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涛,王玲洁,宋宗辉,甘 萍,陈相旭,许文强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外派医疗分队执行国际维和卫勤保障行动已成常态化。近年来,医院在上级统一部署下,多次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如援非抗击埃博拉、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援等,特别是国际维和,如赴黎巴嫩、刚果金、利比亚等诸多国家执行维和任务。从历次执行国际维和行动来看,作为卫勤保障的基础和前提,药材保障贯穿着整个维和任务的始终,为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但由于维和行动的特殊性,药材保障还存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维和行动的顺利开展。本研究分析了维和行动中药材保障任务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未来的维和医疗工作中药材保障提供参考与借鉴。
1.1 缺乏药材供应标准,筹划难度大 虽然我国在承担维和任务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供参考,但是因每次维和任务区不同而保障特点不同,药材需求差别亦大,加之医疗分队驻地情况复杂(如自然环境、疾病谱、宗教信仰等),了解不充分,无形中加大了药品筹划难度;现行的基数药品目录严重脱节,对任务区的实际情况指导性不强,同样增加了药品筹划难度。此外,部队主渠道供应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保障能力不高。而国内药品种类生产厂家繁多,质量良莠不齐,而且部分药品短缺日益严峻,很难在短期内筹备到位。
1.2 运输、储存条件恶劣,质量难以保证 根据我国与联合国达成的维和《谅解备忘录》相关规定,所有维和物资均由我国自行保障。任务区路途遥远,气候恶劣,药品运输主要采用海运、空运两种方式[1]。空运药品快捷,但运输量有限、运费昂贵,且易燃易爆药品不能空运,因此,只有部分药物可随机携行。海运具有运输量大,运费较低的优势,成为了绝大多数维和药品的主要运输途径,但海运也在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海运运程长,耗时久,一般需要2~3个月才能抵达任务区,有时会影响医疗分队救治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药品与其他维和物资混装,且海上风大浪急、高温潮湿,易造成药品外包装破损及霉变而不能使用;三是运输途中对需要冷藏冷冻的药品失去控制,虽然配有冷藏集装箱,但在漫长的陆地中转和海上运输过程中,因无法保障电力,一直处于失控状态,药品质量难以保障。
在任务区内的药材储存,因受外部条件和安全因素影响,常用集装箱作为药库,储存空间有限,条件极为简陋,极易受任务区极端的自然环境(温度、湿度、日照等)的影响,给药材的储存造成很大的困难。如在有的任务区,普通集装箱夏天温度可达50~60℃,对于绝大多数要求避光阴凉(20℃ 以下)存储的药品,根本达不到所需贮存条件,药品质量令人担忧。
1.3 药品结构性短缺与积压并存 根据总结历次医院每批维和医疗分队的药材保障情况发现,都有不同程度的药材积压与浪费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传统基数目录滞后,无法满足实际任务对药材的需求指导作用。因维和任务区不同,对于药材的需求也不同,但药材保障按照单一的传统保障基数进行配备,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维和行动,就会导致药品“供非所需”与“需非所供”的结构性短缺与积压并存的现象。二是因前期调研分队主要由行政人员构成,考察周期短,调研不充分,对实际医疗需求的预判存在相当的差距;前后分队需求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导致携行药品脱离实际。三是现在维和期较长,一般为一年,药材依旧为一次性携带,中间即使能补给,从需求提出到补给到位周期十分漫长,因而任务抽组期间执行任务医师通常会考虑到本专业的药品品种和数量,为避免造成“盲区”,本着宁多勿缺的原则进行携带,常因携带药材数量过大,造成积压与浪费。四是每批维和医疗分队来自不同医院,医师用药习惯及携带的药材各不相同,上批维和医疗分队留下的药材不符合下批医疗分队医师用药习惯,因而造成部分药材积压。
1.4 管理手段滞后,药材浪费严重 任务区内,虽然目前维和医疗分队药材管理已经采取了电脑Excel记账,但仍以手工记账管理为主,并未研发专门的用于维和行动的药材管理软件系统,导致对药材消耗和库存管理滞后,同时无法实现准确的效期管理,造成近效期药材不能及时发现或调换而过期失效,导致资源浪费。
1.5 无法实现再补给,降低药材保障力 由于药品实行一次性携带到位的原则,加之尚未与国内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对于短缺药品不能及时补给。特别是任务区距离我国路途遥远,运输不便,而且联合国对我国维和物资装备采取“湿租”补偿,均不利于药品的再补给。而在实际执行任务期间,恰恰对于药品再补给的需求更大,尤其是对于首次部署任务区,再补给的要求就更高。
1.6 药品调拨、配发审批流程复杂,协调难度大 在执行任务期间,突发性事件多,急救药材消耗大,导致一些急救药品出现短缺现象,需要在友邻战区间及从外国维和部队调拨药品,但调拨和配发要通过层层审批,流程复杂繁琐,无形中增加了协调难度,大大延长调拨时间,导致一些短缺的药品不能及时到位,影响医疗救治的及时开展。
1.7 药师工作任务重,语言要求高 维和医疗分队仅配备1名药师,其承担着大量的药学工作。执行任务期间,药师不但要做好药物保障工作,如准确无误地做好药品调剂、保管、供应及登记、统计工作,尤其是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的使用与监管,同时还要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如深入病房,参与给药方案的制订,促进临床用药管理。繁重的药学工作,在执行任务期间全程无轮休的高强度工作模式,无疑对药师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任务区工作,对药师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其面对的患者多元化,包括当地居民、联合国雇员和外军患者,除少数母语为英语的外军官兵外,大多无法用英语交流。另外,药品均在国内采购,除西药有英文名称外,药品均无英文说明书,药师必须在执行任务前紧急制定携行药品对应英文目录,并准确翻译药品说明书,保证临床医生人手一份。但由于外派维和人员专业技术及英语水平存在差异较大,导致在执行任务中对于药品信息的掌握及交流中仍旧存在一定困难,最终影响药品保障水平。
2.1 制定供应标准,提高筹备精度 针对目前每批维和医疗分队携带药材装备差别大、情况复杂、筹备难度大等情况,建议总结归纳每批维和医疗分队药材携带与消耗情况及任务后剩余药材库存情况,调查各任务区的疾病谱,探寻其规律,并制定力求科学、全面、合理、实用性强的维和医疗分队药材供应标准。同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如流感大流行、军事冲突造成大批战伤等的药材保障预案,完善药材储备结构,拓展军地联合储备,建立联合供应方式,建立顺畅、高效的供应渠道。这是药材及时足量保障到位的根本。
2.2 加大存储设备投入,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药品是特殊的医疗供给,建议增加投入,完善运输和储存设备,保证运输中药品的集装箱均采用冷藏集装箱,冷链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能得以有效地维持。冷藏集装箱最好装备温度控制和报警系统以及备用电源,确保运输途中药品质量安全。同时针对任务区条件恶劣的情况,应当完善空调、冰箱等设备及冷藏集装箱,创造合格的储存条件,避免药品在运输与储存中因外部环境变质的现象。
2.3 构建模块化保障体系,优化药品结构 模块化药材保障体系已在学术界探讨多年,通过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药材保障的规律并形成模块化,来满足非战争军事行动药材保障已经达成共识[4]。因维和行动的任务重、范围广、药材需求规律把握难度大等原因,造成药品结构性短缺与积压并存的困境,而应用模块化药材保障模式,充分发挥其适应性强、灵活性大、可靠性高,是实现优化药品供应结构、精确化药材保障的新途径[3]。
2.4 研发管理软件,提升药材利用率 建议在目前国内药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专门用于维和医疗分队药材管理软件系统,实现维和医疗分队药材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并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实时掌握药品效期、消耗量与库存,尽量避免或减少药材过期、积压浪费,提高维和医疗分队药材利用率。
2.5 完善补给机制,提高药材保障力 在维和医疗分队抵达任务区后,在充分了解区域内的实际情况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建立有针对性的药材再补给机制,如借鉴比利时、西班牙、印度等国家的做法,与国内建立空中走廊,定期补给药材;或借鉴血液及血液制品供应体系,直接由联合国设在任务区的药品中心提供,以提高后续药材保障力。
2.6 简化审批程序,提升调拨效率 在行政策略上,应当根据任务特点,对于急需的短缺药品的调拨和配发,简化审批程序,建立事后备案制,便于友邻部队协调配合,提高调拨配发效率,保障短缺药品及时到位,有助于维和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7 优化药师配置,夯实药学保障 提高配备药师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如职称在主管药师以上,有基层工作经验,能独立展开工作,以及一定的协调能力。特别是在任务区内缺少技术保障和资金、设备等支持的情况下,药师更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细致地制定药品筹措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随行药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书写能力,确保维和期间药学服务到位。此外,药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将繁杂琐碎的药品准备与管理、药学服务工作做得细致而不盲目,确保维和任务的圆满完成。总之,药材保障是维和行动中卫勤保障部署、实施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维和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与否。因此,必须从药材的筹备、运输、储存、使用和管理以及药师的配等每一个细节抓起,确保维和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