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医家论治痤疮思路研究

2018-02-14 08:41刘子君杨柳王亚兰李绮玲
新中医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医家岭南证型

刘子君,杨柳,王亚兰,李绮玲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510515

岭南地区一般是指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与海南省[1]。《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描述南方地区的气候为:“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岭南地区因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于温润潮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间长,平均气温偏高,降雨量大,夏季较长且雨热同季,故湿热之邪盛行,并多“瘴气”。以上决定了岭南地区痤疮的发病、发展、证候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的特殊性。故有“岭南致病,湿邪为首”之说[2]。岭南医家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痤疮治疗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笔者通过总结当代岭南皮肤医家治疗痤疮的经验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

1 首重主因,清热利湿

因其气候的特殊性,岭南痤疮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为湿热,故治疗应当以清热利湿为主。同时,当代医家普遍认为寻常痤疮是由于机体阳热偏盛,加上青春期代谢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或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薰,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或湿热久蕴生痰,痰瘀互结,致使粟疹日渐扩大,变生结节囊肿。病因病机以肺经风热、肺胃湿热为主,主要证型常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痰瘀凝结3型[3]。

杨柳等[4]对岭南广东地区三市多家三甲医院405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研,发现13~35岁青年人占95.56%,大部分患者颜面皮质油腻,其中油型皮肤占52.35%,混合型皮肤占27.65%,患者多出现口渴、口臭、咽喉肿痛、溺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温症状,在辨证分型中湿热蕴结为岭南地区痤疮的主要证型,占46.17%。岭南人长期处于炎热潮湿的地理环境中,又因现代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多偏嗜肥甘厚味,故易形成湿热体质。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决定了岭南人的痤疮的发病病因多以湿热为主,用药宜清热祛湿法。杨柳根据岭南人体质与岭南痤疮发病特点,在治疗肺经风热证代表方枇杷清肺饮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总结出经验方清肺愈痤方(黄芩、枇杷叶、丹参各20 g,白花蛇舌草30 g,夏枯草、金银花、赤芍各10 g,甘草9 g),作为治疗岭南地区痤疮之基础方。方中黄芩清热燥湿,能除上焦之火热;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祛湿清热,清上焦火热同时注重除湿,体现岭南地区治疗痤疮重清热除湿的特点。虽岭南地区痤疮发病病因以湿热为主,但患者发病往往是多种病因相间为病,故仍需辨证治疗。若肺经风热证加桑白皮、蒺藜、连翘;脾胃湿热证加茵陈、滑石、枳实;冲任不调证偏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冲任不调偏阳虚加淫羊藿、熟地黄、鹿角霜;痰瘀凝结结节者加皂角刺等[5]。

广西地区以广西中医药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钟江主任为代表,其研究表明南宁地区不同体质青春期痤疮发病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湿热质体质的发病率最高[6],对于整个南宁地区痤疮患者抑制发病趋势以湿热质发病最多,气郁质次之[7]。

秦爽等[8]总结海南省皮肤科名老中医刘巧治疗痤疮经验,刘老认为春秋季节,气候由温渐热,海南地区湿热更盛,寒凉药物用量可稍重,且海南地处南方,滨海傍水,温热多雨,易阳气外泄,人多皮肤色黑,肌理松疏,用药药量宜轻,体现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2 阳病治阴,滋肾固本

岭南国医大师禤国维提出用滋阴清热法治疗阴虚火旺型的痤疮。禤老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痤疮的发病无论是从肺、心、肝或脾论治,其病机主要是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和天癸相火过旺,加之饮食失节,导致肺胃之火上蒸于头面部,导致血热瘀滞而发病。青少年喜食煎炸之品、常勤奋夜读,加之岭南人夜生活丰富、或过食辛辣肥甘、五志过度化火易耗伤肾阴;妇女之痤疮常伴有冲任不调,以及神倦、寐差、焦虑、月经量少等肾阴不足之像。故禤老认为肺胃血热仅为标,其根本为肾阴不足。治疗上应该采用滋肾育阴、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治法,以达阴平阳秘[9]。治疗阴虚内热型的痤疮,禤老提出以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组成消痤汤,具体方药组成:知母、黄柏各12g,女贞子、鱼腥草、旱莲草各20g,生地黄、蒲公英、连翘各15g,丹参25g,甘草5g。《本草述钩元》认为,女贞子“为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旱莲草可滋阴益肾凉血;《本草从新》认为“黄柏能制命门膀胱肾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之化源”;鱼腥草、蒲公英、连翘三药清肺解毒,散结消肿;生地黄凉血清热;丹参凉血化瘀;诸药共奏滋肾水、泻虚火、清血热、损有余而补不足之效,从而标本兼治[9]。

海南省皮肤科名老中医刘巧认为,25岁以上的青春期后痤疮多属肝肾阴虚,在痤疮三大证型辨证的基础上,可加旱莲草、女贞子、知母、麦冬、沙参滋养肝肾,其中旱莲草和女贞子组成二至丸,功善滋肾阴、降虚火,为清补之剂,临床疗效佳[8]。

3 温中补阳,以热治热

陈敏等[10]对深圳市宝安区2 945例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其中湿热蕴结型痤疮占37.15%,为发生率最高的证型,但也有16.88%患者属脾阳虚型;而在中重度寻常痤疮当中,脾阳虚发生率为29.06%,仅次于湿热蕴结证(29.69%)。在岭南地区,阳浮于上,上热下寒所导致的痤疮也不少见。广州中医药大学潘毅宗引火归元的思想,在交泰丸的基础上加健脾祛湿化瘀潜阳之品或合用潜阳封髓丹,治疗阳虚阳浮上热下寒之痤疮。潘教授认为,交泰丸与潜阳封髓丹两方所治病机相近,但药力与立意上却有层次之分,其中附子之大补元阳,用辛热之药治疗“上热”为表现的痤疮,又用黄柏以清降,龟甲以封潜,砂仁以内纳,甘草以交汇,诸药合用,取其一补、一清、一潜、一纳、一交,则真阳难飞而归根,此为引火归元递进之法[11]。

4 用寒远寒,因人制宜

国医大师禤老在临床使用消痤汤时强调在辨证为肾阴虚的前提下使用,若患者脾胃虚寒则需慎用[9]。海南名老中医刘巧认为痤疮患者多为中青年男女,男性多体质强壮,用量可较常量稍重;女性患者18岁以下多病在肺胃,成年女性多病在脾胃,女性经期用药尤当注意,切勿寒凉太过[8]。体现了根据个人体质用药,因人制宜的原则。岭南地区特殊的气候原因,造就了丰富的“凉茶文化”。广东民间常饮的五花茶(金银花、菊花、木棉花、鸡蛋花、槐花),是花类清热利湿配方的代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等功效[12]。岭南痤疮患者中,也存在个别少数证型表现为阳虚的患者[10],因患者过饮苦寒之凉茶而导致脾胃虚寒,或因长期大量使用苦寒清热中药治疗而伤及脾胃之阳气。因此在治疗痤疮过程中,使用苦寒败胃之品,要同时顾护患者之脾胃,慎用寒凉。

5 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岭南皮肤科医家善用外治法治疗痤疮,痤疮的皮肤外治法以清热、祛湿、解毒为主。杨柳在外用方颠倒散的基础上,加入黄连、芦荟、轻粉,并命名为复方颠倒散[13]。复方颠倒散以大黄和硫磺为主药,配以黄连、芦荟、轻粉组成。方中硫磺性温,有散结杀虫、收敛止痒、消肿止痛之功;大黄苦寒,有泻火解毒、凉血活血、攻积祛瘀之功,且能制硫磺温热之性,二者共为君药。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轻粉疗疮杀虫;芦荟消炎、收敛、润肤、增白,三者为臣。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硫磺可使表皮软化,具有脱脂、杀菌、止痒及角质促成作用;大黄、黄连、轻粉、芦荟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诸药配伍具有消炎、杀菌、止痒、促使皮脂腺排泄通畅、防止继发感染以及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糠秕孢子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护肤美容的功效,为治疗痤疮的有效药物。杨柳提出的痤疮中医优化方案中,按Pill sbury国际痤疮分类法,Ⅰ级痤疮使用复方颠倒散面膜,清水调糊状涂于皮损处,不需要内治;II~Ⅲ级患者则在外敷复方颠倒散面膜的基础上,再根据患者所属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加减用药。另外,对于伴有囊肿、瘢痕等重度痤疮患者,推荐结合火针治疗[14]。

6 取岭南药,医岭南病

白花蛇舌草是岭南医家治疗痤疮常用的道地药材,其性寒无毒、味苦甘,归心、肝、脾、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主治疖肿疮疡。杨柳独创清肺愈痤方中用白花蛇舌草,取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13]。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既有湿邪内阻,又兼热毒内盛的痤疮时,可在清热祛湿的基础上配合白花蛇舌草以祛湿清热、凉血解毒。钟江等[6]使用广西道地壮药铁老鼠,与穿心莲、丹参、桃花、绿豆、冬瓜仁、白及等重要制成壮药面膜,联合面部针刺治疗青春期湿热质痤疮,取得较好临床疗效。铁老鼠,又名白蔹,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之效,医家李杲对其描述为“涂一切肿毒,敷疔疮”,故外用可治疮疡肿毒。

猜你喜欢
医家岭南证型
忆岭南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雨岭南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不辞长作岭南人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