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玲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示范在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而恰当的教师示范,不仅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技能和方法,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示范;小学美术教学;思考与实践研究
随着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出现,教师示范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也承受着严峻的考验。一些教师忽视,甚至否定了教师示范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片面地认为,教师的示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一现象的出现,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和研究。
一、对当前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行为的反思
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教学要从单一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层面需求。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极大丰富及课堂活跃氛围的不断扩张中,一些负面影响也应运而生。即: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热烈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而过度地依赖于各种游戏或多媒体课件,替代了教师直观而生动形象的教学示范,造成学生的目光只停留在不断变化而短暂播放的课件上,然而学生的创作只能用“冥思苦想”和“程式化”替代。
示范教学,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由于其直观性和有效性而深受广大美术教师的喜爱。美术课堂上一个巧而精的示范,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正确的作画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总结发现了一些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1.教师示范在一定程度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千人一面的现象;
2.教师示范导致部分学生的创作作品有成人化、程式化倾向;
3.教师示范难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 教师示范过于烦琐或过于简单很难明确地直指教学难点。
二、对教师示范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的根本目的
这里的“教师示范”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呈现在课堂上的操作演示性示范、静态作品示范、肢体语言性示范等。
为了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求,调动并保持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欲望,强化示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分析的能力及对有价值信息的再创新的意识,减少美术教学中不恰当的示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切实提高美术教学实效,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
三、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的思考与实践研究过程的实施
在这一主题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这一系列的过程:积累并分析案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研究中总结方法—实践中优化方法。
(一)积累并分析案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案例1】
1.案例描述:教师的执教内容是“百变团花”一课。其中教师示范环节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是在一张8开纸上构图,画面上安排了大大小小4组内容,然后用笔一一勾出轮廓,随后添画细节,最后逐一涂色。整个示范过程非常安静,学生认真地看着,足足有8分钟之久。
2.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教师在示范过程中一画到底,没有肢体和语言的引导,很难使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这种示范的方法既浪费了有限的时间又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发现问题:示范流于走过场,按部就班,浪费时间,重点不突出。
4.解决方法:教师示范时,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有效迁移,引导学生创作中发散思维。
【案例2】
1.案例描述:听课中发现三年级“恐龙世界”一课中教师的示范是这样的:随着教学进程的节奏,教师顺利地进行到示范环节,教师先快速地勾画出了恐龙的外形,然后以恐龙的一条腿为例进行了线条的装饰示范,以此体现线条的变化,紧接着出示了一张画好的完整范画。
2.案例分析:本课中教师的示范过于匆忙,没有顾及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虽然本课主要学习用线表现恐龙,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造型及线的组合变化也需要教师的提示,只有教师示范到位了,学生的作品才能完整。
3.发现问题:教师示范过于简单,很难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作业断层明显,质量不高。
4.解决的方法:示范有层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案例3】
1.案例描述: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我喜欢的鸟”一课中的示范是这样设计的:“请将左手放在纸的中间画个大一点儿的椭圆形,这是鸟的身体;再用两个手指放在鸟的身体上画半个椭圆形做鸟的头,同學们也来试试。”于是学生像老师一样,在自己的画纸中间画了一只大大的鸟。紧接着教师又继续示范:“下面,我们为鸟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同学们再来试试。”教师画,学生看,一步不落,学生模仿得几近完美,待到作业展示时学生的作品惊人的一致,如出一辙。
2.案例分析:这种教师单方示范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结果:学生的作品处于单纯的模仿依赖,出现形象大同小异,想象力不足的问题。这样下去渐渐地学生就会缺乏主体参与意识和主动创新的意识。这种过于强调接受式的学习、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导致了学生照猫画虎失去创新意识。
3.发现问题:教师的示范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作品千篇一律的现象。
4.解决方法:师生共同参与示范活动,不只是教师在活动,学生也在参与。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拓宽学生思路。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优化示范方法
1.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分层示范法。在三年级下册《画中的线条》一课中,将示范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基础示范面向全体。用不同种类的线条在纸上画并进行简单装饰。本环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种类的线条上。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扮演着主导角色。这一层面主要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掌握教学目标,使全部学生都能认识并画出不同种类的线条;第二层面,引导示范打开思路。在第一层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哪些事物?接着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进行联想,打开思路;第三层面,拓展示范启发创新。出示学生和画家的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在欣赏时,始终引导学生关注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表现形式。
2.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有效迁移采取尝试型示范法。尝试型示范是指基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走上讲台大胆尝试,以当堂示范操作和板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分享自己的经验,尝试指导其他同学学习相关美术知识技能的示范方法。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主动探求新知的欲望而且能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当前学习水平,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在教师“教”的目标和孩子“学”的目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也使学生在乐学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取得的成效
(一)收益及效果
1.有利于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教师进行科学严谨的示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促进作业质量的提升。无论何种教学、何种示范方法的运用,最终的目标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在美术学科中作业的完成质量又是检验目标达成的重要依据。在教师示范过程中,对学生作业高质量地完成有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具有可操作性和参考性。因此,学生在欣赏教师示范的同时,作业质量也在悄然提升。
(二)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美术教学改革需要扬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确而精巧的示范过程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示范更是引领,它不仅解决了美术学习的重点,突破了学生创作的难点,同时在学生作业质量、作品多样化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不能因一张示范限制学生的思维。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只有修炼好画龙点睛的示范功夫,使教师的示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才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才能在美术课堂上给学生一片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创作中自由呼吸。
【参考文献】
[1]凌世贵.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示范的科学把握[J].江苏教育研究,2009(29)
[2]冀贞途.小学美术课创意教学初探[J].华夏教师,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