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茹
【摘 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的免疫相关疾病,表现为肠道内散发的炎症。临床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缓解病情。使用ASA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症的消炎,抑制免疫的方法。另外,急重者会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但是,仍然没有非常好的干预效果。经过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衡。尝试从恢复肠道菌群正常分布的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是一种新的思路,这种治疗方法已经有一些临床试验的数据支持,发现其对轻中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粪便移植;益生菌
【中图分类号】R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3--02
1 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表现为侵入结肠粘膜的免疫疾病,主要是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发生炎症反应1。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等。溃疡性结肠炎与免疫异常、遗传、感染、环境、精神等因素都有关,且大多是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现在临床上主流的治疗方法是对症治疗,通过抗炎和免疫抑制等方式来控制疾病发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受疾病影响,与正常人的肠道菌群分布不同。尝试对肠道菌群分布进行调整,对于疾病的转归有积极的作用。肠道菌群治疗目前已经在临床上有一些尝试,比如益生菌制剂和粪便移植技术。
2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现状
2.1 内科治疗
2.1.1 ASA制剂 ASA制剂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它对于轻中度的炎症性肠病有治疗效果,是目前治疗的首选药物。ASA的主要成分是柳氮磺胺吡啶和奥沙拉嗪,通过抗生素的抗炎作用,也可以改变结肠膜的通透性,减轻水肿。但是治疗效果起效较慢,特异性较差。
2.1.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调节身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在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上有效果。但是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对人体有很大危害,使用时可能会出现高血糖、肥胖、骨质疏松、满月脸等不良症状。在使用时,第一次剂量要大,然后再根据患者的表现情况调整用量,必须长期使用。
2.1.3 免疫抑制劑 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嘌呤类药物,它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较重时及时控制病情。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是环孢素A,可以抑制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但免疫抑制剂对于整个免疫系统都会有影响,容易引发其他感染,副作用较大。
2.2 外科治疗 当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较重时,药物干预难以控制病情进展,尤其是在出现大量难以控制的出血、严重肠穿孔、结肠癌等情况时,需要进行外科治疗解决急腹症问题,控制出血,修补穿孔,切除肿瘤。切除坏死肠段。外科治疗主要是处理溃疡性结肠炎的急重症,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治疗。
3 肠道菌群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3.1 正常肠道菌群的分布
人体正常肠道中,存有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益生菌等,它们按照一定比例分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肠道内长期的炎症反应,肠道微环境发生变化。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内常伴有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含量上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益生菌等厌氧菌菌群含量下降2。同时,肠道环境因为疾病发生变化,对于营养的吸收同时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使得疾病更加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肠道长期处于免疫反应和刺激之中,他的肠道菌群分布是异常的,这也使得正常的肠道微环境难以维持,加重了病情。应用肠道菌群治疗对肠道微环境进行调整,能够改善这一问题,帮助患者重建肠道微环境,对疾病的恢复有积极影响。目前肠道菌群治疗有两种方法在临床上尝试比较多,比如益生菌制剂和粪便移植技术,这里对这两种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3.2 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群是正常存在人体内的非致病性有益菌群,可以调节并稳定肠道内环境,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益生菌主要是作用在肠道粘膜上,并与肠道黏膜上皮中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紧密相连,定位于上皮表面的粘附位点,基于病原体争夺营养物质,从而达到较好的疗效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表现为益生菌数量减少。使用益生菌制剂可有效地补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减少的益生菌,从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菌、双歧杆酵母菌、枯草杆菌等,来源比较广泛。益生菌制剂对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明显的缓解性4。但是它也有一些必须要克服的问题。益生菌制剂对免疫功能紊乱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如艾滋病患者,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是不适合用的。因为这很容易引起感染或过敏等不良症状。益生菌的治疗是有使用限制,益生菌制剂的治疗效果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患病时间越长的人,往往益生菌制剂对其缓解率越低。因为肠道内微环境变化已经十分严重,单纯依靠移植益生菌并不能长期存活。所以益生菌制剂通常只能用于轻度疾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的类型有很多,个体之间所增多或减少的菌种各不相同,在治疗时很难对症下药,在现存的益生菌制剂的种类很难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使治疗效果大大减小。另外,益生菌治疗的安全性仍然有待考证。对于菌群的选择和培养应该有更加规范的流程,以保证其生物安全性,同时对伦理问题应该有合适的处理方式。
益生菌治疗可以有效调控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现象,但如何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匹配合适的缺失菌群,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发展方向。
3.3 粪便移植治疗
粪便移植、粪菌治疗和肠微生物转移,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肠道中已有的菌群的功能菌群移植至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治疗肠道和肠道外疾病的过程4。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粪便移植技术通过健康人群中已有的菌群、自然形成的菌群来补充患者肠道内减少的菌群,起到重塑肠道菌群分布,构建新的生物菌群的作用。粪便移植的安全性较高。粪便移植中的菌群是在人体正常菌群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是健康人体本身的菌群分布。从人体中本已有的菌群中得到所需菌群,减少不必要的排斥反应。经济有效,材料易得。对于来源,我们只要收集健康人的粪便即可。同样的,这种方式对肠道微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得病时间越长,病情越重,通过此种方法获得改善的几率越小。可以证实的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通过多种途径治疗比单一途径的疗效好,单技术依然是难关5。粪便移植技术,经济性、安全性易操作性都比益生菌治疗有优势,且原料来源广泛,如果可以更进一步发展粪便移植技术,一定会有更大收获。
4 结语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发病时间长,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并且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目前,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依靠内科药物治疗,如今较为常见的药物主要有ASA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异常,尝试对肠道菌群进行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如益生菌制剂和粪便移植技术等方法,效果显著,治疗有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张娜, 赵和平, 霍丽娟.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7):1003-1006.
屈冬冬, 金世禄, 胡忠波,等. IL-9/Th9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8):19-21.
郑晓者, 杜艳. 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4(1):72-78.
廖诗乐, 陈白莉, 曾志荣. 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现状和问题[J]. 新医学, 2014, 45(9):569-572.
刘鑫, 闵敏, 刘岩,等. 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进展[J]. 中国医刊, 2017, 52(1):23-26.
招杰. 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与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