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攻击行为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往往认知功能低下、学习成绩不佳、同伴关系差,难以适应社会,可能给他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甚至会导致校园暴力等严重后果[1~3]。研究表明[4,5],青少年攻击行为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等诸多因素相关。本研究着重研究青少年攻击行为现状,以及攻击行为与其家庭因素、自尊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山东省内某2所初级中学(包括初一、初二、初三)、某1所高级中学(包括高一、高二,因高三学生备战高考故未进行施测)的在校中学生,随机整群选择20个班级作为抽样调查对象,共计1 231名。共发放问卷1 231份,回收问卷1 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73%,剔除156份无效问卷及不符合入组标准的样本,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 047份,最终问卷有效率为85.05%。入组标准:(1)正常在校的初中及高中学生;(2)年龄12~18岁;(3)获得学生及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4)排除严重躯体疾病;(5)排除严重精神障碍及心理疾病。
1.2 方法
1.2.1 评价量表 包括:(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级等基本信息;(2)Buss-Warren攻击问卷中国修订版(Buss-Warren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 in China, AQ)[6,7]:共 34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 级评分方法,从1分(一点儿不像我)到5分(几乎和我一样)。包含身体攻击(Physical aggression)、言语攻击(Verbal aggression)、间接攻击 (Indirect aggression)、愤怒(Anger)、敌意(Hostility) 等5个因子。得分高表示被试者有较高的攻击性倾向。AQ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按照中国城市学生攻击问卷的标准化常模,将得分在均值±标准差以上定义为“有攻击行为”。(3)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 FES-CV)[8,9]:共90项,每项均为“是”或“否”作答,包括亲密度(Cohesion)、情感表达(Expressiveness)、矛盾性(Conflict)、独立性(Independence)、成功性(Achievement Orientation)、知识性(Intellectual-Cultural Orientation)、娱乐性(Active-Recreational Orientation)、道德宗教性(Moral-Religious Emphasis)、组织性(Organization)、控制性(Control)等10个分量表。(4)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10]:采用 Rosenberg 编制的自尊量表,该量表包含4个反向计分和6个正向计分共10个题目,每题采用4级评分,即 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比较符合)、4(完全符合),得分范围在10~40分,分数越高表明被试者自尊越高,广泛用于测量儿童青少年的自尊,研究证实其信度和效度均良好。
1.2.2 测试方法 利用课余时间对实测对象进行问卷施测,首先由调查员向施测对象说明问卷的填写方法,要求其当场自行填写完成,收回前检查量表完成情况,如有未填涂的选项,提示调查对象当场补全,检查无漏后收回。施测过程中,调查员不可对施测对象进行问卷内容的解释和引导,测试时间约为40 min。
1.2.3 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输入SSPS 21.0版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检验标准a=0.05。
2.1 一般资料 在最终完成研究的1 047名学生中,包括:男生541名,女生506名;初一学生203名,初二学生197名,初三学生184名,高一学生225名,高二学生238名;年龄12~17岁,平均年龄(14.87±3.14)岁。
2.2 攻击行为检出情况 根据AQ的结果,共有112名学生存在“攻击行为”,检出率为10.70%。541名男生中共有69名存在“攻击行为”(检出率为12.75%),506名女学生中共有43名存在“攻击行为”(检出率为8.50%),男生的检出率高于女生(χ2=4.96,P=0.026)。将112名存在“攻击行为”的学生纳入研究组,将余下的935名不存在“攻击行为”的学生纳入对照组。
2.3 两组FES-CV、SES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研究组FES-CV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E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FES-CV、SES评分比较
2.4 研究组AQ与FES-CV、SES评分的相关分析 研究组中,AQ各因子分与FES-CV的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FES-CV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均呈负相关(P<0.05)。AQ各因子分与SE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AQ与FES-CV、SES评分的相关分析(r)
注:*P<0.05
攻击行为是青少年中常见的行为之一,包括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敌意、愤怒等直接或间接方式,也可表现为暴力、冲动等极端方式,极有可能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造成巨大负担[11]。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检出率为10.70%,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且男生的发生率高于女生,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的结果大致相当[12,13]。原因可能是青少年处于一个特殊发展阶段,其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交往中,既要求实现自我的价值、自主性明显增强,还要承受来自社会规范及家长、老师的约束、管教,在这种矛盾下极容易产生违抗、抵触心理,同时网络、QQ、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兴媒体方式的广泛应用,会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不良内容的影响,在这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下,青少年较为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等不良行为方式。与男生相比,女生从小受传统文化影响,给自己赋予温柔、善良的社会角色,从而有相应约束的社会行为,因而较不容易出现攻击行为,而男生受到社会宣扬的男子气概、英勇、威武等观念的影响,这些因素容易刺激男生形成攻击行为,例如身体攻击、言语攻击以及愤怒等等,另外男生在性格上更容易表现为冲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攻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14~17],青少年攻击行为与诸多因素相关,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社会环境、同伴关系以及媒体等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气质、情绪以及遗传等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存在攻击行为的青少年FES-CV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分高于无攻击行为的青少年,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低于无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在存在攻击行为的青少年中AQ各因子分与FES-CV的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分均呈正相关,与FES-CV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均呈负相关,说明高矛盾性、高控制性、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的家庭中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这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8,19]。青少年时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而最重要的周围环境之一就是家庭环境,当青少年所处的家庭中存在较多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及争吵时,会造成青少年长期处于一种关系十分紧张的家庭氛围之中,再加上家长对于青少年存在过分的管控及日常行为限制,就会容易使得青少年出现较为明显的对抗及逆反心态,再加上家长不善于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及呵护,也不会采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家长与孩子之间几乎没有正确且恰当的情感表达,致使家庭内的亲子关系长期处于一种较为紧张的状态,这时青少年既需要采取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和宣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又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那些不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容易导致攻击行为等不良方式的出现。而另一方面也说明,矛盾性小、亲密度高且善于表达情感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也会关系融洽、摩擦较少,这种相对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较少的攻击行为。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存在攻击行为的青少年SES评分低于无攻击行为的青少年,在存在攻击行为的青少年中AQ各因子分与SES评分均呈负相关,说明低自尊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攻击行为,这也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0,21]。究其原因,高自尊的青少年对自己比较有信心,对自己及外界均可以有较为客观、全面的认识,情绪较为稳定且不容易受到家庭、学校等不良事件的影响,也就是说不需要应用过多的攻击行为来缓解和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绪,而那些自尊状况较差的青少年,自我意识较强,但是其对自身的评价不够清晰,对自身的信心也相对不足,当他们受到外界的批评、指责、拒绝甚至是不同意见时,十分容易出现较为强烈的不安、惶恐、烦躁、对抗等不良心理,当自身能力有限而无法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便会容易采用言行攻击、愤怒、对外敌意增强等攻击行为来处理,从而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问题出现。
总之,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状况较为严重,与其家庭环境、自尊等因素有关。结果提示,一方面父母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家庭角色,需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尽量减少家庭内部矛盾和冲突,适当增加良好的亲子交流,而另一方面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培养青少年形成正性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