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人民医院 云南·个旧)
绩效管理是实现公立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绩效考核可以驱动整个公立医院的管理和运行。
绩效管理对职工的工作行为和态度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达成共识、凝心聚力、强化沟通,从而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实现团队能力的提升。
绩效工资作为医务人员固定(保障性)工资之外的浮动(激励性)工资部分,是对固定工资的一种有效补充,是对员工特别是关键人才劳动价值的肯定和回报。
通过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可促进医院加强单病种管理、规范医疗行为、避免过度医疗,避免不合理用药,促进DRGs及CMI值提升,做到“四降一升”,即:药占比、检占比、耗占比、患者费用水平下降,促进医疗收入占比提升。
绩效管理是实行成本管控的有效手段之一,成本支出的多少与绩效密切关联,有利于促进公立医院各部门、核算单元自觉进行成本管控,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收入及固定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管控好变动成本,确保合理的利润空间。
医疗行业具有“人才培养周期长、劳动强度高、医疗风险大”的特点,因此,探索建立相对公平、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管理制度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之一,这也是新医改形式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导向。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着力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待遇、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将实行薪酬制度改革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绩效管理是实现公立医院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工具,应与单位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公立医院开展绩效管理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发奖金,或者绩效评价并非根据公立医院发展目标而进行,而是长期一成不变,与单位发展战略契合度不高,目标不明确。
绩效管理包括了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是否完善、绩效管理目标选取是否合理、绩效考核方式是否科学、绩效反馈是否及时、绩效评价结果是否有效运用等,绩效考核只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而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认为绩效管理仅仅是绩效考核的误区。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经济指标、工作数量指标、工作质量指标、科教研指标、满意度指标等。医院各科室经济指标容易受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限制,现行收费项目及标准滞后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医疗风险,因此,收支结余高的科室不代表其劳动价值高,也不等于其承担的医疗风险高。
各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不一,所需各项考核指标数据采集存在大量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差错率高、数据系统性不强、数据可用度不高的问题。公立医院中往往多个信息系统并存,“信息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出多门,影响绩效考核准确性和绩效管理有效性。
在绩效管理中常常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绩效管理就是财务部门或者绩效办、经管办的事,导致部门各自为政。绩效管理是一个多部门且全员参与的过程,公立医院管理想要达到的目标、需要考量的数据、用于评价的指标,均需要相关部门考核、监管、评价并进行反馈。 如:医疗质量管理需要医务科对病案首页、病历合格率、临床路径入径率、单病种管理等进行业务监管并提供相关考核数据。
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应围绕国家医改目标进行,积极响应国家医改要求,但现实中存在医院对国家医改方向、医改要求不明的情况,导致公立医院发展目标不明确,绩效管理滞后,未适时调整绩效管理方案顺应改革需求,难以实现改革目标。
公立医院应始终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作为工作方针,明确公立医院发展愿景、中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围绕医院管理进行目标设定、细化分解、综合评价,使绩效管理为医院管理目标服务。
绩效管理包括了绩效目标设定、计划实施、考核评价、结果运用等环节,绩效考核只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收集问题、深入调研、反复测算、提出建议、审批决议、反馈科室、结果监控各环节进行闭环管理,从而实现“螺旋式上升”。
医疗行业涉及医疗质量、护理质量、药品监管等指标,指标是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繁多的指标中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便于比较、考量标准明确的考核指标是关键、重点,考核指标必须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准确性。而医院是否具备相对完备的管理体系也是决定绩效管理工作是否能有效开展的组织保证,体系设计也是绩效管理工作的难点,需要分层、分权管理。同时应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原则,要以“技术含量高低、医疗风险大小、工作负荷强弱、管理责任大小”作为分配导向,体现“以临床为中心、以技术骨干为中心”。管理指标的选取上应包含经济指标、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科教研及满意度指标,从而形成多部门参与、多指标考核、多向量体现的绩效管理体系。
医院应本着“整体规划、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整合利用信息系统和模块,如:HIS、LIS、PACS系统高效协同,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实现数据同源,保证考核的准确性、实效性;改进绩效管理工具,实现评价、考核、核算、分配全程信息化管理,使员工从大量繁复的基础性工作中解脱开来,更多精力专注于国家政策解读、医院发展计划制定、绩效沟通反馈、绩效分析及绩效变革中。
参与医院绩效管理的各部门应明确职责,如:绩效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目标制定,监督分配过程和结果;人事科负责考核人员出勤、岗位设置情况;医务科负责考核医疗质量;护理部负责考核护理质量;投诉办负责考核患者满意度相关情况;财务科则负责执行各部门考核结果。参与管理的各部门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做到有分工、有协作,方能全方位保障和促进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绩效管理必须顺应国家医改方向,适时调整管理目标、考评方法,如公立医院改革目标中明确提出:药占比要控制在30%以内,百元医疗收入耗材占比要控制在20元以内,医疗费用增长率应控制在10%以内。绩效管理就应围绕医改方向和目标,出实招,观成效,如:加大药占比考核力度,将耗材占比纳入绩效考核;弱化经济指标,将人次均医疗费用增长情况与医保定额指标结合考核科室完成情况等。
总而言之,绩效管理随着单位管理目标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绩效管理不能追求绝对公平,只能做到相对平衡,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绩效管理不仅要懂财务,更要懂业务;不仅要讲究科学性,更要有人文情怀;是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管理艺术。“没有最好的绩效”,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绩效管理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方能促进公立医院良性运行,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