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大鹏
[摘 要]从考生、考纲、考题三方面入手,探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具有一定的阅读、观察、推导等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规范、严谨、全面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攻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71-02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是历时最长,内容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复习,其复习效果直接影响高考的成败。因此,其相应的复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文从考生、考纲、考题三方面入手,重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具有一定的阅读、观察、推导等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规范、严谨、全面地解决问题。
一、考生分析,建立学生管理体系
考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将精力放在教学上的同时,还应该放在学生身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面对自己、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
1.自我认识,端正思想
根据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情况,以及高三一轮复习前的三次适应性考试,引导学生创建“自我认知明细表”,根据已有的认知建立知识框架(当然这一框架缺乏一定的完善性和科学性),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深刻理解高三一轮复习的重要性及其在高考中的关键性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高三一轮复习,树立信心,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
2.明確目标,制订计划
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勤奋程度不同,因此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现有能力,把握课程推进的速度、难度,制订细致的教学计划。同时,引导学生使用好“纠错本”“练习册”,除了必做题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选取练习试题,争取在一轮复习中消灭自己的知识薄弱点,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考纲分析,严谨教学管理体系
考纲的落实要体现在日常课堂之上,教师要做到“心中有考纲”,将考纲要求烂记于心,并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指导。
1.重视教材,扎实基础
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学中,无论如何进行拓展,都要以教材为蓝本。复习时,学生可以将习题与教材内容一一对应,相互映射,做到融会贯通。另外,不要忽视课后习题的作用,虽然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对课后习题已经进行了辅导,复习时还要对一些重点的内容进行强化。回归课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全部读熟吃透,力求扎实掌握。复习的过程中不要回避常规问题,因为这些正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
2.分析探究,提升能力
一轮复习绝对不能安排成高一、高二知识的单纯再现,思维能力、科学素养才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在一轮复习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分析解题思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从而规范、完整、准确地实现问题的解决。
能力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观察能力。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实验现象是实验原理的表达,学生要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以便对物质的性质获取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另外,化学试题中的图标、图形也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并对这些感知进行初步的加工和记忆,从而逐步接近本质,探索其中的奥秘。
实验能力。具体包括设计严谨的实验方案,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科学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利用数学思维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能够从绿色化学、经济效益、安全无污染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对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进行评价,能够根据试题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等等。
思维能力。化学知识虽然烦琐复杂,但有章可循,其中蕴含着一定的逻辑。学生要能够根据其中的逻辑将知识进行系统处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化,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扎实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要能对试题进行正确分析,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准确调用知识储备,将试题中的化学信息(实验现象、数据、提示甚至暗示)挖掘出来,灵活地将其分解、迁移、转换和重组,逐步实现问题的解决。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归纳能力。
自学能力。信息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题型,要求学生能对新信息“现学现卖”,快速与已学知识进行联系,并应用到问题解决之中,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这四种能力的范畴,事实上是有重叠的。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一种能力的多个层次。
三、考题分析,构建试题管理体系
考题是灵活运用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查,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运用情况的检验。因此,试题的分析非常重要,试题库的建立要注重数量和质量的有效平衡,万不可盲目实行“题海战”。
1.立足基础,关注知识体系
根据每个细小的考点,设计建立相关的试题,准确覆盖每一个考点,避免知识漏洞的产生,建立完善的基础知识试题体系。这部分“必刷题”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规范答题模式,训练答题思维。
2.珍惜错题,及时查漏补缺
学生的认知不同,错题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不但要从学生错题中找到共性,建立专题进行重点攻克,还要从错题中找到个性,对小部分学生进行引导性、针对性训练。
整理错题的一般方法:将所有的错题分类整理,按照错题特点分为新概念类、图形类、技巧类和数学思想类等;按照学生错误特点分为粗心大意型、概念模糊型和顾此失彼型等;按照知识点分为物质分类、元素性质、氧化还原、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等。这样分类,有助于学生查找错因,快速找到相关的章节内容,同时也简化了“错题本”的内容,只要记录同一类型的典型错题即可,为复习带来方便。
另外,教师还要能够对错题进行重编,以集中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需要解题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教师团队集体备课,一起克难攻坚,帮助学生有效弥补知识漏洞。
3.分析考题,领悟考试方向
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考题多在背景信息、角度、方法上下功夫,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题、审题能力,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其“选拔性”。也就是说,高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试题在不回避“必考题”的同时,还会设置部分试题,让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使少部分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因此,历年高考题的使用也是一轮复习的重点之一,这部分高考题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做一做、讲一讲,而是要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将其中蕰含的控制变量法、类比归纳法等化学方法提炼出来,让学生进行细致、透彻的分析学习。另外,针对高考试题,教师要尝试改编和提炼,切实让学生感悟高考氛围,使自己的能力真正符合高考的要求。
总之,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教师要以考生为中心,以考纲为基础,以考题为提升,细致、准确地贯彻复习策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激活考生、考纲和考题,使之形成“原电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动力。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