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雅玲,戎新宇
医院总体规划是医院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其重要性越来越被医院管理者所认识,并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所重视。如何编制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是广大医院建设管理者和相关建设人员所共同关注的问题[1]。医院总体规划可以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兴建的原则实施,建设项目次序先后可以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先满足基本就医需求,然后改善诊疗环境,最后提高医院内涵[2],但不可“规划年年搞,方案时时变”,本文结合我院规划现状对医院总体规划关于面积配置提出三点建议。
医院建设是医院发展的百年大计,医院建筑在规划指标方面要用足,要为医院后期发展需要留有余地,结构一定要到位,可以考虑分期装修方式。例如,我院总体规划设计要点为:容积率≤2.0;建筑密度≤35%,绿地率≤35%;建筑限高100米。我院总用地面积132 500平方米,根据规划指标,总建筑面积应控制在不超过265 000平方米,我院实际经规划部门批复的容积率为1.76,总建筑面积232 897平方米,《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3]4.2.1条提出合理容积率,医院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40~1.80才能得满分,由此分析我院容积率指标基本用足。
医院建筑以门急诊楼、医技楼、病房楼为主体,依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第十七条,综合医院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有参考值,按我院规划总建筑面积232 897平方米来分析,急诊部:232 897×3%=6 987平方米;门诊部:232 897×15%=34 935平方米;医技科室:232 897×27%=62 882平方米;住院部:232 897×39%=90 830平方米。从我院目前现况来看,内科病房楼、外科病房楼以及待建的储备病房楼共约97 000平方米,与计算状况持平,基本满足使用需求。
门诊、急诊及医技功能区域计算总面积应达到104 804平方米方能合理布局,高效运营。我院目前采取集中紧凑原则,集中设置门诊、急诊及医技功能,以一条医街主通道连接各功能区域,但总建筑面积只有46 000平方米,相比计算数据差距较大。门诊原设计标准是5 000人次/日,自2015年2月投入运营以来,经过不到三年,重点诊区空间已达饱和状态,人员拥堵情况严重。随着新型医疗设备在检查与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带来医技科室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医院七项指标用房的建筑面积比例,其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在院区总体规划中不可忽视[4]。如门诊二层内镜中心约800平方米,现已不堪重负,急需扩容;医技科室面积不足,还有部分检查科室分布在门诊外围辅房内,医院考虑再增加磁共振、CT等设备已无空间。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我院总体规划面积指标虽已用足,但存在面积分配不合理情况,尤其门诊、急诊及医技功能配置的面积严重不足,将制约今后发展。
有限的用地资源与不断增长的医院用房需求的矛盾,是许多医院在总体规划中不可避免面临的难题,在容积率指标控制下,对有限土地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加大开发地下空间的力度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5]。《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3]第4.2.3条对地下空间利用有评分要求: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Rp1≥0.7且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Rp2≤70%才能得满分。尽管向下开发空间相比地上加层单方造价要高出较多,但是医院建筑应该充分延长功能使用寿命,建筑结构应该一步到位,一旦结构定型就再无更改可能,从长远来看利远大于弊。
众所周知,停车问题一直是医院日常管理的一大难题,虽说医院的发展跟不上城市车辆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但是利用医院地下空间最大限度的增加机动车位数量也是造福百姓与社会的大事,本文结合目前各大医院建设经验认为地下空间以两层较为适宜,层高要满足立体车库设置要求。
以我院门急诊及内科病房楼现状分析,该项目有整体地下室一层,面积约20 000平方米,但后期行政批复过程中结建人防工程,有近6 000平方米作为五级防护的人防中心医院、医疗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医疗装备掩蔽部、战时药品库已经全部建设到位,不能改变用途作为民用车库使用,还有3 000平方米为配电、空调、生活给水等设备用房,其它11 000平方米都按人防六级防护设置,扣除人防口部、人防设备用房等占用面积后,规划平时机动车位只有307个,且地下室因净空受限,无法设置立体车库,加上后期到位的地面停车位,医院全部机动车位也只有约850个,我院总体规划设计要点为:机动车不少于40个车位/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按我院规划总建筑面积232 897平方米来分析,应配建机动车位40×232 897/10 000=932个,目前医院职工车辆保守估计已有约500辆,对外开放的机动车位严重不足,缺口较大,日常停车管理压力渐盛。
我院总体规划若考虑两层地下空间,地下一层结建人防工程后的307个平时机动车位对外开放,也可设置为立体停车位能扩容约500个车位;地下二层按全面积20 000平方米计算,若全部建设立体停车位,能产生约1 700个车位,部分对外开放,部分供职工早进晚归停放,停车收费措施到位后将是相当可观的规模与收入。此外,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可为避免交通流线交叉另辟蹊径。医院总体规划中人流、车流、物流三大流线如何合理有序、尽量避免交叉是一大难题,尤其人流和非机动车流与机动车流在交通组织上产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充分开辟地下空间可以在交通组织上另辟蹊径。地下空间在建筑物首层外沿线基础上外扩形成环形闭合机动车道,可以按双向车道设置,结合合理适宜的出入口设置,机动车通行与停放可以通过地下分流实现,避免与地面人流、非机动车流和物流交叉,不失为交通流线合理规划的一剂良方。
我院在用门急诊楼只有正立面地下室在建筑物首层外沿线基础上外扩21米,当穿越门诊的机动车流与川流不息的人流、非机动车流交叉冲突严重时,可通过地下通道疏散,起到部分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但地下空间未形成环形通道,机动车通行与停放全部通过地下空间分流的想法无法实现,留存遗憾。在现有成熟的建筑技术和资金保证下,地下空间应是医院发展的方向,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缓解用地压力,解决地面交通问题,在医院总体规划中应予以重点考虑[6]。
为医院建筑供水、供电、供气、供汽、供氧、负压吸引等功能的建筑合并称为能源供应中心,能源供应是医院建筑能够正常运营的保障与支撑,为便于管理,宜集中设置。医院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建设进度可能根据需要与投资阶段分期实施,能源供应中心也可以分步配置,但面积一定要留足。按我院规划总建筑面积232 897平方米来分析,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第十七条,保障系统占总建筑面积比例为8%:232 897×8%=18 632平方米,这个比例可以再提高些。
能源供应中心要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专业设施设计规范关于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等特殊要求,与民用建筑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但我院的能源供应因历史原因一般附建于门诊、医技、病房楼等主要建筑,导致功能较为分散,管理不便,其中供水(含空调水)、供电(两个配电间)约2 000平方米,供氧与负压吸引600平方米,蒸汽供应300平方米,空气与二氧化碳供应无单独机房,总面积远达不到计算面积比例。
医院的功能需求往往与法律规范之间相互制肘,能源供应中心可参照工业建筑规范设计,在医院总体规划中必须权衡利弊,合理布局,只有方案落实并经批复后,实施起来才能有理有据,不走弯路。
总之,医院的总体规划是医院建设的开篇,是决定医院发展方向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总体规划设计应该首先做到面积配置合理化,空间应用最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建设带来良好的开端。
[1]谭西平,梁建岚,陈海勇,等.大型综合医院多院区总体发展建设规划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16(1):72-75.
[2]曲国庆.浅析医院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J].工程技术,2016,20(12):1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53-201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4]张春阳,彭德健.医院建筑总体规划与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16(5):25-28.
[5]余 雷,吴璐璐,潘蓓敏,等.医院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的实践[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6):490-493.
[6]许海涛.既有医院总体规划探讨[J].建筑知识,2013,33(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