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上海市嘉定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8-02-19 09:05:44周贵珍崔志伟俞太念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毒事件嘉定区职业性

周贵珍,崔志伟,俞太念,袁 红

一氧化碳(CO)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我国急性CO中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急性中毒之首[1],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2],有别于生产场所发生的职业性CO中毒事件,泛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CO中毒事件。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非职业性 CO中毒事件,2006年国家十部委制定并颁布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2]。为掌握嘉定区非职业性 CO中毒发生的特征,进一步做好区域内非职业性CO中毒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笔者对2013—2015年嘉定区非职业性CO中毒监测报告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3—2015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辖区内发生的74例非职业性性CO中毒病例报告信息卡。区域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部门及公安部门。

1.2 统计学分析

用Excel建立统计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7及SPSS l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其中率及构成比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3—2015年,共监测报告非职业性CO中毒74例,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中毒病例分别为68例、1例及5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91.89%、1.35%及6.76%;死亡1例,存活73例,病死率1.35%;无迟发型脑病发生,未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3—2015年,年报告发病率为分别为1.73/105、1.34/105和1.66/105,合计为1.58/105,不同年份的报告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86,P=0.649)。

2.2 中毒发生原因

2013—2015年,嘉定区监测报告的74例非职业性CO中毒病例中,因炭火取暖、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及人工煤气泄漏所致的中毒分别为28例、21例及12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7.84%、28.38%及16.22%。见表1。

表1 2013—2015年嘉定区非职业性CO中毒原因

2.3 流行病学特征

2.3.1 时间分布特征

2013—2015年,嘉定区非职业性CO中毒集中发生在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共47例,占总病例数的63.51%。此外,6月至7月也有中毒病例的聚集,共17例,占总病例数的22.97%。见表2。

表2 2013—2015年嘉定区非职业性CO中毒病例的月份分布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发生的47例中毒病例中,因炭火取暖及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所致的中毒分别为26例及20例,分别占55.32%及42.55%;6月至7月发生的17例中毒病例中,因人工煤气泄漏及炭火烧烤食物所致的中毒分别为 8例及 5例,分别占47.06%及29.41%。

2.3.2 地区分布

2013—2015年,嘉定区报告的74例非职业性CO中毒病例发生在区内7个镇、1个工业区及1个新区,均为非中心城区,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一个镇为3.43/105;属于中心城区的 3个街道均无中毒病例报告。中毒发生场所包括居民家庭及餐饮店,其中发生在居民家庭的共 63例,占总病例数的85.14%;发生在餐饮店的共11例,占总病例数的14.86%。

2.3.3 人群分布

2013—2015年,嘉定区监测报告的74例非职业性CO中毒病例中,男女病例比为1∶1.55,与同期区域内全人群中男女比例1∶0.87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95,P=0.015);病例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1岁。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4.84,P=0.002),其中0~6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6~60岁年龄组男女的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09,P=0.008),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见表3。

表3 2013—2015年嘉定区非职业性CO中毒病例年龄及性别分布

3 讨论

CO是窒息性气体,中毒后可引起缺氧,导致神经系统受累,严重时导致迟发性脑病,甚至造成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丛玲等[3]对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急诊诊治的320例非职业性CO中毒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有32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占总病例数的 10%。2013—2015年,嘉定区监测报告的74例非职业性CO中毒病例,经高压氧和(或)对症综合治疗后,98.65%的病例均能存活且无迟发型脑病发生。该监测结果表明,2013—2015年嘉定区内发生的非职业性CO中毒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的医治。

国内有研究表明,天气寒冷的冬春季为各地非职业性CO中毒的高发季节[4-5]。2013—2015年嘉定区发生的74例非职业性CO中毒病例的时间分布特征也显示,天气寒冷的12月至次年3月为本区非职业性CO中毒的高发时段,其间发生的47例病例中,97.87%的病例中毒原因为炭火取暖及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这可能主要因与本区在该时间段天气寒冷,住户采用炭火取暖及使用煤气热水器较为频繁、门窗关闭时间较长,从而导致室内CO集聚有关。此外,本次分析发现,天气炎热的6月至7月也出现了中毒病例的聚集,其间发生的 17例中毒病例中,76.47%的病例中毒原因为人工煤气泄漏及炭火烧烤食物,这可能主要与天气炎热时期居民家庭开启空调降温、门窗关闭时间较长有关。该结果表明,除在天气寒冷的冬春季节外,在天气炎热的夏季也应重视预防非职业性CO中毒的发生。冬春季节应重点指导区内居民做好室内通风、安全取暖及正确使用煤气热水器;夏季应重点指导居民做好室内通风、安全使用人工煤气;同时,应重视在餐饮火锅烧烤场所内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2013—2015年,嘉定区发生的非职业性CO中毒集中出现在非中心城区且主要发生在居民家庭,这与北京市某区[5]、上海市浦东新区[6]及松江区[7]发生的非职业性CO中毒病例区域分布特征相似。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地区,租住房多有房间狭小、通风不良、居住人数多、洗浴设施差等情况[6-7],而外来务工人员对CO中毒知识掌握不全面[8],容易导致CO中毒的发生。2013—2015年嘉定区非职业性CO中毒病例构成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且女性大于男性,这与国内其他调查[5-7]呈现相同的特征;进一步分析2013—2015年嘉定区各年龄组非职业性CO中毒的发病率发现,0~6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6~60岁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主要因为学龄前儿童及中青年女性在居室内活动频繁、接触CO的机会较多有关。该结果表明,在开展非职业性CO中毒防治工作时,应重点针对居住在非中心城区的人群,并重点关注学龄前儿童及中青年女性。

通过对2013—2015年嘉定区非职业性CO中毒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减少辖区内非职业性CO中毒的发生,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开展非职业性CO中毒相关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在中毒高发的冬春季节及夏季,在非中心城区、重点针对学龄前儿童及中青年女性,开展健康宣教,指导居民做好室内通风、安全取暖及正确使用煤气热水器,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及现场急救技能。此外,有研究发现,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作用对大范围CO中毒事件有重要影响[9-10],因此,在做好健康宣教的同时,可利用气象资料,进一步提高非职业性CO中毒的预警能力。

猜你喜欢
中毒事件嘉定区职业性
真我少年 强国有我——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特色少先队活动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8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8:10
云南: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提醒到正规市场购买注意食品安全
中国食用菌(2019年9期)2019-01-05 07:51:34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劳动保护(2018年8期)2018-09-12 01:16:20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假酒中毒
环球时报(2018-04-11)2018-04-11 15:23:17
急诊中毒事件发生特点探析
当代医学(2016年2期)2016-06-15 16:02:49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嘉定区内11号线乘客接驳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