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 要】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要了,本文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入手,分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作出了一定的阐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出新的挑战,学好信息技术知识成了当前较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国际上兴起“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互联网以后,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发展也导致了整个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的重要标志是出现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文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成为人人都必须具有的“第二文化”,我从事近20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后,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一、“教学做合一”重视基本功的教学
早在1927年,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做到“教学做合一”,他讲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教师,在做上学的才是学生;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以前的教育以教師为主,教师教书的方法是“教授法”,即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这样教与学就完全分离开了,这样最终的结果会导致教与学的脱节,教学的效果也就很不明显了。
因此,几年来我一直就比较注重学生的上机操作情况,边学边练,边练边学,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比如,在Windows系统中,要进行文件的复制或移动,要讲到剪贴板的作用,如果单纯讲剪贴板,既抽象又难以表达,学生还很难有什么收获。这时只要举个实例,让学生在机器上操作,在操作中学会剪贴板的作用,这样学生在操作中的学习和提高一定比单纯而枯燥地讲理论要好得多。
二、采用“小先生”制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学生初学信息技术时,有着很高的兴趣,积极性也很强,然而刚开始学习,就有许多的内容要他们去理解和体会,且内容分散平铺,什么都需要从头掌握,一时之间难以把握住重点与难点,以致于渐渐地原先的学习兴趣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厌烦,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产生恐惧感,这样必然会挫伤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对信息技术望而生畏。
因此,我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采用了“小先生制”。几年来本人要采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原因有二:
其一,因为学生来源不一,我们有的学生来自农村,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从零开始的;而有的学生来自集镇,跟自己的亲戚、朋友学过一些入门知识;也有的家里早已配有电脑,对我们所教的内容在操作上也有点熟悉。这样在教育教学中,他们的起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在教学中就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其二,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上机实践过程中,如果教师大小事情都要照顾周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采用了“小先生制”的教学方式,即让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对于一些学习兴趣较为浓厚的同学,我们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让他们学在前头,做在前头,当这些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之后,他们在班级内势必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带动其他同学更加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学习的气氛进行良性的循环,并且那些先“富”起来的学生还可以帮助教师给其他同学以指导,当好“小先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小先生”们不仅能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小先生”在指导其他同学学习的同时,还会遇到一些他们自己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在我的讲解中他们也能够提高自己,可谓是一举数得,所以我一直坚持这一教学方法。
三、知识源自于生活——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从报刊、电视、远程教育等媒体中了解不少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如信息技术病毒、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E-mail……所以本人也比较重视学生课外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得,经常给他们指导,指导他们去看一些什么样的课外辅导书、上一些有益的网站,并指导他们怎样在互联网上获取更多的新知识,这样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信息技术水平也能不断提高。生活即教育,我认为这正是我们教育所不容忽视的,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把信息技术学好。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着很高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还需要继续探索,怎样教好信息技术是我们这些信息技术教师所要探讨的课题,总结过去的经验是提高今后教学的必要条件,也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水平才能有稳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JJ.陶行知教育思想十二讲[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