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鼎新
【关键词】 寄宿制学生;班级文化;情感缺失;弥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4—0035—01
近年来,寄宿制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寄宿生心理、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心理畸形发展日益凸显,亲情和爱的呵护严重缺失;自我封闭,不愿和别人交流;对集体生活冷漠,不愿参加班级活动,即使参与也不能全身心地融入集体中等。学生如果长时间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在学校不愿意进行情感交流,何来智商和情商的积极发展呢?为此,我们要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心灵家园,弥补学生的情感缺失。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寄宿制学生情感现状分析
1. 寄宿制学生亲情和爱的陪伴缺乏。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亲情的抚慰和爱的陪伴。如果缺少这方面的滋养,在他们内心就无形中形成一个与外界交流的隔膜。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不会主动也不愿意和别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倾诉自己的苦闷。由于长时间住校,当他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想找亲人倾诉、安抚时,亲人又不在身边,他们只好把自己的不愉快藏到内心深处。这样长时间下去,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影响到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
2. 对集体活动冷漠,不主动参与。由于大多数寄宿生从小学就开始住校,虽然他们形式上过着集体生活,但是他們内心的大门却封闭着。在集体生活中,他们缺少一种安全感,因为集体生活更多地表现出为了团结和荣誉而战,每一次参与给他们各自的感受也不一样。如果组织者不能因人、因事而积极引导,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开始厌倦集体活动,甚至在今后的活动中表现出消极甚至冷漠的态度。
3. 情绪化现象严重,不能控制自己。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经历过情绪化的波动后逐步成熟起来的。寄宿制学生的心智还没有成熟,他们的情绪不能及时得到亲人的疏导,使得他们大多数成为情绪的奴隶,不能控制自己。
4. 学习上缺少动力,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有待提高。寄宿制学生一般都处于机械的学习状态之中,每天都要按时起床,准时进教室,中午下课铃声响了就进食堂,晚上睡觉时间到了就上床。他们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家长对他们的学习也很少介入,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激情,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体现在课堂上则是: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作业敷衍应付,书写马虎,学习上缺少动力,与城里的学生学习成绩相比差距较大。
二、弥补寄宿制学生情感缺失的途径
1. 细心观察,全面了解。从学生走进班级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做好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准备,让他们从心理上获得一种安全感。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成长经历,才会有与他们和谐相处的基础。寄宿制新生入校后,为寻求心理安全,他们会在新集体中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住校,没有了家人的陪伴,志同道合的人是他们心理安全的寄托。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干涉,合理引导,防止他们三五结伙,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进团队,感受到班集体生活的幸福。
2. 组织班级活动,营造家庭般的氛围。对于寄宿制学生来说,在住校期间,每当一些传统节日(元宵节、中秋节等)和他们的生日来临之际,他们恋家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作为班级文化活动的策划者,教师要抓住这些时间点,合理举行班级集体活动,如大家一起吃汤圆、吃月饼,给过生日的同学唱一首生日歌等,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家庭般的氛围,把恋家的思绪转移到学习、班级活动上。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教师可利用课间、班级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及体育活动,如猜谜语、成语接龙、个人才艺展示等,调动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打开原本封闭的内心世界,并从中找到快乐、树立自信。这样不仅能把学生从紧张的学习活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4. 鼓励学生坚持写心情日记,进行阅读活动。学生坚持写心情日记,不仅能够有效记录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所作所为,而且有助于自我反思。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会逐渐地意识到,写心情日记能使情绪得到控制,心情得到平复,精神得到升华,是自我成长的一个平台。而充分利用班级读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好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具有真善美人格的人。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班级文化对寄宿制学生情感缺失的弥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160)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