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菊
有效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可纵观目前的教研现状,有效教研难寻,无效教研却大行其道,其具体表现在:蜻蜓点水式——浮于表面,不够深入的“浅教研”;装装门面式——只为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实际目标的“伪教研”;好高骛远式——一味追求高深理论,脱离教学实际的“虚教研”;随波逐流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思考的“盲教研”。
这些展示看似“精彩纷呈”,实则掩盖了教研的本质,使教研脱离了人的價值。让教师站在教室中央,做有生命质感的教研,这样,有效教研才会真正发生。我校致力于“跃美”学校文化建设,开展有生命质感的教研,使学校走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快车道。
建立向内生长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团队前进的方向和力量,也有助于团队中的个体实现梦想。如何建立向内生长的共同愿景呢?又如何将此转化为个人愿景共同成长呢?
孕育——我校前身为少儿体校,体育教育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学生参加省、市、区各级各项体育比赛成绩斐然。300多名学生表演的足球操、200多名学生表演的跆拳道操先后亮相于“全国阳光体育大会”“湖北省青少年运动会”等。积极向上的阳光文化、浓厚的体育特色,让“生命因运动而鲜活,师生因健康而幸福”成为我们最初的华梦,也为“跃美”文化的诞生提供了沃土。
破土——以体育特色为基,开展教师层面的学校发展“金点子”大讨论,学生层面的“我梦想中的学校”班队会,以及家长层面的“孩子成长之我见”建议征集。多方骨干参与的“智囊团”反复斟酌与提炼,“让身体动起来,让思维跳起来,让梦想飞起来”的“跃美”学校文化理念孕育而生。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得到了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高度认同,成了大家心中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
生长——为引导正确、全面理解“跃美”文化内涵并积极践行,学校组织开展教师“跃美”理念解读比赛活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开展“跃美”形象大使评比系列活动,年级组、教研组团队开展“跃美”现代课堂展评活动等,师生不仅走上演讲台解读、宣讲和传播“跃美”文化理念,还主动在课堂、活动和自己的言行中诠释践行这一理念。“跃美文化”逐步在每一位师生的心田落地生根,形成一股强大而无形的力量,催生着团队和个人相得益彰地拔节成长。
培养共同的内生长规则意识
教师的发展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符合学校的文化品位,这意味着教师的内生长首先需要建立规则意识。学校从重构教师团队开始,设计规章制度,撤并重组组织机构,培养管理队伍,培训教师队伍,规范各类常规,有序地开展各类小型教育教学及教研活动。
其次,团队的内生长需守住底线。如,关于备课检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邀请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同时带上备课本和教科书,和教师面对面交流……这样简单有效的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精神、研究水平、课堂质量起到了“润物无声”的影响。
再次,团队在内生长时,较真儿是必需的。如,课堂如何从关注“知识”转为关注“人的生命质感”呢?经教师们共同讨论,制定了《常刘路小学巡课研课方略》,涵盖巡课、诊断、开处方、自我变革计划书、共同成长行动书等多个方面。这是教师们内心深处生发的自我变革需求:“巡”的方向直指课堂教学,“研”的内容直接对准课堂中的学生,“研”的目标直指“思维跳起来”,“研”的组织形态由学科纵向研究变成了年级全课程横向研究。
对规则的执行和敬畏,换来了整个团队教研的新风气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建立共同的内生长心智模式
学校评价的指挥棒始终对准教师的专业成长度、教师的正能量、团队精神、教学质量及安全。多年的坚持,让教师们知道了学校的关注重心、文化的价值取向、团队前进的方向。在职称评定中,学校旗帜鲜明地推送了分数略低但其教研成果与教学质量突出的教师,让静下心来做教研提质量的教师坚定了信心。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跑道;研发课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学校抓住课程这个根本,组织全体师生参与到民族体育特色课程的研发实施之中,享受生命拔节的快乐,收获“全国民族体育促进民族团结实验学校”“湖北省民族团结十佳示范学校”等殊荣的喜悦。下图即为“跃美文化”引领下的民族体育课程体系。
此外,读书也成为教师们的一种生活需要。学校通过摸清需求、开出清单、筛选书籍、读书分享等路径,促进教师走专题式专业化阅读之路。一次,“主题教学课程研究组”在开展“散文主题教学研究”时,大家精心挑选散文相关著作深入阅读。当小组成员读完大师们的四本散文著作后,解读文本的视角开始有了生命的温度,青年教师杜晋妤解读《再见了,亲人》时,一气呵成记下了长达20页的个人见解。第二天聆听她的解读,小组成员无一不是满含热泪地久久沉浸在《再见了,亲人》的文本中。
“跃美的课堂”是灵动的课堂、变化多姿的课堂。这样的课是厚积薄发的课堂,背后得益于教师们具备了“围绕研究主题读书,立足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读书”的心智模式和实际行动。
培育内生长最温暖的力量
团队中每个人都想生长,都渴望平台。如何在团队中培育内生长最温暖的力量?基于老年教师心底逐渐缺失的“价值感”、中年教师发展瓶颈期的“无望感”以及青年教师成长目标不清晰的“困惑感”种种普遍现状,学校不遗余力地寻找各种蹊径,根据每位教师的业务专长和特长“量身定制”各种发展平台。
四月栽培绿植正当时,学校邀请养花达人徐娇老师为大家作养花培训,从购花预算、采购选花、到培训环境布置,从培训内容和时间把控,到教师们最后领养花苗,都由她独自策划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她的积极性。
学校通过公开竞聘来选拔教学教研中层干部,16位年青教师踊跃报名。面对这样一大群生龙活虎的年青教师,学校在思考,何不借助这样的时机让所有的年青教师受益呢?于是,学校把管理经验丰富的课程处主任请上台,让她为参与竞聘的所有年青教师做报告,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一天,即将退休的杨老师来到校长办公室,表示想把教学经验分享给大家。学校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讲座仪式,聘她为“校级培训师”。
学校不偏不倚地、公平公正地善待和激励每一位教师,是教师内生长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力量。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我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我在团队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周一张小小的计划表就是工作课程化和项目化的外显形态,培养了团队工作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有效度。仅今年一学年,就有10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及研究成果登上了国家、省、市、区的舞台,5位教师获得西陵区小学“现代课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这让笔者想起,南方有一种毛竹,前四年一共只生长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递增,因为其发达的根系让它有了爆发力……若非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引领教师的内在生长,与这何其相似?
当管理有了生命质感,当教师有了生命自觉,我们的研究便有了温度,教育便有了情怀,课堂便有了生命关怀,师生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生长。这样的教研不就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吗?常小致力于行走在这样的教研路上,温暖而热烈!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常刘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