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立教授从“胃不和则卧不安”论治不寐经验

2018-02-13 18:05王建强
西部中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营卫运化阳明

田 苗,王建强

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2会宁县中医医院

王自立教授系首届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王自立教授杏林耕耘60余载,遍研中医经典、博采众长,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擅长诊治脾胃病、肝胆病、妇科病等,尤其对消化系统疑难杂症有极深的造诣,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提出了“运脾思想”“柔肝思想”及“温阳思想”。笔者跟师学习数年,受益良多,现将老师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论治不寐病经验介绍如下,与同道分享。

1 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认识

“胃不和则卧不安”见于《素问·逆调论篇》:“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原为阐述胃阳明气逆有喘而不能安卧时所引用的《下经》里的一句经文,后世医家延伸其涵义,认为不仅“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属之,凡因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出现胃气不和,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之。本型不寐的治疗,当宗《灵枢·邪客》篇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的治疗原则,以针刺配合半夏秫米汤为主治疗[1]。王自立教授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胃”,不单指解剖意义上的胃,乃涵盖了现代医学所指脾、胃、肠三方面的功能。如《灵枢·本藏》篇云:“小肠大肠皆属于胃”,由于小肠、大肠在位置上与胃腑紧密相连,在功能上与胃共同完成食物的受纳、腐熟、运化过程。因此,古代胃肠常统称作胃,如《伤寒论·阳明病篇》中所述之“胃家”就有此意[2]。“卧不安”亦不单指夜寐不安,还包括因脾胃肠功能失调而导致患者不适所表现出的坐立不安、不宁之状。

2 “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机理

胃不和,即指脾胃肠功能不和。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脾与胃密切配合,纳运相得,为营卫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化生之源。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脾胃之气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从而保证了“纳”“运”功能的正常。故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为阴脏,喜燥而恶湿;胃为阳腑,喜润而恶燥。脾易湿,得胃阳以制之,使脾不至于湿;胃易燥,得脾阴以制之,使胃不至于燥。脾胃阴阳燥湿相济,两者才能纳运、升降协调。故《临证指南医案·卷二》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而导致脾、胃、肠功能失调的病因多种多样,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如《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3];或因外受寒、湿等六淫之邪侵袭,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或因精神紧张、思虑过度,七情所伤,肝失疏泄,克脾犯胃;或因用药不当,损伤脾胃以致脾土虚弱;或因他脏之病,经久不愈,损及脾胃。总之,外感、内伤、饮食、七情、劳役,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脾、胃、肠功能失调,胃气不和,而形成不寐。至于因脾胃肠功能失调,患者因胃肠道不适症状而出现坐立不安、不宁之状则临床较为多见。

睡眠为人体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与体内阴阳、气血、脏腑等密切相关。腑脏和谐,阴阳调和,气血充盛,气机升降协调,营卫运行有度,则不至于寐不安[4]。《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其气血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王自立教授认为胃不和导致卧不安的机理主要为:脾胃居于中州,是人体气机出入升降的中枢,胃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若其不调,影响营卫之气的运行,以致卫气不能入阴,故目不瞑。营卫二气来源于水谷,为脾胃运化受纳所得之水谷精微,若胃和脾健,化源充足,则神得所养而安寐。同时,脾胃经与心经相通,当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其所化生气血才能充盈血脉,使心有所主。正如李东垣所云:“心主荣,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阴血不足,心神失其所养而夜寐不安。

3 治疗当以和胃为主

王自立教授认为,由胃不和引起的不寐治疗当以“和”为法。调和阴阳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总则。正如《伤寒论》第58条云:“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5]。和者阴阳自和也,阴阳交感既济,谐和为用,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胃和”即胃的阴阳平衡协调,胃的功能处于正常状态。“胃不和”即胃的阴阳平衡失调,功能处于病理状态。故治疗当以调和脾胃肠功能为主,胃和则阴阳升降有序,寤寐有常,胃和则神有所藏,神藏则寐寤自晓,和胃安神,神安瞑寐乃知。“胃和”则营卫化生有源,营卫和调,人始安寐。

4 典型医案

案 葛某,女,53岁,2013年9月3日初诊。主诉:夜寐差伴上腹部胀满不适1年余。诊见:精神欠佳,疲乏,夜寐差,上腹部胀满不适,口干黏,口气重,纳差,手脚麻木,大便黏,一二日一行。舌淡红体胖苔白腻少津,脉沉微滑。电子胃镜示: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检示:(胃窦)萎缩性胃炎轻度,肠化轻度,HP(+)。曾多次服用舒乐安定、中草药等均未获效。证属:脾胃虚弱,湿浊中阻。治宜健脾化湿和胃。方用藿朴夏苓汤合平陈汤加减:藿香15 g,厚朴 10 g,半夏 10 g,陈皮 10 g,茯苓 10 g,苍术15 g,炒麦芽15 g,细辛5 g,甘草5 g。7剂,水煎分服,1剂/d。二诊:自述上腹部胀满不适缓解,手脚麻减轻,夜寐好转,余症同前,舌淡胖苔薄腻少津,脉同前。上方重用麦芽至20 g、细辛至10 g,加石菖蒲15 g。继服7剂。三诊:自述上腹部胀满不适明显缓解,口干口黏较前减轻,晨起口气重,轻微耳鸣,大便可,舌脉同前。守上方重用苍术至20 g、厚朴至15 g、麦芽至30 g,加白芥子10 g。继服7剂。四诊:纳食增加,夜寐明显好转,余症均已明显缓解,舌淡胖苔微腻,上方去燥湿之苍术,加白术20 g。继服14剂。随诊诸症皆愈。

按 本案患者虽以失眠为主症,但其病机本质为素体脾虚,运化失常,湿浊中阻,气机升降失常,故其治疗当以化湿为先,健脾为主,正所谓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故以苍术、厚朴、半夏、陈皮、茯苓、麦芽诸药健脾燥湿、理气化湿,藿香芳香化湿,细辛温中以助湿邪之化,使湿去脾健以复其运化之职,故诸症自愈。

5 总结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谈到心神与脾胃的关系时指出:若心生凝滞,七神离形,而脉中唯有火矣。善治斯疾者,惟有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则慧然如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故也。这对从脾胃论治失眠等病证奠定了理论基础[6-7]。王自立教授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脾胃健运则升降和,升降和则心神安,故调和脾胃可使心神安宁。此外,王自立教授在治疗失眠患者时,除辨证用药之外,时常关注患者的情绪、生活起居等影响睡眠的因素,从多方面着手帮助患者治疗疾患。

猜你喜欢
营卫运化阳明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营卫关系、营卫病理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论泻南补北不可以治痿取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