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健
(中共北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广西北海536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先进与否,决定着党的执政方向、党的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执行,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威信。因此,在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战斗力,才能决胜伟大斗争,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我们伟大的梦想。
希腊语当中的两个词“eidos”(理念)和“logos”(标志),组合成一个新的词“ideology”,翻译成中文就是“意识形态”。法国的特拉西是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学者。在《辞海》中,意识形态被定义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或者是观念形态,以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表现形式的社会意识。因此,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更是某一阶级或者某一阶层的利益表达,属于思想观念方面的上层建筑,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而意识形态教育,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各种各样的载体,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者阶层的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成员思想意识的过程。
1.社会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出现与产生,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它是人们对自身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人类社会是人与人交往的社会,人类的生活就是一种人与人交往的生活。社会意识就是人类在进行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没有人类的社会生活,就不会有社会意识。简言之,社会意识不是臆造而来的,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果。人类社会不同的生活阶段,就会有不同的社会意识,这两者不具有永恒性,只有变化发展性。
2.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每一个社会时期,都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其实质表现的是一个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意志。为宣扬自身的施政纲领抑或是出于巩固自身的统治需要,每一个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表达的都必须是体现着这个时期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精神。在阶级社会中,哪个阶级掌握着物质支配力量,哪个阶级就必然支配着精神的生产。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思想表现。每一个阶级社会都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
3.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受限于物质关系
意识来源于社会生活,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因此,在现实生活当中,必须实事求是,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意识具有历史烙印和人类的痕迹,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在进行交往过程当中,也在改造自身的思想,创造精神文明。因此,消灭一种意识形态,是不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实现的,只有推翻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才可以把它消灭。
4.意识形态具有能动性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现实,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性,能够对社会生活起反作用。社会思想意识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与此同时,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又影响着这个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5.必须对工人进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教育
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需要对工人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其政治觉悟。工人的政治觉悟、民主平等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期通过外部的教育培训,教育灌输理论知识而获得的。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真正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给工人武装革命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无论是高级干部,还是普通的年轻干部,都必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要认真研读、学深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教育就是按照党组织的要求,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党员干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等,使其思想行为规范符合党组织的规定要求,从而坚定立场,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联系过程当中不断相互碰撞、相互撞击,各种社会意识不断涌现,非理性的、错误的声音难免,思想文化中的杂音、噪音同样存在。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种外来思想、价值理念、生活方式不断冲击着我们自身的价值思想体系和生活体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受到了来自内部与外部的挑战。西方与本国、现代与传统、主流与非主流的各式各样的文化在不断地碰撞,这样的碰撞必然表现在价值观念上。在意识形态方面,一元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多种多样的价值思想挑战。各种形式主义如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纯粹民主社会主义等不断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这些思想、这些主义的出现不仅冲击着我们固有的意识形态,而且也在削弱我们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我们的党员干部在这样的氛围下,其意识形态如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改变,这将威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及其执政根基。
市场经济主体多样性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也必然冲击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各种各样的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念,挑战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现实社会当中,在这些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原则不断腐蚀着党员干部的思想,某些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错位,他们以追求物质利益作为自己的动力指向,把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观念抛之脑后,由此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不断淡化。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观念正经受着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
信息化的浪潮所影响的不仅仅是技术革命,还引发党员干部的生活方式、思想等方面的革命。信息网络空间,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开放性较强的系统,是一个没有围墙的网络平台,是各个阶级宣传自身意识形态的虚拟化平台。各种意识形态都想在互联网中占据话语权,必然导致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出现,导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意识形态挑战。不同的意识形态必然与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生碰撞,在这碰撞过程当中,如果党员干部不能够坚守自身的意识形态阵地,就可能会成为这些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者、宣传者,甚至成为颠覆我们国家政权的帮凶。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依靠掌握着网络信息关键技术,不断通过网络手段宣传、标榜其意识形态,瓦解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体系,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的重视。
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1]。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面对外部的“四个考验”和内部的“四个危险”时候,党员干部该如何去面对和处理,如何在迷茫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答案就是,只有“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1]。通过开展理论教育、理论研讨、实践党性锻炼的方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进而让理论教育入脑入心,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坚定“四个自信”,忠诚于党和人民。
二是加强入党宣誓教育,不忘初心。“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1]。教育党员干部牢记自己当初入党的宣誓、入党的初心。让党员干部清楚明白,当他们举起自己的右手,在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已经向组织表明,自己已志愿加入这个组织,并随时为这个组织做出自己的牺牲。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意味着加入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组织;加入这个组织,就意味着要遵守组织的规定,按组织要求办事。组织交代的任务,必须完成;组织要求做到的,必须做到。无论是在何方,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要牢记组织的要求,牢记自己向组织的宣誓和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面对敌人的时候,坚守当初那份誓言。
三是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教育,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通过实地培训、典型示范、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1]。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通过典型示范,树立榜样,让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莫振高、王杰等杰出代表发挥榜样的力量,感染到每一位党员干部,感受到精神的洗礼。要弄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依靠人民群众建立起来的政党,她也是从人民群众当中来的政党,从哪里来的,就要回到哪里去。党员干部只有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放下身段,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深入到基层中去,只有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深入实践,与人民同甘苦,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感情投入于人民群众中来,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源不断的知识,让自己做事有奔头,做事有激情,为人民服务有感情。
2.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坚定自身价值自信
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是建立在对自身民族文化和情感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具体表现为真正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而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全国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那是因为有中国精神的支撑,有信仰的力量。无论是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还是雷锋精神、航天精神,它们都是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气概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弘扬中国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党员干部的价值认同,增强对自身价值的自信,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追求。
1.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从现实中加强对党员意识形态的教育
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开展对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要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间应该具有长期性,范围应该具有宽广性的,对象应该具有更加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意识形态教育活动的长久性,以及其内容的针对性、对象的全体性。教育实践活动,应采取不同时期、不同专题的形式开展,如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建设等系列专题,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觉悟、夯实党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的作风、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拒腐防腐的能力,始终坚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战斗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树正气、强作风,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
2.立规矩,制规章,制约与规范行为
思想行为能够保持长久的先进性,一个是靠教育,另外一个就需要靠制度。只有有了好的制度、铁的纪律,才能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保证党员干部的战斗力。纪律不严明,制度不健全,就无法保证党员干部思想意识的统一,就无法保证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和意志的统一。只有通过立规矩,制定规章制度,才能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与行为固化下来,并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监督,以保证教育成果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一方面,应制定好党纪党规制度,要求党员干部作为组织当中的一员必须遵守;另一方面,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尤其是针对网络信息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控,对于一切攻击我们国家、诋毁我们党的历史和我们的英雄人物等类型的行为进行严惩,净化网络信息,掌握网络信息的话语权。
一是要强化原则意识。党性之所以高于人性,是因为党性是有原则性的。坚持原则,立场坚定,就需要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境中,都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不动摇,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至上不动摇。
二是要把原则意识贯彻在具体实践中。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面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时,必须立场坚定,坚决抵制,并与这些破坏行为做坚决斗争。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忠诚党和人民。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贯彻到“三会一课”当中,严格按照党的章程正常开展“三会一课”活动,过好组织生活,开好民主生活会,真正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敢于批评一切违反党的规定的行为,同时,还要能够自我检讨,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