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循环水系统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技术初探

2018-02-17 15:29张晓拴
江西水产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滤材催产亲鱼

张晓拴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鲁地拉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钟英彝族傈僳族乡鲁地拉水电站么下营地,占地面积3.09hm2。增殖站主要建筑设施包括亲鱼培育车间2栋,催产孵化及开口鱼苗培育车间1栋,鱼苗培育车间2栋,鱼种培育车间2栋,综合办公楼1栋,防疫隔离池2座,活饵培育池1座,污水处理站1座,发电机房1座。增殖站配备4套循环水处理系统,从亲鱼驯养、催产繁殖、苗种培育直至增殖放流全程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

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wangchiachii),属鲤科,裂腹鱼亚科,分布于金沙江、雅砻江和乌江水系,是当地特有经济鱼类。近年来,水利水电的大规模开发对短须裂腹鱼生长环境造成极大影响,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种质资源逐步退化。当前,金沙江、雅砻江部分鱼类增殖放流站均每年增殖放流大量短须裂腹鱼,但基本上都采取流水养殖、繁殖、孵化鱼苗培育模式,各环节均处于循环水系统内培育的增殖放流站极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短须裂腹鱼亲鱼采自2013~2017年,先后采集于丽江市涛源镇、朵美乡、仁里镇、大理州钟英乡等金沙江江段,驯养于鲁地拉鱼类增殖放流站亲鱼培育车间内。亲鱼培育池为水泥材质,直径4.5m、池深1.8m、保持水深1.6m,上覆防跳网。

1.2 亲鱼选择

从亲鱼池挑选发育较好的亲鱼:雌性亲鱼体型丰满,腹部微隆起,较软,泄殖孔处略微发红;雄性亲鱼体型较小,体表粗糙,上颌唇处有明显“追星”,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并遇水即散。

1.3 人工催产

亲鱼催产采取两针注射法,从胸鳍基部注射药物,剂量为第一针雌鱼PG1mg/kg+LRHA2 2.5μg/kg,雄鱼不注射;26h后注射第二针,剂量为雌鱼DOM8mg/kg+LRHA2 10μg/kg+HCG1000 IU/kg,雄鱼减半。如遇发育较好的亲鱼,剂量相应减少或只注射第一针;注射两针后仍未产亲鱼不建议继续催产,应转移至产后亲鱼池加强培育;对于检查时发育较差的亲鱼可提前半月注射LRHA2 1μg/kg,并加强流水刺激。

人工授精采取干法授精方式。首先用毛巾擦干雌鱼、雄鱼体表,包裹鱼体仅露出肛门位置,鱼体头朝上、尾朝下,从前往后轻轻挤压雌鱼腹部,使卵由泄殖孔排出,流入预先备好的干净盆内,随即同样方法操作雄鱼排出精液。精卵排入盆内后,迅速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卵充分结合。片刻后用清水反复漂洗,直至盆内废弃精液等杂质全部漂洗排出为止。注意人工授精全程避免强光照射。

1.4 孵化

提前在鱼苗培育池内架设40目网布做成的80×60×30飘箱,内设75×55的孵化板。卵粒漂洗完成后均匀铺于孵化板上,淋水孵化。在达到原肠胚中期后,及时挑除死卵,可在此阶段称重计算鱼卵数量、受精率等数据。此阶段开启制冷系统将水温控制在13~16℃。

1.5 鱼苗培育

1.5.1 放苗前的准备

放苗前的准备包括循环水系统的杀菌消毒、系统水泵频率的设置调试、系统生物群落的培养、各设备设施的工作状态、养殖缸内添加防逃网等。在鱼苗培育开始前2个月,将系统内所有设备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包括养殖缸、基坑、生物滤材等),然后在养殖缸防逃管上固定32目网布做成的防逃网。完成后系统注水运行,调试水泵频率保证各养殖缸水位平衡,添加生物菌种、培育生物群落,一般半个月即可培育形成生物群落。

1.5.2 鱼苗的喂养

刚出膜鱼苗比较嫩弱,灯光照射下呈晶莹透明状可看到鱼苗心脏等器官,此阶段鱼苗依靠胸部下方“卵黄囊”吸取营养;出膜3天后鱼苗体色逐渐变黑,游泳能力增强,出现逐群向角落里拥挤现象;1周后卵黄囊消失殆尽,鱼苗开始上浮平游。平游后鱼苗仍暂养于飘箱内,撤去淋水设施及孵化板,此时以丰年虫作为开口饵料,投喂量为3g/万尾,投喂频率为7次/d,连续投喂30天,期间逐步添加人工微粒子饲料,投喂时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投喂量30~50g/万尾,7次/d,及时清除飘箱内残饵及排泄物。至30日龄时,鱼苗器官已全部发育正常,按照3000尾/m3直接放养于养殖缸内,丰年虫可停喂,转为以微粒子饲料为主,搭配投喂甲鱼饲料做成的药饵(甲鱼饲料添加维生素、三黄散等药物拌水揉制成团投喂),还可投喂冰冻红虫以补充鱼苗营养。鱼苗40~50日龄时可长至3cm,此时摄食量大幅度增加,投喂量增为3%~5%/kg,投喂频率减为5次/d。再通过30~50日培育,鱼苗可长至全长5~8cm,体重2~5g,达到增殖放流规格。

1.6 鱼苗疾病防治

1.6.1 肠炎病

由于鱼苗培育期间养殖密度较大、饲料投喂量均较多,容易造成水质变差,滋生肠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发鱼苗肠炎病。鱼苗培育过程中及时清除残饵及鱼苗排泄物,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投喂过程中添加大蒜素、氟苯尼考等药物,增强鱼苗抵抗力。日常可定期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杀菌消毒,坚持预防为主、防大于治原则,可有效降低肠炎病发生概率。

1.6.2 车轮虫

患病鱼苗身体瘦弱,体表黏液增多,离群独游,常在水体表面呈浮头状,镜检发现车轮虫,此病常伴随斜管虫一起发生。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2h后排出废水,更换新水。

1.6.3 水霉病

因短须裂腹鱼为冷水性鱼类,养殖水温较低,适合水霉菌的滋生。鱼苗出现水霉病时体表或鳍条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菌丝,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最后衰竭死亡。养殖过程中尽量避免造成鱼体损伤,出现水霉病时及时使用亚甲基蓝、五倍子、食盐水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抑制水霉病暴发。

2 日常管理

2.1 水质管理

循环水系统具备完善的养殖废水处理能力,养殖废水通过物理过滤(转盘过滤器)、生物滤解(浸没式生物过滤器、雨淋式生物过滤器)、曝气(增氧风机)、紫外线杀菌消毒等多重处理,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等),调节水体的pH,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使各项指标达到养殖用水标准,同时制冷(热)系统可人为调节水温,保证养殖鱼类始终处于一个有利的养殖环境内。

2.2 清污吸污管理

每天早上及时清污,将缸(池)底残饵、排泄物、死鱼及时清理,保证水体交换量,每天交换量不得低于300%,适时添加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菌种,培养生物群落,以有效降解水体中有害物质。每天注意观察水体情况,发现水质变差及时检查生物过滤球,若生物滤材堵塞需及时更换清洗,清洗后相应增大菌种投放量。保证循环水系统内良好的水质环境。

2.3 循环水系统运行维护

系统运行前必须对系统内各水泵、风机等设施进行检查维修,运行过程中也必须定期进行维护,一般水泵、风机等每月切换一次,始终保持一备一用状态。尤其鱼苗开口培育期间,系统运行维护尤为重要。

(1)系统启动期间,根据参与运行的养殖缸(池)数量设定进水泵频率,不断调试,保证各养殖缸(池)水位达到平衡状态。

(2)运行初期,每3天添加一次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菌种,尽快培育生物群落,使生物过滤球等滤材尽快培养出生物膜。

(3)运行阶段,始终保证水泵、增氧机开启,防止造成缺氧导致生物群落死亡。

(4)遇到停电、设备损坏等特殊情况,应将装有生物滤材的容器内的水放干,以防止生物群落缺氧死亡。并根据情况,采取间歇淋水的方式保持滤材湿润。

(5)遇到生物滤材堵塞严重,无法满足水处理能力时,及时清洗生物滤材,滤材清洗时采用漂洗和反冲的方法,避免生物膜大量脱落,清洗完成后需加大生物菌种的投放量,以尽快恢复生物群落。

(6)生物滤材应避免强光照射。

(7)循环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刺激性强的杀菌剂以及重金属药物,此类药物对生物群落影响极大。如需使用,应隔离治疗,治疗完成后药水直接排出,不得进入循环水系统运行。

(8)循环水系统处理能力下降或设备维护期间,系统内养殖鱼类应减少投饵料,加强吸污排污,根据鱼类数量和水质测定结果调整日投饵率。

(9)定期对基坑、转盘过滤器等易着污地方进行清洗,要求清洗工作必须在30min内完成,可有效减少鱼类疾病发生。

(10)在一定的适温范围内,水温与微生物培养的速度成正比,因此,在系统刚启动阶段或大量清理生物滤材后,应适度将水温提高。

3 小结

鲁地拉鱼类增殖放流站全程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完成短须裂腹鱼从亲鱼培育直至增殖放流各环节,培育过程中,亲鱼催产率、鱼卵受精率、出苗率、鱼苗成活率均保持较高指标,同时循环水养殖模式节约大量用水,符合绿色养殖概念。为以后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运行提供了宝贵经验,为短须裂腹鱼的物种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滤材催产亲鱼
一种新型滤材组合试验方法及验证
双针刺疗法联合米索前列醇在118例孕足月产妇催产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宫颈成熟的影响
促进家鱼亲鱼性腺发育提早成熟的关键技术
黄颡鱼亲鱼培育的技术要点
玻璃纤维滤材厚度对液体过滤性能的影响
燃机空气滤材改性与测试研究
花䱻亲鱼池塘套养培育及规模人工繁殖技术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注水在四大家鱼亲鱼中繁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