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在泌尿外科患者院外留置尿管中的效果评价

2018-02-19 07:50:56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5期
关键词:漏尿尿管尿路感染

430000武汉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留置导尿是一种将尿管留置在患者膀胱内进而引流出尿液的护理操作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尤其常用于泌尿外科术后患者[1]。由于存在某些原因,部分患者出院后仍需留置导尿管,但患者缺乏必要的尿管护理知识,极易出现尿路感染、漏尿等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延续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服务中心而实施持续性、连贯性护理措施的干预模式,与既往以医院、社区等为服务中心的护理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2]。因此,本研究拟观察延续护理在泌尿外科患者院外留置尿管中的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外科住院治疗且出院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63岁,平均(43.1±10.2)岁;受教育年限(11.3±3.2)年。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2.7±10.7)岁;受教育年限(11.4±3.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延续护理干预,主要内容:⑴建立延续护理小组:组长由泌尿外科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本科室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⑵院外随访:分别在患者出院后第2、7、14天时进行电话随访,同时还需定期至患者家中进行家庭访视,指导患者做好日常饮食方案制订、各种并发症预防措施及膀胱生理功能康复训练等,并及时予以心理情绪疏导[3]。①日常饮食方案制订:尽量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和刺激性较大的食物。鼓励患者每日多饮水,以达到机械性“内冲洗”的治疗目的。②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尿管留置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③尿路感染预防措施:督促患者定期清洗尿道口,定期更换无菌集尿袋,确保尿管引流处于通畅状态,注意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水平位置,避免出现尿液反流现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时夹闭和开放尿管,使其排尿生理功能尽快恢复,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测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④拔管困难预防措施:鼓励患者在院外留置尿管期间多饮水,可有效阻止尿路结石的形成,同时还需要定时更换导尿管。⑤预防尿路不畅:告知患者家属密切观察患者导尿管通畅状态,如因为结石或其他原因导致尿管出现堵塞,应及时医院处理。⑥漏尿预防措施:部分患者因为尿道口萎缩或松弛出现漏尿现象,则应选择较大型号的导尿管,同时还需注意其他因素所致的漏尿。⑦血尿预防措施:首次尿管排尿不宜>1 000 mL,应间隔2 h放尿1次。⑧指导患者正常活动:叮嘱患者尿袋需始终低于膀胱水平位置,及时排尿,注意不要挤压引流管和尿袋,避免因尿液出现反流而导致下尿路感染的发生。

自护能力评估方法: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护能力予以评估,主要为健康知识水平、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和自我概念等4个方面,量表总分值172分,评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护能力越好。

拔管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拔管时间及尿路感染、拔管困难、漏尿、血尿、尿液浑浊等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统计学分析均选择SPSS 16.0软件处理。两组干预前后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予以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尿路感染、拔管困难、漏尿、血尿、尿液浑浊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干预前后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变化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自护能力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明显升高(P<0.05),见表2。

讨 论

前列腺增生肥大及前列腺癌术后患者出院后通常需要携带尿管回家康复,但多数患者无法对留置尿管予以正确的维护,尤其自护能力低下的老年患者。近些年延续护理已逐渐得到较多的关注和重视,国内相关研究显示,对脑卒中院外留置尿管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后,尿路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尿路感染、拔管困难、漏尿、血尿、尿液浑浊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后泌尿外科院外留置尿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分析原因为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等,详细告知患者各种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使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自护能力均得到显著性的提高,故尿路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4]。

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后泌尿外科院外留置尿管患者的自护能力明显增强,分析原因在于延续护理以泌尿外科患者日常的基本需求为实施的依据,将健康卫生宣传教育和日常行为干预等措施延续至院外,显著增强患者对于留置尿管的认识,明显增强其自护能力,最终可明显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5]。

综上所述,对泌尿外科院外留置尿管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后可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性提高患者自护能力。

表1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变化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健康知识水平 自护技能 自护责任感 自我概念对照组 干预前 40 33.27±6.36 28.01±4.61 18.71±6.13 22.32±4.41干预后 40 35.15±6.62 29.34±5.26 19.05±6.34 23.72±4.37观察组 干预前 40 33.52±6.36 28.13±5.13 18.37±6.25 21.93±4.66干预后 40 45.28±7.14⋆# 40.31±5.71⋆# 25.86±7.72⋆# 27.57±5.15⋆#

猜你喜欢
漏尿尿管尿路感染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6
分析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你被漏尿困扰了吗?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缘何会出现产后“漏尿”
前列腺术后漏尿一般是暂时的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哈尔滨医药(2015年2期)2015-12-01 03: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