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扬 指导:何迎春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续性紧张、恐惧、担心等焦虑情绪为主要特征,常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胸闷、咽部阻塞感和室息感、全身麻木,多汗、头昏、震颤等),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两种表现形式的神经病症[1~2]。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复杂的人际关系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患有焦虑症的人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何迎春教授为杭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继承人,在深研《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今医家相关论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三十余年临证经验,在治疗焦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何教授认为,焦虑症可从“郁”着手,以心、肝、脾为重,治法以疏肝解郁、清心化痰、调和营卫、健脾养心为主,同时注重脏腑兼顾、未病先防,方药圆机活法,自出机杼,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焦虑症的经验浅析如下。
中医古籍中虽无明确记载焦虑症之病名,但有关情志致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却已有详细阐述[3~4]。何教授在深析焦虑症的病因和临床症状后,认为此病可归属于中医郁证范畴。确实,通过临床上大量的病例观察,焦虑症患者常伴有郁郁寡欢、焦虑烦躁、精神恍惚、心悸易惊、胸脘痞闷、纳差便溏、四肢麻木等郁征;而“郁”之病人,大多数都会朝焦虑症方向发展。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易情志不畅,致肝失调达,气机郁滞;易饮食不节,致脾失健运,痰郁热扰;易日夜颠倒,致阴阳交互失常,营卫失和。故何教授以“郁”立论,将临床上所见的焦虑症病人大致分为肝气郁结型、痰郁热扰型、营卫失和型。
2.1 肝气郁结证 何教授认为,诸郁之起,多以气郁为先[5],如《医方论》方解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肝气郁结型焦虑症患者多证见情绪波动易怒,烦躁,胸胁胀满,痛无定处,或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溏结不调,舌淡红或红、苔白腻,脉弦细。针对此类患者,何教授常以疏肝解郁为首要,多以柴胡疏肝散合逍遥汤加减治之[6~7]。若兼见烦躁抑郁难眠者,予合欢皮、珍珠母为对,以解郁安神;若见情绪易怒,口苦而干,此为气郁化火,可加用牡丹皮、栀子以清肝泻火。此外,何教授还注重脾胃,常以炒麦芽、紫苏梗为对,健脾护胃并防药伤中。
例1:王某,女,48岁,2017年10月15日初诊。确诊焦虑症半年余,平素急躁易怒,怒后胸闷,双手颤抖不已,心烦口苦,口眼干涩,双侧胁肋部轻度疼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明显,入睡困难,常辗转难眠,大便溏结无常,舌红苔厚,脉弦大。视之诸证,属肝气郁结,肝脾不调,投以柴胡疏肝散合逍遥散加减,处方:当归、柴胡、白术各15 g,白芍、茯苓、鸡血藤各20 g,大枣、川芎各10 g,龙骨、牡蛎各30 g,薄荷、炙甘草各6 g,生姜3 g。7剂,水煎服,每天1剂。2017年10月22日二诊:患者情绪已能自控,双手颤抖较前减轻,余症皆减,现诉大便仍偏干,时而心中懊侬,前方去柴胡,加用焦山栀、淡豆豉各10 g,牛蒡子30 g,紫苏梗20 g,郁金15 g,继服7剂。2017年10月29日三诊:余症已失,予前方加减7剂巩固疗效。
按:该患者郁怒伤肝,肝气不疏,郁结于胸而致胸闷不畅;肝郁化火,煽动内风,风阳侵扰筋脉而见双手颤抖。加之食后腹胀,大便溏结无常,证属肝气郁结,肝脾不调,治当疏肝解郁,调和肝脾,以柴胡疏肝散合逍遥汤加减,全方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脾气得复,肝脾同治。二诊时,患者症状皆轻,但仍感心中懊侬,此为郁滞日久,心神失养所致,遂加用焦山栀、淡豆豉、郁金等,佐以清虚热,除烦安神。
2.2 痰郁热扰证 何教授认为,百病皆有痰作祟,痰之生也,多由于脾。强调痰涉病之广以及脾胃之重。如张秉成在其《成方便读》中云:“土不达则痰涎易生,痰为百病之母,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故有惊悸之状”。痰郁热扰型焦虑症患者证见胸闷烦躁,多梦易惊,口苦而干,大便秘结,又或感如鲠在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此类病人或饮食不节,损害脾胃,脾失健运;或情志失度,肝失疏泄,木郁土壅,以致津气凝滞为痰,痰郁化火,停于上焦,扰动心神所致。何教授治疗此类患者常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之[8~9]。若兼见便秘者,常用牛蒡子、槟榔为对,以泻热通便;若见舌苔白腻,属痰湿偏盛,内热不著,常用泽兰、佩兰为对,以利水渗湿,清热解郁。
例2:张某,女,35岁,2017年7月5日至门诊就诊。确诊焦虑症1年余,患者平素急躁、遇事紧张,喜食肥甘厚腻生鲜之品,长年口舌生疮。现症见:疲乏,胸闷烦躁,夜间多梦易惊醒,伴烦热,睡醒后自觉汗出,尚能维持5~6小时睡眠,纳呆,食后嗳气,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痰郁热扰,心神失宁。予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制半夏30 g,炒枳实、川芎各15 g,陈皮、炒竹茹、胆南星各10 g,茯神、牛蒡子各20 g,黄连、五味子各6 g。7剂,水煎服,每天1剂。2017年7月12日二诊:患者胸闷大减,夜间烦热较前好转,饮食渐增,大便畅通,口舌生疮次数亦减少,诉仍梦多,偶有烦躁,守上方加淮小麦、珍珠母各30 g,炙甘草10 g,红枣20 g,合欢皮15 g,继服7剂。2017年7月19日三诊:余证若失,以前方加减14剂善后巩固。
按:该患者平素急躁,喜食肥甘之品,终使脾胃受损,津液运化失司,痰湿内郁,久而化火,证属痰郁热扰。此案首诊用黄连温胆汤治之,以除痰热实邪为先。二诊时,患者邪已去之大半,辨为心脾亏虚,心神失养,遂以养心安神健脾为主,佐以祛邪,予合甘麦大枣汤调补心脾,养心安神。
2.3 营卫失和证 何教授认为,今之众人,由于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苦不堪言,常终夜不寝,久之阴阳交互失常,多证见时而淡漠,时而亢奋,夜间常自感烦热,伴汗出,或四肢麻木,或心慌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大无力。此为营卫失和,于内心神不宁,于外腠理失和。如《内经》云:“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卫气不能共营气而行,阳郁于表,阳气满则阳跷盛,故心神受扰不宁,可见入睡困难、辗转难眠;营卫失和,则腠理开合失司,故见盗汗、四肢麻木。对于此证,何教授常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治之[10~11]。若夜间汗出明显,可重用白芍敛阴,轻用桂枝、生姜防辛温太过以伤阴;兼见四肢麻木,常用鸡血藤、黄芪为对,以养血通络;若兼有虚烦乏力,常用十大功劳叶、仙鹤草为对,以清热补虚;若见夜寐不宁,心中多思虑,舌尖红,常予交泰丸治之,效果甚佳。
例3:孙某,女,26岁,2018年2月10日就诊。焦虑症患者,患者平素常通宵达旦工作,每天睡眠4~5小时,喜咖啡、冷饮等食物。现症见:心神不宁,时而多疑易惊,悲忧善哭,时而烦躁易怒,打人摔物,夜寐常感全身麻木,四肢无力,纳差,小便频数,大便干,舌淡、苔白腻,脉濡数。证属营卫不和,阴不敛阳,治宜调和营卫,投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半夏、白芍、茯苓、牛蒡子、槟榔各20 g,酸枣仁、合欢皮各15 g,桂枝、川芎、大枣各10 g,磁石、珍珠母各30 g,知母6 g。7剂,水煎服,每天1剂。2018年2月17日二诊:患者喜怒无常、全身麻木情况明显减少,余症皆减,守上方继服7剂。
按:患者常秉烛达旦工作,日久即感情绪失常无法控制,与人交往亦多不和,胸闷,全身感麻木,夜寐烦热汗出,证当属营卫失调证,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桂枝汤着重调和营卫,酸枣仁汤清热除烦、调整气机。何教授在方药治疗的同时,又加之心理疏导,劝其“恬淡虚无,少思寡欲,不妄作劳”,保持心情舒畅。双管齐下,遂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