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安
近年来,徐州市中心医院认真落实国务院和各级卫计委关于医联体建设的部署要求,发挥作为淮海经济区影响较大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引领作用,先后与本市及四省接壤地区26家二、三级医院和200家乡镇卫生院、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跨区域医疗联合体,积极探索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多种模式和路径,促进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1]。
2016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与睢宁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医疗卫生战略合作协议》,实施“院府合作”,帮扶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两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经过1年半的组团式精准帮扶,现已帮助两家县级医院建成徐州市临床重点专科3个,开展新技术30个、新项目32项,入出院患者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超过94.5%,两家医院门诊人次较2016年初分别上升18.6%和14.3%,住院人次分别上升11.2%和7.4%,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5%,患者上转人次下降了8.8%。两家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为创建三级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联体建设是构建有序就医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使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真正留在基层就诊的重要手段和保证[2]。医院把发展医联体,建立上下联通机制,盘活医疗资源和服务基层人民健康作为医院首要的发展战略[3]。其重点之一就是加大对睢宁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的帮扶力度。医院主要领导率领相关科室人员,多次赴睢宁县对该县的医疗现状进行考察摸底,通过座谈交流,和县政府领导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医院的权力清单,达成了“加强对两家县级医院临床服务能力的培养和建设,全面提升其医疗服务和整体管理水平,创建三级医院”的帮扶共识。
一是帮助实现等级医院创建、实现学科建设上的突破,全面提升其整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4];二是明确帮扶的考核指标,包括帮扶时间、项目、要求等综合考核;三是坚持请上来、走下去原则,对医院管理及业务人员进行全方位、免费、随时培训,对于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提供随时、短期、多次的培训计划,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安排来院学习进修时间;四是医院委派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职能科室负责人,定点驻扎两家县级医院进行指导。
医院对该县人民医院帮扶的重点是11个专科建设,帮助呼吸内科、妇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眼科等5个临床科室冲刺市重点专科,帮助消化内科、肾内科、儿科、重症医学科4个科室迎头赶上,巩固完善病理科、心内科等。派出医务处、感染科、科教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进行对接帮扶,具体落实培训规范、帮助医院建章立制。对该县中医院的帮扶,由中心医院委派门诊部主任挂职该院副院长,实行精准化团队帮扶,帮助该院全面提升医教研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对该院妇产科、ICU等科室开展专科对接帮扶,对照标准进行三级中医院创建。
一是院主要领导亲自抓,派出一名分管副职具体抓,定期到两家帮扶医院现场调度进展情况,帮扶中发现问题及时安排调整并督促整改;二是派驻两家县级医院的各专科医疗专家,均由院领导精心挑选,大多为医学硕士以上、正高或副高职称、临床和医技科室正副职。一大批知名专家,为帮扶提供了人才保证;三是注重政策激励帮扶人员,规定派驻人员帮扶时间不低于6个月,帮扶期间岗位、职务、工资、奖金以及福利等待遇保持不变。在职称聘任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派驻期间每月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其生活所需的租房及配套设施等费用,由两家县级医院承担。这三项保障措施,给参加帮扶的人员吃了定心丸,激发了他们安心帮扶、真心帮扶的工作热情,保证了帮扶工作的扎实有效、不流于形式。
医院把帮扶工作的重点放在强化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上,既让他们能够满足所在县域大部分患者的医疗需求,也让他们能够“接得住”上级医院下转的患者,让下转患者放心、乐意回到当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5]。2016年4月以来,医院先后共派出17个临床科室、6个职能科室、38位专家派驻两家县级医院。2017年,派驻的专家进行病区行政及业务查房共计1 734次,指导或参与危急重症患者抢救132人次,组织或参与会诊620人次,主持或参与手术689例次(其中三、四级手术601例次)。对两家县医院进行了全方位、免费、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展各类业务培训316次,包括临床带教,共培训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学科后备人才308人。组织科室业务学习261次、病例讨论827人次,帮助制定、完善科室规章制度和流程315项,参与病历质量控制433次、质控病历4 522份。
在对睢宁县人民医院的帮扶中,医院派驻的儿科专家积极参与该院儿科和新生儿科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促进了科室诊疗水平的提高;肿瘤内科专家积极帮助制定疑难危重患者规范化诊疗方案,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个体化靶向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开展了多种肿瘤的靶向治疗等新技术,同时指导和协助做好二级医院肿瘤科癌痛规范化诊疗病房的创建;放疗科专家按照市重点专科标准,从技术水平、医疗质量、专科管理等多个方面对该院肿瘤内科进行帮扶,开展了肿瘤的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新技术;肾内科专家帮助解决患者血管通路、指导开展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和颈内静脉置管;病理科专家帮助开展了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诊断、TCT检查等新技术,并对部分疑难病理进行了会诊;心内科专家针对冠脉介入治疗、胸痛中心建设和科室科研三个方面进行帮扶,初步建立了心内科介入团队,每周一次常规开展冠脉介入手术,填补了睢宁县该项技术的空白;重症医学科专家帮助科室开展了经皮气管切开技术、改良加温加湿技术、肠内营养的规范化实施等新技术,促进了全院学科专科建设的稳步推进。对睢宁县中医院的帮扶,重点是指导该院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治疗,完善了绩效考核、职能科室负责人履职考评等制度,规范临床科室台账,建立了全员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等,为创建三级中医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通过努力,还促成县中医院与当地民政部门合作,建成了“睢宁县颐和养老中心”,开放床位100张,现已有80名老人入住该中心安享晚年。
两家县级医院科室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医务人员的自信和担当,以前县级医院不敢接触的一些疑难危重病例,如今不出本县便可顺利完成规范治疗。两家医院现已能够开展颅脑等多种肿瘤的手术、颈椎手术、冠脉介入治疗等复杂手术。当地群众普遍感受到了医院日益提升的整体实力,门诊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超过92.5%和96.5%。
“院府合作”这一医联体建设新模式,由医联体成员之间的上下联动变为政府直接参与,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医院的职责和定位,形成责任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突出了优质资源和政府主导的双重效应[6]。就政府方面来说,该模式更好地解决了政府及其各相关部门对医联体的支持、医院建设发展所需资金及时落实到位、新农合基金的保障和倾斜等。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7]。医院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计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落实国务院和国家、省、市卫计委关于医联体建设的部署,引领区域医联体建设,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县级成员单位与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立医共体,建设徐州市中心医院——周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区域性医疗服务网络,使淮海经济区广大百姓不出县城甚至不出本乡镇就能享有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新医改带来的实惠。
[1]姚 品,谢 娟,郭启勇,等.医联体模式对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的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5):18-22.
[2]瞿介明,李卫平,晏 波,等.上海市开展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改革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7):499-502.
[3]肖 燕,阮小明.湖北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0):12-13.
[4]郭学民,张 杰,王 翔.区域统一学科医疗联合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落实分级诊疗的有效途径[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1):24-28.
[5]黄 培,易利华.基于分级诊疗的区域医联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4):102-104.
[6]王虎峰,王鸿蕴.关于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4,4(1):28-30.
[7]王 菁,冷明祥,于 亮,等.分级诊疗对农村老年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6):43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