争优创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当编辑获得相关部门“优秀编辑”称号或学报得奖时,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而编校差误率大于规定值时,给予一定惩罚。因此,加强对学报工作的检查与考核和激励是推进管理实效、提升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领导就是管理、指挥、协调、督促、激励单位全体成员去实现既定目标的个人或集体,他或她具有法律赋予的一定权力,对管辖范围内的人财物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支配权。领导对人财物的支配不会是一律平等的,会因为认识上的差异有所不同。因此,要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促使领导对学报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好“领导”这种资源。对于高职学报来说,成立时间短,可以说还是草创阶段,办报经验不足,在人员、设备、经费、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多,要提升学报的办刊水平,首先要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主管学报日常事务的领导(常务副主编或编辑部主任)要向校领导多汇报、多沟通,让学校领导了解学报的发展情况,了解所取得的成绩,也了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报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高职学报从无到有就是领导重视关心的结果。要提高学报的质量,让学报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很多有效元素的完美配置,而能够拥有这些元素、调动这些元素的人就是领导。一部好的舞台剧,剧本是基础,演员的演技是保证,而好的导演则是演好整台剧的核心,领导就是提高高职学报质量这部戏的导演。
[1] 周志新.论构建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精神的作用及其核心要素[J].编辑学报,2012,24(4):314-316.
[2] 陈艳芬.新世纪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素质探析[J].编辑学报,2002,14(增刊1):80-82.
[3] 闫其涛,张睿,毛万霞,等.编辑在提高科技期刊质量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3,25(增刊1):65-66.
[4] 马余平,费芳.我国高职学报编辑素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18-120.
[5] 孙菊.编辑人才是强刊的关键[J].编辑学报,2014,26(6):605-607.
[6] 李无双,潘淑君.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5):56-57.
[7] 王新奇.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途径研究[J].唐都学刊,2012,18(5):101-104.
[8] 罗月花.从编辑劳动的多元化谈编辑素质的培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44-145.
[9] 松炳超.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对期刊质量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2(8):251-252.
[10] 赵艳静,武立有,何静菁.编辑素质在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中的作用解析[J].编辑学报,2015(增刊1):60-62.
[11] 郝春艳.关于期刊编辑素质的几点思考[J].理论界,2008,19(2):185-186.
[12] 王海云.浅谈编辑素质对科技期刊质量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4):42-43.
[13] 师宝萍.编辑素质对高校学报质量的影响[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1,9(19):37-39.
[14] 尹志诚.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6种意识[J].编辑学报,2007,19(2):150-151.
[15] 陈石平.论提高科技期刊质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7):98-100.
[1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育厅(1998)3号[R].199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