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敏
(青岛理工大学财务处 山东 青岛)
完善预算决策机制,对预算项目全面论证。在了解到的20余所省属高校中,有的学校预算管理机构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学校财经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参与项目论证,对项目设立的可行性、必要性、支出内容、预算金额以及要达到的绩效目标进行充分论证,避免了单一部门编制预算的局限性,保证了学校整体预算与学校总体运行方向的一致性。
在预算编制方法上,有的学校采用了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全部清理了部门结余结转指标,重新安排预算。零基预算法不考虑以往期间的预算安排情况,主要依据当前预算期的实际情况,分析当期实际所需经费。高校在编制校内预算时,应该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切实根据预算当期的学校目标、各预算单位的工作重点、相关业务及项目等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安排,统筹各类资源,实现校内资源的科学有效配置。
(1)弱化职能部门管理权限,扩大学院自主权,二次分配经费减少。有的高校在预算编制环节下了较大功夫,通过缩减职能部门权限,将经费直接投入到负责项目实施的学院,提高了年初预算到位率,基本上每个项目附详细支出明细表,为政府采购实行预采购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加快预算执行。
(2)降低预留备用金额度,提高预算到位率。有的高校留有较低的学校备用金,甚至不留备用金。通过细化编制年初预算,减少了预算调整事项,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的到位率。在收集的 19个省属高校样本中,2017年高校备用金安排与未安排的各为 8所,各占50%,其他3所高校情况不明,省属高校平均备用金安排额度为496万元。
(3)校内预算下达早。预算下达时间越早,各部门就会有充分的时间组织项目实施,有利于加快预算执行进度。预算下达时间过晚,预算缺乏执行力,失去了预算应有的规划和指导职能,也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工作进程。
(4)校内预算的编制采取 二上 、二下 的程序。结合部门预算 二上 、二下 的编制程序,校内预算也采用 二上 、二下 的程序编制。校内各单位参与程度高,清晰明了各阶段的任务。一上 时,各单位根据下一年度单位工作计划编制项目预算。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实施内容及依据论证后上报预算主管部门,形成校内 一上 预算。预算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再次论证,如果有问题及时与申报单位进行沟通和反馈,将认定的项目纳入校内项目库,根据轻重缓急进行项目优选后形成部门预算 一上 项目。在部门预算 一下 下达后,根据资金情况,同时下达各预算单位经费指标,将确定的校内预算项目反馈给各预算单位。校内各单位对项目对进一步细化,根据项目建设目标,提前对项目启动进行部署,明确执行进度。同时细化办公及业务经费,形成校内 二上 预算。预算管理机构根据学校财力平衡后,最终确定各单位校内预算,同时汇总编报部门 二上预算。根据部门预算二下批复,同时下达校内预算指标,完成年初预算编制。
有的高校在年初全部收回各单位以前年度结余资金,按照零基预算法重新安排预算。结余资金的形成存在几种可能,一是单位努力节约的成果;二是减少预算支出内容;三是预算编制脱离实际。实际工作中,收回节约资金可能会有些阻力,还有鼓励铺张浪费之嫌,但这样处理,确实提高了预算执行力。项目结余过大,导致校内预算实际执行率很低,资金沉淀严重,甚至有的结余金额大于当年定额分配金额,个别项目的经费结余额度高达100多万元。结转资金给学校预算的执行带来压力,到底这个单位当年应该花多少钱?全成了自主行为,失去了预算的刚性,给学校年终收支平衡埋下隐患。要尽快清理结余结转资金,避免出现只狮子大开口要钱,却不真正落实支出的现象。学校预算投入要精准,预算确定的事,一定要办,而且要尽早办好,切实将学校有限的资金尽快发挥出效益,减少学校资源沉淀与浪费。
(1)收入来源单一,自筹经费能力低。通过对所取得样本高校的收入结构分析,学校财政拨款收入平均占当年收入的55.56%,学费宿费等教育事业收入平均占当年收入的31.60%,科研事业收入平均占当年收入的8.25%,其他收入平均占当年收入的4.59%。其他收入所占比重太低,说明目前高校是高度依赖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自筹办学经费能力较低,自筹经费扩大校区基本建设更是难上加难,必须另辟蹊径。
(2)预算不能满足日常教学支出经费需求。通过对所取得样本高校的支出结构分析,人员费支出平均占预算总支出的57%,占了预算支出的大头,日常教学支出平均占预算总支出的10%,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这个比例有点偏高。表中高校13教学支出中包含了设备购置等专项支出,实际教学支出在4.4%左右;高校14教学支出中包含了教学人员绩效工资;高校15教学支出中包含了设备购置专项,若扣除这些因素后,实际日常教学投入大约在6%左右,按照本科教学评估要求,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要大于经常性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13%,大约应该占学校预算支出的8%左右,在预算安排上基本不能满足要求。
(3)当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的需求时,学校不得不安排赤字预算。在19所高校中14所学校安排了赤字预算,仅有5所学校未安排,平均预算赤字达9,100万元。因为赤字预算不能纳入部门预算,但是决算反应的是真实的支出,成为预决算不对应、两张皮的主要原因。安排赤字预算也是目前高校发展的困境,财政经费保障力度不够,自身造血能力有限,教学经费的增加需求、为发展不得不保证的人才引进、重点学科投入等等,都使高校不得不安排赤字预算。
预算执行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 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管理要求。有的高校在预算下达文件中明确提出年终对项目实行绩效评价,非常值得借鉴。据了解,校内预算绩效评价是目前高校的普遍薄弱环节,有的高校在预算下达时仅有经费额度,有的标明了支出范围,有的仅有批复额度,但基本上没有提出明确的绩效目标。绩效考评制度建设不完善、没有规范的考评体系。
为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加强对项目执行结果的考核,保证预算执行的结果和预期目标的一致性。建立考评机制,对完成预算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奖励,对违规使用经费的给予处罚。绩效考评也不纯粹为对预算执行单位或个人的业绩进行评价,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评估推动院系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秩序,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康良性发展,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目前在涉及政府采购的项目实施方面,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没有明确牵头组织论证部门、哪些部门参与论证、未明确论证后实施流程。存在有的部门拿着很多人签字的报告,不知道该送交到哪个部门实施等问题,导致预算执行进度变慢。建议高校出台办法,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论证、实施、验收及评价,切实保障政府采购制度的落实。
高校某些职能部门主管的经费二次分配较晚,有的存在实施周期与预算年度脱节的现象。像各类校立课题项目,分管部门在收到学校预算批准的立项经费额度后,才组织教师申报、参评。立项过程花费时间较多,二次分配往往在下半年,有的立项建设周期超过一年,导致这部分经费当年基本不能形成支出,什么时间支出无法控制。针对这一问题,建议部门先立项、不匹配经费,待预算批准后,再按年度匹配经费,力争经费支出进度与项目实施进度保持一致。
高校校内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头戏,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上级部门没有对高校校内预算规范编制标准,各高校校内预算管理办法的制定与执行决定了学校预算管理的水平。通过交流学习看出,虽然同类省属高校,由于部门设置、管理的分工、数据统计的口径不一致,使得各学校的横向比较有些困难,但是,校内预算编制的方法、管理的思路上值得学习。
1.刘雅荣,肖云峰.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2).
2.蒲晓婷.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如何防范财务风险.经济研究导刊,2017(29).
3.李志情,董玲.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会计之友,2016(08).
4.吴倩,程淑华.预算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