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力,马惠茹,陈艳君,高瑞萍
(1.河套学院,内蒙古 临河区 015000;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兽医站,内蒙古 临河区 015000)
青饲料可以为家畜提供重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钙、磷等,是家畜不可缺少的饲用资源。常用青饲料包括牧草、叶菜类以及幼嫩的植株、叶片和茎叶等。利用青饲料饲喂家畜,可提高其采食量和日增重,但有些青饲料本身含有有毒物质或因加工饲喂方法不正确而产生有毒物质,这些物质都会给家畜造成毒害作用,降低其生产性能,严重时可导致家畜死亡。因此,为防止青饲料不合理饲喂导致的家畜中毒,必须了解青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硝酸盐、亚硝酸盐、生氰糖苷、光敏物质、草酸盐、马铃薯素以及某些豆科牧草中的有毒物质[1]。笔者对青饲料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及特征进行介绍,对由这些物质引起的动物中毒病的发病机理和救治方法进行综述,在该基础上探讨了青饲料安全饲喂技术,以期为提高青饲料在家畜养殖中的科学饲喂水平提供参考。
各种青饲料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硝酸盐对家畜无毒性或毒性很小,但在细菌的作用下,其可被还原为对家畜有毒性的亚硝酸盐[2]。如青饲料在高温环境中堆放时间过长,导致发霉腐败;青绿饲料用小火焖煮或煮后久放不用,都会使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3]。有试验测定,新鲜的小白菜叶含亚硝酸盐的量为6.7 mg/kg,储存4 d后开始腐烂,其亚硝酸盐含量上升到190 mg/kg;在加热容器中焖煮并保存2 d左右的青饲料,其亚硝酸盐含量可达400 mg/kg。家畜对亚硝酸盐中毒的剂量范围为20~110 mg/kg。亚硝酸盐被动物吸收进入血液后,可与血红蛋白作用,把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生成的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亚硝酸盐急性中毒的家畜发病极快,多在2 h之内死亡[4]。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家畜的发病症状包括呼吸加强、心率加快、全身震颤、共济失调、后肢麻痹、体温偏低、血液呈酱油色。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可采用美蓝和甲苯胺蓝作为解毒剂。为预防家畜亚硝酸盐中毒,饲喂青饲料时应注意:叶菜类饲料最好鲜喂,避免熟喂;刈割后的青饲料最好尽快利用完;青饲料最好青贮或摊开晾晒,勿堆积,以防发热变质;不能利用腐败变质的青饲料饲喂家畜。
全世界的生氰植物大约有2 000多种。生氰糖苷是生氰植物产生氢氰酸的前体,生氰糖苷本身无毒,但是在酶的水解条件下产生的氢氰酸则是有毒物质,即使在饲料中含量很低,也会使家畜中毒[5]。多数青饲料不含生氰糖苷,但有少数植物,如高粱和玉米的幼苗、百脉根、白三叶、苏丹草、木薯、马铃薯幼芽等含有生氰糖苷。这些饲用植物被动物采食、咀嚼,或者在外界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可水解产生氢氰酸,从而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饲料中所含的氢氰酸极少时,不会导致动物中毒;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氢氰酸时,氰离子与氧化型细胞色素酶中的三价铁结合,形成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阻断了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6]。氢氰酸中毒后,动物发病快,其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出的气体带有苦杏仁味,衰弱,站立不稳,心律不齐,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中毒期间,动物的皮肤和可视黏膜由红色变为白色或紫色。氢氰酸中毒的特效解毒药是亚硝酸钠和硫代硫酸钠,使用剂量和方法为每千克体重用1 mL的1%亚硝酸钠溶液或者1~2 mL的5%~10%硫代硫酸钠溶液静脉注射[7]。为防止家畜氢氰酸中毒,饲喂生氰植物饲料时要注意:掌握生氰植物生长期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合理利用;最好晾晒以后再饲喂,禁止鲜喂,也可以青贮后饲喂或者混合其他饲料饲喂。
感光物质是指青饲料中含有的某些特殊光敏感物质,这些物质被家畜采食后,经阳光照射会在家畜表皮的无色素部位发生红斑和皮炎,并引发全身症状[8]。光敏物质含量高的青饲料有荞麦苗、野生胡萝卜、灰菜、芜菁、春欧芹、多年生黑麦草、苜蓿、三叶草、羊舌草等。动物发生感光物质过敏必须同时具备2个条件:一是在家畜的无色素表皮部位有光敏物质,二是无色素表皮部位经过阳光照射。光敏物质经过紫外线的照射后,转化成光化学产物,再与无色素皮肤内的蛋白质结合成抗原,继而引起动物机体的过敏反应,最终引发皮炎。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家畜出现感光过敏的症状,立即停喂含有感光过敏物质的青饲料,避免家畜接受光照,并对其破损部位进行药物治疗。为了预防感光过敏症的发生,含有光敏物质的青饲料应该饲喂深色皮肤的家畜;浅色皮肤的家畜禁止饲喂该类饲料,或者饲喂后一定要避免光照。
还有一些青饲料,如饲用甜菜、牧草、野生植物、叶菜类饲料、水浮莲等常含有草酸及其盐类,该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可与某些矿物质元素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进而降低这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甚至引起动物腹泻。在饲喂含草酸盐的饲料时,可以给动物补充碳酸钙或磷酸氢钙,以减少机体吸收草酸盐。在饲喂草酸盐含量较高的青饲料时,最好搭配其他饲料一起饲喂,喂量不可过多。
马铃薯素也称茄碱,是一种对动物有毒的生物碱。在马铃薯新鲜茎叶、块茎和花中都有马铃薯素的存在。只有当马铃薯贮藏不当或储存时间过长,引起发芽变绿、腐烂变质时,马铃薯素的含量较高,才会导致家畜中毒。马铃薯素在发生炎症或消化道破损的动物体内吸收较快,并对胃肠黏膜造成强烈的刺激,引发出血性胃肠炎[9]。马铃薯素还可以使家畜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末梢出现麻痹,并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产生溶血。马铃薯素中毒家畜的临床表现为: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同时还伴有呕吐、流涎的症状。对于出现腹痛、心脏衰弱等症状的家畜,如救治不及时,在中毒2~3 d后死亡。一旦发现中毒,立即用高锰酸钾或鞣酸液洗胃,用葡萄糖液静脉注射并内服盐类泻剂。马铃薯的安全饲喂方法包括:正确贮存,防止变绿、发芽、腐烂、变质;变质的马铃薯需要加热蒸煮以去除毒素;马铃薯茎叶作饲料时,不可过量饲喂,应晒干或用开水浸泡后方可饲喂。
苜蓿和草木樨等牧草都是草食动物优质的豆科牧草,富含蛋白质,适口性好,但因含有一些毒素而危害动物健康,因此,应该进行合理的利用,注意饲喂安全,防止家畜中毒。苜蓿中含有的有毒成分包括皂苷、苜蓿内酯、抗VE物质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其中,以皂苷毒害最大,可引起反刍动物瘤胃膨胀症,以苜蓿花期的皂苷含量为最高[10]。饥饿的反刍动物如果采食大量新鲜苜蓿或者仅在苜蓿地里放牧,特别是雨后放牧或者采食带露水的苜蓿极易导致中毒,中毒症状为瘤胃臌胀。当反刍动物采食过量的新鲜苜蓿时,植株中含有的皂苷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持久性泡沫,阻碍CO2、CH4等气体的排出而形成瘤胃臌胀。防止因皂苷中毒引起瘤胃臌胀的主要措施包括:禁止雨后和露水未干前放牧,禁止饥饿的反刍动物采食大量的新鲜苜蓿。
草木樨含有香豆素。香豆素本身无毒,但是在草木樨感染霉菌发生霉变时,就变成了有毒的双香豆素,其结构式与VK相似,有阻碍凝血的作用。中毒表现为凝血不良。如果饲草中含有10~30 mg/kg的双香豆素就会使动物出现中毒症状,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如果家畜有内外创伤时就会流血不止,有时会危及生命[11]。发现草木樨中毒后,在饲料中加入VK,按照2 g/(头·次)的剂量给中毒严重的动物静脉注射。草木樨的最佳收割期为开花之前,此时植株体内的香豆素含量最少。
沙打旺含有的有毒成分是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大量采食该种牧草,可导致多种家畜中毒。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3-硝基丙酸和3-硝基丙醇,吸收进入血液后,可抑制酶的活性,损坏肺、肝、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可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影响血氧运输。沙打旺的合理利用与安全饲喂技术包括:对于反刍动物,不能长期饲喂沙打旺或饲喂量过大,否则会造成动物机体组织的病变;对于单胃动物,沙打旺的饲喂比例不可超过6%,如果超过8%则危害加重,甚至导致死亡[12]。
小花棘豆为豆科棘豆属草本植物,俗名醉马豆、醉马草,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为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在上述地区经常发生动物小花棘豆中毒现象。小花棘豆在整个植物生长期都含有毒素,尤其在开花和结实以后毒性更强,调制干草后毒性仍然存在。其所含毒素的具体成分至今未完全探明,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毒性成分是生物碱。
小花棘豆的适口性好,家畜喜食。当采食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家畜就表现出中毒症状,包括贫血、心力衰竭、水肿等,主要造成神经系统器官的损坏[13]。防止小花棘豆中毒与安全饲喂技术包括:建立安全草场;利用物理方法除去小花棘豆,如人工除草;利用化学除草法,如喷洒化学除草剂。
对于中毒的家畜,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救治。中毒严重者可用10%硫代硫酸钠和葡萄糖静脉注射;停止放牧,改为舍饲;饲喂一些百合科的饲草如沙葱以及菊科的沙蒿等,可以降低毒性,同时供给充足的饮水。
虉草为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俗名草芦、草苇。其有毒成分为色胺生物碱类。虉草的生物碱类集中在叶片部位,而且上部叶片含量大于下部叶片,其他部位含量较低。虉草营养期的色胺生物碱含量高于开花期和结实期。当虉草处于生长逆境条件时(高温、干旱、遮光),其色胺生物碱含量增加。牛羊大量采食虉草后可导致中毒。中毒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神经性中毒,可持续2个月,其症状表现为共济失调、呼吸急促、心搏过速、后躯摇摆,严重者死亡;另一种为心病性综合征,表现为虚脱、心律不齐或过速,然后心跳停止,迅速死亡。到目前为止,虉草中毒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以预防为主。为防止家畜中毒,饲喂时应注意:不要单独饲喂虉草,要与其他牧草混合交替饲喂;给牛羊补饲微量元素钴;在虉草分布占优势地位的草地上施用含有微量元素钴的肥料。