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基因诊断进展

2018-02-13 12:43章万林岑东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基因突变激素测序

章万林,岑东

肾病综合征(NS)是一种慢性肾病(CKD),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伴有水肿、血脂升高。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MN)、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是原发性NS(PNS)最为常见的临床病理类型,MN好发于成人,其他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NS预后的个体差异大,病理类型、临床因素及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是主要因素。糖皮质激素(GC)仍是治疗PNS的首选药物,但对部分患者无效,儿童PNS约为20%,成人PNS约为40%。经常规GC治疗8周后不能得到临床缓解或复发后再次使用无效的NS称为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PNS病理类型是激素抵抗发生的主要关联因素之一,以FSGS最为常见,其与GC疗效的关系已被广泛证实。目前认为SRNS为一类单基因病,可耐受免疫抑制治疗,且可快速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KD)。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NGS)的发展,对SRNS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取得最佳疗效。本文就 SRNS基因诊断现况进行总结,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SRNS现况

根据患者对GC的治疗反应,将NS分为三类:激素敏感型、激素依赖型和SRNS。SRNS是临床常见的肾病疑难病症之一,其主要病理特点是存在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由于常规治疗难以奏效,治疗难度大,缓解率低,长期大剂量激素使用并发症多,属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可导致SRNS发生,如遗传及免疫因素、合并感染、高凝、肾静脉血栓,伴肾小管间质损伤以及激素受体或耐药基因表达异常等因素,因此明确诊断SRNS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因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所带来的损害。

在小于30岁人群中SRNS是导致CKD的第二大疾病,年发病率为2~4/百万,在成人与儿童NS中所占百分比分别是40%和20%。PNS是儿童时期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占儿童肾病综合征的90%以上。大多数患儿对激素治疗敏感,但仍有约20%PNS患儿为SRNS,其中,约30%SRNS患儿存在足细胞相关基因突变,主要表现为FSGS。SRNS患儿病情不易控制,容易发生NS并发症,其中30%~40%SRNS患儿在10年内发展为ESKD,肾移植后存在约33%复发风险。

2 SRNS致病基因及异质性

2.1 非系统性SRNS致病基因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CNS)是指患儿出生后3个月内即出现NS的临床表现一类主要的非系统性SRNS。研究发现,3个月龄早发非系统性SRNS患儿中70%~100%可以检测到相关基因突变,其中以NPHS1、NPHS2、WT1、PLCE1最为常见。NPHS1是芬兰型CNS的致病基因,此型特点为病情严重、大量蛋白尿和快速进展至终末肾衰竭。NPHS2突变是婴儿期(出生后4~12个月)与儿童期非系统性SRNS最常见的基因型,出现尿蛋白的时间相对较晚,平均发病年龄为6岁。6%散发SRNS患儿可检测出WT1突变,但该突变也存在于系统性NS。PLCE1突变者表现为重型NS,早期发病并迅速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病理改变有显著异质性,可见FSGS或DMS并存。

此外,经常染色体遗传的SRNS患者常常表现为迟发型,即在青春期或者成年期发病,且不同遗传方式相关的致病基因也存在不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RNS患者中存在ACTN4、ANLN、ARHGAP24、CD2AP、E2F3、INF2、PAX2、LMN和TRPC6,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RNS患者中发现ARHGDIA、CUBN、CFH、MYO1E、MAGI2、NEIL1、NPHS2、NUP93、NUP205和XPO5等基因突变存在。

2.2 系统性SRNS致病基因 系统性SRNS患者存在除肾脏以外的临床症状,其相关突变包括编码肾小球基底膜与黏附成分基因(LAMB2、ITGA3、ITGB4)、溶酶体(SCARB2)、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成分(MYH9)、线粒体基因(COQ2、COQ6、MTTL1、PDSS2、ADCK4)和核蛋白基因(WT1、SMARCL1、WDR73、LMX1B)。研究发现,LAMB2与LMX1B突变分别与Pierson综合征、指甲髌骨综合征相关,肌阵挛-肾衰竭综合征与SCARB2相关,MYH9相关综合征由MYH9突变导致,线粒体细胞病如MELAS是由MTTL1突变和辅酶Q10缺失(COQ2和COQ6突变)引起,PDSS2突变可引起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Alloway-Mowat综合征与WDR73突变相关,而WT1突变者除肾脏病变外还可见泌尿生殖系统异常和恶性肿瘤等。

2.3 SRNS遗传异质性 研究发现,单基因性SRNS比例与早发年龄呈负相关,在SRNS患儿中相关致病基因的检出率高于成年人,且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更差,可能与继发性SRNS在二个人群中的比重不同有关,但具体原因尚无相关报道。在家族性SRNS和出生2年内发生的SRNS中可检出的基因突变约95%;5岁以下的儿童中降至40%~60%;在年龄较大的散发性SRNS患儿中,基因突变的发生率约为20%。基因突变导致的SRNS较继发性肾病进展更迅速,而且对激素或其他免疫治疗的有效率由40%~50%降至8%。

2.4 SRNS移植后复发 研究发现,在FSGS患者中肾移植后的复发风险为11%~50%,复发会再次导致终末肾衰竭。遗传性SRNS患者肾移植后FSGS复发的风险低于非遗传性FSGS患者。

3 SRNS基因诊断

3.1 主要基因检测技术 基因检测是基因诊断的技术基础。随着分子诊断的快速发展,基因检测技术众多,可供根据不同检测要求进行选择,而基因测序是检测基因突变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第一代测序技术(Sanger测序)和统称为NGS的第二代、第三代等测序技术。NGS是一个技术群,基本原理为扩增目标DNA时,借助一些化学标志物标记的碱基插入DNA链时发出的信号来读取序列信息,是一种利用克隆扩增或单分子模板技术进行的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相对于第一代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低成本和自动化等特点,同时对DNA片段行反复测序可达到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目前,根据测序目的可分为目标基因组测序、外显子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方式,广泛应用于肿瘤和遗传性疾病诊断,对于属单基因病的SNRS而言,其技术优势更为明显。

3.2 已知的SRNS相关基因 随着NGS快速应用于临床,已发现至少50个显性或隐性遗传基因与SRNS相关,根据病理机制不同,分为以下几类:(1)滤过系膜相关蛋白:CD2AP、CRB2、FAT1、NPHS1、NPHS2、PLCE1、TRPC6;(2)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成分和膜蛋白相关基因:ARHGAP24、ARHGDIA、ACTN4、ANLN、APOL1、EMP2、CUBN、INF2、KANK1/2/4、MAGI2、MYH9、MYO1E、PODXL、PTPRO、SYNPO;(3)溶酶体基因:OCRL1、SCARB2;(4)肾小球基底膜与黏附成分基因:COL4A3/4/5、ITGA3、ITGB4、LAMB2;(5)线粒体基因:ADCK4、COQ2、COQ6、MTTL1、PDSS2;(6)代谢与胞浆蛋白相关基因:ALG1、CFH、DGKE、PMM2、TTC21B、ZMPSTE24;(7)核蛋白基因:WT1、E2F3、LMNA、NUP93、NUP107、NUP205、NXF5、PAX2、SMARCL1、WDR73、XPO5、LMX1B;(8)其他基因,如MYH9、APOL1。上述基因突变导致SRNS的相关报道日益增多,随着NGS在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更多SRNS相关基因突变将被发现。

3.3 适用基因检测的NS人群 研究证实SRNS存在遗传学基础,即SRNS的发生与某些基因的突变相关,故对于NS阳性家族史者建议行基因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SRNS致病基因,从而做好监测与预防,减少或推迟NS的发生。(1)先天早发型/芬兰型CNS;(2)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的(抵抗强的松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3)早发NS(年龄<1岁)、儿童NS;(4)原发性FSGS或肾活检DMS,或25岁前出现持续蛋白尿的患者;(5)NS伴随肾功能衰退或其他综合征,如Denys-Drash综合征、Frasier综合征、Pierson综合征、肌阵挛-肾衰竭综合征、MYH9相关综合征、Manibuloacral发育不良和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等;(6)其他疑为SRNS者。

3.4 SRNS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3.4.1 SRNS的确诊 通过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可以确诊SRNS致病基因,从而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激素治疗带来的严重副作用;明确SRNS的病因和分类,进而有利于深入认识和研究SRNS分子机制,指导SRNS临床治疗方案制定。

3.4.2 临床治疗的指导 不同SRNS由不同的致病基因导致,其治疗方案也不同。辅酶Q10生物合成途径的基因突变(COQ2、COQ6、ADCK4或PDSS2)导致的SRNS,可以尝试用辅酶Q10来治疗;ARHGDIA突变则可用盐皮质激素治疗,CUBN突变可用B12治疗。NPHS2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 NS患儿对激素耐药,若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霉素A将难以诱导完全缓解,且NPHS2突变的SRNS患儿肾移植术后FSGS复发率较无突变的SRNS患儿肾移植术后复发率低,故若SRNS患儿筛查出存在NPHS2突变,则应避免采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还可为肾移植早做准备。

3.4.3 疾病预后判断与肾移植后复发风险的预测SNRS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疾病预后判断。具有NPHS2突变的SRNS患儿从发病到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平均时间为7.4~9.6年。NPHS1突变(Fin major与Finminor)是芬兰型CNS的致病基因,携带这两种突变的患儿接受肾移植后 20%会产生抗nephrin抗体,再次出现大量蛋白尿,而NPHS2突变患者移植后复发的风险较低。携带 APOL1 G1/G2突变者患FSGS、高血压肾病的风险增加7~10倍,若为HIV肾病者,发生FSGS风险增加30倍;作为供者,肾移植易失败,但作为受体则不影响移植效果,因此建议将APOL1纳入肾移植前常规检测。

3.4.4 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 基因检测在临床应用对于儿童SRNS诊治作用明显。80%~100%的CNS患儿可明确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即使在部分家族史缺失的情况下。34%~52%SNRS患者可检出相关致病基因。因此,对儿童联合检测NPHS1、NPHS2、WT1、LAMB2、PLCE和INF2等基因,而对青少年或成人联合检测NPHS2、ACTN4和TRPC6等基因有助于CNS或SRNS的诊断与预测,对于携带相关基因的家族史者意义更为重大。

4 展望

4.1 NGS发展有助于SRNS新致病基因的发现NGS作为SRNS重要的分子检测手段,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检测通量显著提高,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测序技术,但测序片段较短和需要模板是两个主要的弊端所在。第三代测序技术基于单分子读取技术,不需要PCR扩增,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第四代测序技术是一种不使用生物化学试剂直接读取DNA序列信息的新型测序方法。理论上,NGS可对DNA和RNA进行测序,随着NGS迅速发展及在临床应用的推广,更多SRNS相关致病基因将被发现与证实,而相关RNA的发现与确认将是对现有致病基因检测的有益补充。

4.2 临床应用的拓展 对SNRS患者进行早期基因检测可以预估疾病发展。基因检测还可提供发病前、产前和胎胚植入前的遗传学诊断。基因突变分析不仅可以筛查SRNS相关的突变基因,还可以追索突变基因的来源,如确认父母携带突变基因与否,为高风险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NGS为代表的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病机制研究、疾病监测与预后评估等临床价值已获肯定,也为实施SNRS的个体化治疗或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略,读者需要可向编辑部索取)

猜你喜欢
基因突变激素测序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机验收会在京召开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